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往哪里去

火烧 2017-02-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探讨中国近代文化改革路径,分析全盘西化与洋为中用的得失,反思新文化运动影响,强调文化自信与传统复兴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的观点一点儿都不新奇,内容也大都散落于我以前文章的当中,只是没有把他们集中在一起。为什么我要炒老话题,“新瓶装老酒”呢 ?因为这几天对近几年的国策做个梳理,突然发现国家随着国力的提升,对我们传统文化表现出自信,想回归。国家曾经试图变化,非常急迫变化,想突破目前的自我。但近代强大的反传统的思维势能,把政府的近年来的试探打的落花流水。作为时代的思考者,有必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为国家的发展说上一些话,这是我“新瓶装老酒”著此文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故”的近代,西方人依靠舰船火炮轰开中国的国门,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彻底打断了中国的发展,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回看中国历史,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满清精英阶层,对于西方国家那些夷狄,在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里,虽失败,但骨子里仍然看不起洋人,认为他们不过“奇巧淫技”,加上机缘巧合赢了大清帝国。但接下来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满清联合西方国家一起并肩剿灭这场起义运动的共同接触里,对西方国家开始微妙的变化。紧跟着“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中国精英阶层仅存的一点骄傲荡然无存。从此,中国精英阶层彻底断了脊梁,匍匐在洋人的脚下。对中国的人种和文化全盘否定,认为中国之所以发生那种变故,是由于中国人种有问题,中国文化是毒药。

  可是中国人生来就是黄种人,变换人种有点儿不切实际。有一些有识之士就退而求其次,要求全面放弃中国文化,接受西方文化全盘西化。但整个民族西化,还是太激进了。因为中国缺乏西方的老师改教西方文化,毕竟西方人心目的中国,是西方的原材料提供国和工业产品倾销国。让他们帮助中国发展,改变中国国运,他们是不会愿意的。于是,那时代的中国精英阶层退而求其次,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改革。从基础做起,一步步改良中国文化的方案。这就为1919年前后那一批近代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精英阶层的出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惯的,我们把 这场“新文化运动”以近代史开局的“五四运动”为开端。随着“五四运动”反殖民地的胜利,刺激了改良中国社团的发展。紧跟着各种改良中国的社团迅速布满中国各个角落,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党派是200多个改良中国社团中的其中一员。以后的历史就不需要我说了,大家都知道了。

  在这里,我问大家一句话,中国的文化改革的归宿是哪里?——全盘西化。你想到了吗?

  在那“三千年未有之变故的中国”,所属时代的精英阶层目前看来,他们改良中国的手法确实太激进了。但我理解他们,“病急乱投医”,没有办法的办法。即使开明,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就已经知道了,全盘西化不但救不了中国,反而可能让中国雪上加霜,乱上加乱。只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才能让中国新生。在二十世纪之前,共产党并没有真正的思考。比如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就认为汉字的拼音化是中国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的教育,舆论,金融,经济,文化尽量的向西方靠拢,也是“五四运动”那群精英政策的继续延续。总之一句话——中国文化的全面西化,和西方接轨,完成“新文化运动”精英阶层未竟的事业。

  新世纪的世界提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伴随着中国文化对外面的输出,儒家和孔子又一次的走上所属中国领导人的眼睛。对外推出“孔子学院”。近代的中国文化的改革就是从“反孔教”开始的。孔子在目前中国大部分人眼里,就是街上的老鼠,人人喊打的角色。想在中国恢复“孔教”,极其艰难,不可能。

  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孔子的一座总高9.5米的青铜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全国对于这个孔子像,口诛笔伐。为了平息大家的怒气,时隔3个月,这座颇受争议的“孔子塑像”在2011年4月20日夜,悄悄地被从天安门广场“请”走了。消息一出,引来网友一片喝彩。大家不禁调侃:天安门广场的孔子像“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

  但是国家领导人心里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才能顶天立地,让人尊敬,西方的文化我们是需要学习,但不是全盘西化的学习,而是中国化的吸纳学习。如佛教的学习和中国化。为了中华民族能够继续传承,中华文化的回归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作为时代的领导人,自己必须不畏艰辛的完成此事,对祖先交代,对子孙交代。

  就像俄罗斯媒体说的,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公开露面选择的活动内容就是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当时在讲话中表示,中国过去是个衰弱的国家,鸦片战争以来他就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牺牲品,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站立了起来,现在正大踏步地走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习近平主席当政的这几年,除了大家都较好的“打老虎抓苍蝇”运动,就是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比如,要求教育课本增加诗词和古文化,电视播出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进而席卷全中国,带动中华文化的回归。

  文化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和人的生命一样,与时俱进,常生常新。比如中国文化,三皇不同礼,五帝不同俗,先秦诸子百家,魏晋玄学,唐有诗,宋有词,明清是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是在前代,葳蕤新生所属自己时代的文化。晚晴和民国的精英阶层,把自己的堕落的命运牵扯到人种和文化,本就是自我放弃为自己堕落找一个牵强的理由,不值得驳斥。想想汉唐,和历代的开国者,同样用的是民族文化,为什么人家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笑煞世界,而自己手持的资本比汉唐和历代开国者多得多,却落如此下场,不从自身寻找的原因,却找文化和老祖宗的过错,唉!让人无颜评说!

  其实,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国家政治体制一直是“名儒暗法”,文化传承是“名儒暗道”,儒家只是台面的幌子,儒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一统江湖”。

  中国文化人早就说了,其实,先秦的“诸子百家”看似乎是分裂的,其实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国家职能部门的不同职能的学说。像相声《五官争功》一样,在那个中国历史上的最混乱的乱世,为了自己的学说以及自己的发展,可以胜出,每个人都使出浑身的力,瞄准对方的短板攻击对方,借以说明自己的重要,能力超群,自己的学说盖世,向各国统治阶级推广自己, 即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医疗工程农业手工技艺,等等各个国家职能部门的学说。作为一个国家想有序发展传承,你说,你怎样才能把那些职能部门丢弃不要,而国家还能有序的发展?

  拾人牙慧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让人尊敬。更何况中国的文化与西方相比,在很多方面优于西方。比如我们的“王道学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不能泼水连水盆的孩子一起波掉。西方好的文化我们学习,把他们镶嵌在中华文化里,为我所用。

  日本朝鲜和越南,作为中华文化亚圈,伴随着中华文化近代低落,和中华文化一样,也在寻找他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他们比中国激进一些,使用创造远离中华文化的文字。由于他们的民族文化是扎根在中华文化的土壤里,目前,他们国家的人民不但不能很好读取自己文化的历史,而且,对于理解文字语言传达的字义都发生了困难。

  在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兴起。汉字相对于其他文字有了天然的优势。再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中国人对于汉字和中国文化有了发自内心的骄傲。应该说,汉字的字母化自此不会再成为国家的话题,中华文化的西化应该说,中国人也不会再同意了。但到底以何种学说来代表中国文化,大部分中国人却没有思考。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起源于打倒“孔教”运动,新时代的中国领导人试图以孔子的学说继续代替中国文化,在国内前仆后继的反对里,不了了之,后续应该如何发展,谁心里都没有底。

  我看到一个文化人说,我们应该给中国的古代文化注入新生的血液,让他们发出新的生命,为我们的时代服务。这一点我也认可,无论是夏商周的“礼乐”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还是汉承秦制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不断地把代表文化的基因不断地新生和充实,为新时代的国家服务。摆在21世纪中国人面前的新文化的代表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21世纪的中国文化人有多少人会想到,提出一个文化代表,会在中国有可能传承千百年,这是多么荣幸的大事件,我真的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在我们的手里完成,这将是我们在中国的青史里无尚的骄傲。

  我们看世界史,西方国家的崛起,和古代的墨家思想非常相似,崇尚科学,崇尚实业崇尚工程。墨子是否可以代表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可是我更认为,用毛泽东思想代表中国文化更合适,他有着非常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诗书俱佳。同时毛泽东主席不但具有墨家的思想,还有团结国内外所有一切可以团结的基因,分化瓦解敌人的能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思想,西方人把他当做巨人中的巨人,文化人读了他的学说,把他和佛陀,耶稣,穆罕默德经文相比较,那些经文思想属小儿科,不值一提。这样的文化做中国文化的代表多好,我认为她是最适合的,

  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擎旗手,我们不应该对古代的文化人以今天的眼光苛求,而应该让他们的文化在我们手里新生。中国是个重传统的国度,我们今天如何传承我们祖先的文化,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的后代如何传承未来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在纠正“五四运动”激进的文化运动里,我们必须走好,给我们的后代树一个榜样,那将是我们的骄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