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青岛爆炸死伤太多令现代中国长叹

火烧 2013-11-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青岛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引发对石化行业安全问题的深思。文章指出,快速发展下的安全漏洞亟待整改,需加强监管与处罚,提升企业安全意识。

  核心提示:昨天,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中石化一输油管道泄漏并发生爆燃,截至昨晚17时40分,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另有166人受伤。一次事故死伤这么多人,而且近年来中国石化产业大事故不断,这实在令现代中国长叹。不能不说,这一切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典型面孔之一。必须加快堵上石油化工企业潜在的安全漏洞,这是我们必须尽早交出的答卷。

  我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由于其规模大、产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等因素,各地纷纷大干快上石化企业,在经历了“十一五”跨越式发展后,中国石化工业产值已超10万亿元,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排名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从2010年起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快速发展也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有数据显示,石油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在2010年后明显增多。

  在石化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安全意识并没有跟上。石化产业需要极其严格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建设中,不少为赶工期违规操作。据有关方面分析,在近些年所发生的石化行业所有安全事故中,虽然因技术设计和安全设施缺陷所导致的事故占相当比例,但因执行制度不严而导致的各类“三违”(违章、违纪、违规)事故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化工企业内部特种作业事故,大多是因为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特别是承包制体制下,无论是包工头还是工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期,施工队伍常常是临时拼凑的农民工,缺乏培训和必要技能,也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

  对事故的责任体处罚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企业抱有侥幸心理。对近年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企发生的安全事故,常是数量不大的罚款、抓几个苍蝇了事,不足以形成震慑作用。而一旦处罚严了,地方唯恐企业撤资,影响当地的财政和就业,况且,这些大企业级别够高,即便地方政府想处罚也使不上力,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基于以上情况,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体系,执行严厉的处罚措施,才能减少类似恶性事故的发生。

  一是必须坚决落实安全生产第一的观念。生产安全已成为石化行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国家有关方面和全社会,要督促有关石化企业切实履行职责,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大型国有企业尤其应该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不能为了追逐利润和产值,而放松管理。

  二是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体系。从政府层面来讲,从安全评估,到定期检查,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怕影响生产,而省掉该有的停产检修等;从企业内部来讲,首先要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其次,要严格按规程来办,既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马虎了事,最后,应建立内部奖惩制度。

  三是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企业的本质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必须形成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量,要形成责任追究制度,不仅针对现任责任体的领导,还要一追到底,查清根子在哪里,到底是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就由谁承担。

  石油化工产业属于基础产业,它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的需要,反过来对中国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不能因噎废食,但石油化工企产业的发展,必须有过硬的安全保障,否则将会倒退。▲(作者为科技管理工作者)

相关文章

  • 习近平: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 吉林德惠与孟加拉国达卡的——异曲同工
  • 是什么吞噬了119个鲜活的生命?
  • 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是国企还是私企?
  • 私有制才是矿难频发的真正根源--谈师宗矿难
  • 铁的纪律狠抓安全生产有啥看头?
  • 私有化拯救中国铁路?
  • 特大事故变重大,中国人命真如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