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伟大的变革:打工春晚进入国家博物馆

火烧 2018-12-1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打工春晚作为工人文化代表,入选国家博物馆展览,展现劳动者风采与社会价值,体现人民文艺精神,彰显改革开放成就与劳动者的社会贡献。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改革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新华社、北京市共同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当中,我们发现了一张由进城务工人员发起举办的“打工春晚”专题展板。

  这张照片上的主人公就有来自北京同心实验学校的学生。2018年11月25日,同心学校的师生们专程赶到国家博物馆来参观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认识这些为国家贡献智慧、力量和汗水的劳动者,一起体会劳动者的社会贡献与劳动价值。

  “打工春晚”由社会组织“北京工友之家”发起,为基层打工者创办的一场春晚,没有熠熠生辉的明星,没有华丽夺目的服饰,演出节目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着普通劳动者的风采,表达了打工者群体的真实体验和真切思考,从独特的“以劳动为美”角度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求新的机会。官方数据显示,流动人口有2.79亿,他们像跨境移民一样,经历了“文化震动”和其文化被城市主流文化边缘化的过程,他们渴求精神文化,但不是自上而下的“关怀文化”或“送戏下乡”,而是来自工人生活、思考和梦想的文化。在文化上,他们不是被给予者,而是创作者。《打工春晚》正是流动工人文化的汇集。打工春晚自2012年至今已经举办过七届,已经成为打工者群体的重要社会品牌文化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及“文艺创作方法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一台自下而上自办的春晚,所有的节目都来自劳动生活,所有的节目都是原创,所有表演者都是工人。

  在打工春晚中,文化可以是一种直面生活的勇气,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团结,它可以迸发出一种促进改变社会的力量,这正是“人民的文艺”。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的文艺”论述,打工春晚也应能启发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去“走、转、改”,要去走群众路线,到基层去发现和创新,因为文化的活力不在几个人生硬制造的、故意拔高声调的光鲜亮丽的舞台,而在劳动生活中,在劳动文化的创新中,也在公众热情的参与中。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油然而生自豪感。我们为祖国的富强、科技发展而骄傲!特别是找到那张印证我们奋斗足迹的“2016打工春晚-打工者的中国梦”那张照片,大家兴奋异常。虽然这张图在宏大气派的展图中,不过只是小小的一张,但却让我们格外自豪。孩子们在照片上寻找自己的父母,大人们认真思考自己被认可的价值。

  2016打工春晚-打工者的中国梦(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成员中,有当年直接参与2016打工春晚演出的小演员、观看过排练的工友、在打工春晚发源地皮村上文学小组课程的工友及流动党员)

  在大国气象展厅参观时,随队的一位工友说,在这次展览的筹备布置过程中,他也是其中一位参与布展的工作者,说这句话时,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在这次的参观过程,他默默藏起了这份自豪,没有跟自己正沉浸在参观欢乐中的儿子说起……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截至12月13日,展览开幕一个月,现场观众累计达135万人次,日均4.7万人次。

  伟大的变革,也是亿万基层劳动者的伟大创造与贡献。

  《劳动者赞歌》

  ——新工人艺术团

  离开了亲人和朋友

  踏上了征战的路途

  为了生活而奔波

  为了理想而奋斗

  我们不是一无所有

  我们有智慧和双手

  我们用智慧和双手

  建起大街桥梁和高楼

  风里来雨里走

  一刻不停留

  汗也撒泪也留

  昂起头向前走

  我们的幸福和权力

  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

  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

  劳动者最光荣

  从昨天到今天到永远――

  劳动者最光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