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有图有真相:靠挣工分自费旅游的人民公社社员

火烧 2018-04-1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讲述人民公社社员通过工分收入自费旅游的经历,分享上世纪70年代各地游历见闻,展现当时劳动成果与生活风貌。

靠挣工分自费旅游的人民公社社员

  在“精粹”们的笔下,毛时代“纳威人”的生活惨不忍睹,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由于缺少竞争,没有生产积极性,干活出工不出力。

  作为一个在“纳威人”中生活了11年的“阿凡达”,博主知道,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纳威”部落中,马倌是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在博主作马倌的4年中,博主的收入是全大队男女劳动力平均收入的2倍,是最低收入水平的10倍。近20年来,博主的工资收入(劳动收入)大致是本单位平均工资收入的1.5倍,是最低工资收入水平的3倍。

  在“纳威”部落中,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崇尚劳动,以劳动为荣。在“纳威人”中生活的11年,“工分”收入(劳动收入)占博主全部收入的100%。近十几年以来,劳动收入仅占博主全部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用自己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所得,自费游览了贵阳、昆明、石林、桂林、阳朔、峨嵋山、乐山大佛、庐山、九江、南昌、上海、武汉、苏州、杭州、无锡、成都、重庆等地。

上世纪70年代在生产队中参加劳动

上世纪70年代在生产队中参加劳动

1970年在峨嵋山

1975年在广西阳朔

1975年在云南石林

1970年在武汉

1973年在南昌(从重庆顺江而下,在九江下船,登庐山,之后到南昌)

1973年在杭州

1973年在上海

1973年在苏州拙政园

1973年在无锡梅园

1973年在南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