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吴铭:究竟是什么事?

火烧 2020-03-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抗疫斗争展开,探讨疫情舆论争议,分析精英对疫情的总结,讨论春暖花开与丧事的对比,反思抗疫代价与价值,强调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究竟是什么事?

  作者:吴铭(20200316)

  这场抗疫人民战争尚未结束,关于这场抗疫的是非功过,就引起了舆论的热烈争执。看来,有些人,总是能走在疫情的前面。

  著名的公众号作者李某不太某白先生说,“再凶猛的病毒,也挡不住春天的花开。”“我们好像对战胜自己魔鬼如此骄傲,欢欣鼓舞,丧事变成了喜事。”

  著名作家某则说,“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优秀共产党员、某著名房地产企业家也说,还善意十足地提醒我们,“你愿意成为这个代价吗,代价能让你从梦中清醒吗?”

  总之,资本,还有精英们利用他们控制媒体的优势,首先开始总结起这次抗疫斗争来了。看来,我们即使是想等到抗疫结束再搞总结,也不行,形势逼人呀。

  精英们的文章,写得真好,所以,我非常认真地读,读完整篇,全面领会宏旨,然后再一句一句地读,生恐怕漏掉或者未深入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错过了绝妙好辞。

  我这里,重点讨论李不太白先生的几句话,上文已经列出。重点讨论“喜事”和“丧事”。

  “再凶猛的病毒,也挡不住春暖花开。”这话讲得非常有意思。从大自然角度来看,即使中国人民不发动抗疫战争,即使中国人学着特朗普大王的样子、掩耳盗铃,病毒,也会消灭,春天也照样来,无非是多死几个人而已。据说,历史上的欧洲,曾经发生过若干次恶性瘟疫,黑死病、鼠疫之类,欧洲人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也不懂如何医治,死了几千万人、但没死绝,不过,这些传染病终于自己灭亡了,欧洲照样“春暖花开”。那么,就是说,中国人民举国动员、声势浩大的所谓“抗疫”人民战争,其实完全是多此一举。中国,就应该如美国那样,如特朗普大王那样,宣称我们没有什么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是流行感冒,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80%的人没事,也只有20%的人有事,有事也不一定会死,就是死了,大自然照样“春暖花开”。

  新冠病毒当然挡不住大自然的春暖花开,但是,完全可以挡住许多患者的春暖花开,因为,如果患者病死了,他也就没有春暖、也没有花开了。就是说,虽然病毒挡不住“春暖花开”,但是,可以挡住患者去欣赏春暖花开。为了让患者、让更多人有机会沐浴春暖花开,我看,断然抗疫,人民战争,举国动员,还是值得的,我非常喜欢,非常拥护,我每天戴口罩、守社区大门,我就是五毛党、爱国贼。

  据资料,截止今天,中国“枉死”于这次疫情的人,有三千多;而作为人权典范、文明灯塔的美国呢?不知道多少,据说,死于流行感冒的至少有两万人,这两万人,有多大比例是“枉死”于新冠肺炎,只有上帝知道。就是说,很可能,中国比美国大约少死了一万七千人。这一万七千个中国人没有“枉死”,我觉得,就是这次抗疫的成就之一。花了“惊天动地”的代价,才挽救了这么点人,值不值呢?我觉得值,非常值,我不关心什么春暖花开,我只管救人。不要说挽救了一万七千人,就是挽救一个人,我也觉得值,我就是这么不懂经济。

  特朗普大王说了,轻患者不再核酸检测,你有80%可能没事,不用戴口罩。不过,就是20%的可能有事,也很吓人呀。不知道特朗普大王是在安慰美国人,还是在吓唬美国人。

  不知道,中国疫情初起,重视人权的美国首先撤侨,那些被撤回美国的侨民,今天作何感想,是不是美国的春暖花开比中国美。我丝毫没有挖苦文明灯塔的意思,别误会。

  今天,抗疫尚未结束,春未暖,花未开。出不去,没有事,咱就慢慢聊。

  “我们好像对战胜自己魔鬼如此骄傲,欢欣鼓舞,丧事变成了喜事。”

  李不太白先生的这句话,表现出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咬牙切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急切心情。

  不过,说个题外话,我还是要提醒李先生,你语文学得不好,对中国的基本文化不懂,证据是:你似乎把丧事和喜事当作一对反义词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事和喜事,极大程度上是同义词。比如,某家死了个100岁的老爷爷,这叫什么事呢?这通常不叫“丧事”,而是叫“白喜事”,或者叫白事,或者叫“喜丧”。总之,口头上、书面上,一般都不叫“丧事”,要是有谁动不动管这种事称作“丧事”,那是粗俗的表现,轻者被骂不懂事、没文化,重者挨一大嘴巴。怎么办这种白喜事呢?与结婚、生子的办法差不多,也贴上大红对联,也放鞭炮、也奏乐,亲戚朋友来了一大群,大吃大喝,热热闹闹地把逝者送到南北坑,OK,圆满结束了。最典型的是中国古代有位大哲学家,就是常骂人家“吮痈舔痔”的那个,他叫庄子,河南商丘人,离我家很近,算是半个老乡。有一天,他老婆死了,他却在那唱歌。看,是不是丧事当作喜事办了?

  当然,考虑到死人与结婚生子,一个是添人,一个是去人,总不一样,你要是把丧事、喜事当然一对反义词,非要把你们家的什么事都称作丧事,也不是绝对不可以。

  现在,言归正传。

  其实,把喜事当作丧事办,把丧事当作喜事办,他们经常这么办。好像李先生你不知道似的,其实,你最擅长此道。所以,我觉得,李不太白先生,你那个什么“丧事变成了喜事”论,那幅痛心疾首的样子,完全没有必要。

  先看看精英们是如何对待丧事和喜事的吧。

  李德胜的儿子,牺牲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是被美帝国主义的燃烧弹炸死的。李不太白先生,你看,这是丧事吧?可是,某著名历史老师怎么说呢?他说,这叫“挂·炉!烤·鸭”!网上掀起了此段讲课视频的传播高潮,鲜花如海,掌声如雷,经久不息,好一派狂欢景象。此历史老师被誉为“史上最扭厉史老师”。这就是你们办丧事的方式。

  小英雄赖宁牺牲于救火,这算是丧事吧?看看精英们是怎么办的:

  当做喜事来庆祝的。

  抗美援朝,牺牲了黄继光、邱少云等数万将士,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凯旋归国,受到全国人民的盛大欢迎,全世界人民都为中朝两国人民的胜利而欢呼。而美帝国主义则灰溜溜的,都不好意思提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件喜事吧?可是,精英们是如何对待这件喜事的呢?请看某大暴的纪念:(图片贴不上来,请大家在网上查找)

  注意,最下面这一行:“这个不能忘却的数字#197635#”。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是,关键是我们取得了胜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这才是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所在。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这个胜利的伟大成果。美帝国主义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略中国,这与败在中朝人民手下是分不开的。难道这个可以忘却吗?不但不突出强调、反而刻意“忘却”这一点,那么,纪念十九万烈士的牺牲,还有什么意义?十九万烈士是希望你们如此纪念他们吗?这不就是典型的把一件值得大庆大贺的严肃的喜事当做丧事来办吗?从这大暴的这则纪念中,能够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吗?

  遮掩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遮掩美帝国主义在中朝两国人民面前的失败,恐怕这才是这家大暴纪念抗美援朝的目的所在,它很精明地、不露声色地它达到了这个目的。

  老实说,当初看到这家大暴纪念抗美援朝的这则消息,只是觉得味道很怪,让人反胃,但又好久弄不清怪在哪儿。要不是李先生你发明的“丧事”“喜事”论,我还真不知道如何认识这家大暴的这则纪念呢。要感谢你。

  那么,这次抗疫,究竟是喜事,还是丧事呢?到了“结束”的那一天,究竟该当作喜恶来办,还是当作丧事来办呢?

  李不太白先生,还有作家某主席,还有优秀共产党员、房地产商任某,已经正在策划着如何把这场抗疫斗争办成“丧事”了,而且正在按照办丧事的规格来办这件事了,这也叫先下手为强吧。

  办丧事,首先得死人,如果不死人,那怎么办成丧事。于是,李文亮就成了最好的道具。

  李某文亮,尚在抢救、还没有去世,精英控制的媒体,为了体现他们的人文关怀,就精心准备好了花圈提前送去,提前公布讣告,一分钟也没有浪费,占尽了先机。

  我严重怀疑,李某文亮是你们蓄意害死的!为什么他很年轻,身体应该比较强壮,抵抗力应该相当好。所以,你们只给他使用抗生素、不给他使用中医中药,生恐怕他不死。不然的话,你们怎么提前两个小时就知道李文亮会死?如果鲁迅小说《药》里的康大叔一样,他是刽子手嘛,当然会提前知道谁会死。

  李某文亮如果不死,那么,已经提前准备好的花圈送不出去,讣告没法念,炒作无法进行,无法把中国人民的伟大抗疫行动,办成“丧事”!

  于是,作家主席的“没有胜利,只有结束”断语,也就好理解了,她只是从侧面、帮衬着把中国人民惊天动地的“抗疫”,办成丧事而已。她提前训诫我们,抗疫这事,绝对不是一件“喜事”,即使挽救了无数生命,也不能庆贺。

  但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举国动员的事,在这些人的眼里,必须成为“丧事”,这一点我们是有过无数次经验。

  究竟,全国人民的抗“疫”行动,对中国人来说,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付出,值不值得庆祝?我们下次再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