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1)

火烧 2017-01-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探讨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统一,结合中国哲学与马哲的运动观,分析宇宙与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提出科学之根的融合路径,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提供新思路。

 提要】根据对能量运动的考察,运动区分为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这不但与中国的古代哲学相通,也与马哲原理相通,并且它们在根本上就存在着运动的统一性。中国古代哲学的运动观是:“0→阴阳→五行八卦”,而马哲的运动观则是:“具体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0”,其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探索顺序是一正一反,形成了相互补充与完善,并通过近现代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其科学性。考察中所运用的,基本属于典型的中国思维。这样考察的结果是,其脉络简单清晰,有效克服了现代科学将一切理论都堆积到横截面上混乱不堪的窘境,理出了头绪,并能够使中国哲学与马哲在科学之根上形成统一与融合,从而产生了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并为其各自的应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前提,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前文中曾多次提起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问题,也一直是在运用运动的观点分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文就这一问题再进一步深入探讨一下。

目前,各种理论林立,但总体区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由于哲学属于理论的高度概括或浓缩,并且与两种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故不做专门的分类,只将其作为一种分析和表达工具。

本系列考察的研究方式与现代科学不同。在自然科学领域,它主要是根据考察,采取了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顺序思维,即从宇宙的0和宇宙观开始,结合大爆炸宇宙学以及近现代发现,顺着其演化的基本脉络正向研究并阐释宇宙的诞生、存在和运动。同样,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是结合考察的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原理,从0和人类观(劳动之根)开始,将人性(劳动性)和动物性(寄生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统一规律,顺着人类社会演化的基本脉络正向研究人类社会的诞生、存在和运动。

运用0或根思维(见前文《试谈中国特色理论原理》),这属于典型的中国思维。这样考察的结果是,其脉络简单清晰,有效克服了现代科学将一切理论都堆积到横截面上混乱不堪的窘境,理出了头绪,并能够使中国哲学与马哲相互取长补短,在科学之根上形成统一与融合,从而产生了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并为其各自的应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前提,也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1 自然科学、中国哲学和马哲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

 

目前,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过去一直没有区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由此也就一直没有区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宇宙和人类社会具有着各自总的运动规律,也具有着各自具体事物的具体运动规律。而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要服从总规律的规定和制约,其必然是从总规律中演绎而来,由此,区分宇宙和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总规律与具体事物的具体运动规律是势所必然。

在自然科学、中国哲学和马哲中,都涉及到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问题,尤其是马哲,对这一问题提得最为直白。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解辩证法时明确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由此可以说,没有矛盾便没有运动,运动必然是矛盾的运动。

绝对运动:指的是无条件的没有任何参考物或参照物的矛盾运动。

相对运动:指的是有条件的必须具有参考物或参照物的矛盾运动。

由于基础理论从宇宙和人类社会的0和根开始阐述其运动,并且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其纵向的基本脉络,所以,它相对要简单得多。在其横向或横截面上,才是陈列应用理论之所。所以,其框架非常清晰。

1.1 自然科学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

运动只能并且必然是能量的运动,没有能量便不可能产生运动。但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只是“可见或可探测性”物质的运动,由此便限制了对宇宙绝对运动的探索。

熟悉天文学的人士应该懂得,微波背景辐射反映的是物质的辐射,因为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辐射,所以它才能够被我们探测得到,而对于其辐射之前的宇宙,我们却一无所知。而在未“可见或可探测性”之前,宇宙已经存在,并且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而剧烈的运动着,它并不管你现代科学承认与否。在这时的运动中,宇宙有其实体,有其时空,而这种实体又属于物质的前身由它推动着宇宙在运动,并且属于宇宙的绝对运动。

假设大爆炸是物质的爆炸,它一定会有辐射,但现在我们所探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却是在大爆炸发生后的38万年。这一情况也非常有力地说明,大爆炸并非物质的爆炸,只能是能量的爆炸。

在物质诞生之前,宇宙中只有两种存在,即暗物质与暗能量,所以,宇宙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是由暗物质与暗能量所推动的,这毫无疑问。

其实,根据现有资料介绍,暗物质与暗能量其实就属于一种能量,只是它们的密度不同而已。比如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微小的时空,它们本身是运动的,在这种运动中,其本身就包含着暗物质(正能)与暗能量(负能),不然时空不会运动。这也就是宇宙的基本或背景时空和所有物质为什么会绝对运动的原因。

在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绝对运动中,产生了物质,所以便产生了它们在宇宙绝对运动基础上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由此也就说明,相对运动依托于绝对运动而存在,没有绝对运动便没有相对运动。通过对化学的考察也得出,物质运动的背后是能量运动,物质运动属于能量运动的表现形式,而能量运动才属于运动的实质内容。

同时也说明,现代科学所探讨的运动(含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属于物质的相对运动,因为它们的宇宙观都属于“可见或可探测性”物质,物质观是它们的立论基础。

1.2 马哲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具有绝对性,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且每一事物自始自终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前文中曾交代过,由于马哲中的“物质”属于宇宙的“客观实在”,所以它不同于现代物理学中的“可见或可探测性”存在,而是宇宙运动的真实推动者,并不仅仅属于其运动的载体。

由此可以看出,马哲所说的“物质”,它不同于现代物理学中的“物质”,应该解释为能量,因为它的运动是绝对的。

同时也说明,马哲的“辩证法”,首先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规律,然后才涉及事物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具有绝对的运动性,事物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则具有运动的相对性,由此才说马哲辩证法属于具体事物的“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

1.3 中国哲学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

前文中也曾交代过,不管是《易经》、《道德经》还是《中医基础理论》,都介绍在宇宙的纵向运动中是先产生了“阴阳”,然后在其运动基础上才产生了“五行八卦”,并且也基本明确了五行八卦的运动属于以阴阳为基础的一种运动,没有阴阳就不会产生五行八卦及其运动。由此,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八卦也属于具体事务的“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

 

2 自然与社会的运动规律决定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基础理论研究的是宇宙和人类社会演化的一般规律,而应用理论研究的则是在一般规律基础上,各种不同事物在具体的历史(演化)阶段所产生的特殊规律。

通过对自然科学、中国哲学和马哲的深入探讨,使我们搞清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关系。既然自然界存在着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并且绝对运动属于相对运动的基础,那么,社会科学也同样存在着自己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之所以要强调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主要是因为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如果不先探讨绝对运动,则相对运动就必然属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然会产生偏差。

人类社会诞生于自然,所以,它必然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为简练起见,下面主要运用图示来阐明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2.1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现在也称“科学学”,它是指研究宇宙或自然运动的一般规律并为应用研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共同理论基础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总根属于宇宙观,其基本脉络遵循宇宙和自然存在与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并以其为基础而建立,其原理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

2.1.1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运用0或根思维,纵观古今中外的各种理论和学说,能够反映宇宙绝对运动的理论只有中国的古代哲学和科学,其太极阴阳学说所反映的就是这一问题。马哲则是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混在一起的,但其却谈出或涉及到了绝对运动以及其与相对运动的联系(需要将两者区分开来)。而现代科学却并没有涉及绝对运动,所探讨范围只局限于相对运动。但庆幸的是,现代科学诸多的近现代发现,却为证实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哲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提供了可靠地依据。由此,将它们三者结合起来,便可以清楚地看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基本轮廓。

根据对宇宙诞生、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考察,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所示:

注:1)物质是在环境(暗能量)冷却后由暗物质遇冷收缩而凝聚诞生的,并由此伴随着不断地向外放能而由小变大形成星体。

        2)该图显示出,宇宙的纵向演变存在着三层基本结构,即(大爆炸)能量→暗物质与暗能量→暗物质、暗能量与物质(与中国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基本相符)。这既是其理论的基本框架,也是其哲学。

3)马哲原来基本只适用于社会科学,将其(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区别开来后,它也可以适用于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区别和联系示意图

2.1.2 自然科学应用理论的基本框架(辩证法)

从图1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应用理论属于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研究在基础理论的统御和规定下,自然界演化到现在这个横截面上各种具体事物如何存在和运动的问题。

具体事物的绝对运动,意味着其与环境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诞生和成长(运动)。没有这种对立统一的纵向运动便没有具体事物从无到有的存在,也没有其从小到大的演化,由此也就不可能发生它们相互之间的“普遍联系”。其实,这就是中国哲学的五行八卦和马哲的辩证法所反映的“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

局限于当时的科技发展,马哲的辩证法只能反映所见具体事物的诞生、存在和运动,是后来列宁才将其所依托的“物质”解释为“客观实在性”。其实,即便马哲辩证法原本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的运动,只要将其与近现代发现相结合,就可以扩展为图1那样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框架。

由此,马哲是古往今来除中国哲学外最具有进步意义和革命性的哲学,它早已走在了自然科学的前面。

注:1该图中的“事物123”是对具体事务的一种抽象,它比“金木水火土”或“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更抽象了一步,而辩证法则没有抽象事物,可随意遐想。所以,该图示所展示的内容,较五行八卦要抽象,而较辩证法则具体。

    2)插入了“经线(道)”和“纬线(德)”,这有助于立体思维,也有助于加强中国哲学与马哲辩证法的联系。

3)该图只是“示意图”,并不是各种事物发展到后来才产生了“普遍联系”,而是在其诞生开始的条件中就已经处于“普遍联系中”。由于辩证法涵盖“绝对运动 + 相对运动”,所以它既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经线(道)”,也包含辩证唯物主义“纬线(德)”。

                4)不管是绝对运动还是相对运动,它们都属于对立统一的运动,只不过因“普遍联系”而使得各种对立统一的运动相互交织在一起而显得异常复杂。

五行八卦与辩证法运动原理示意图

2.1.3 注意事项

1)对马哲和现代科学的“物质”需要加以区别

目前,人们对“唯物论”的理解本身存在着矛盾。马哲的“唯物论”所说的“物质”指的是“客观实在性”,而现代科学所指的“物质”则是“可见或可探测性”存在,两者根本不属于同一性质,由此才造成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反复“辩证”,但总也说不清楚,因为人们很自然地会将其理解为现代科学的“可见或可探测性”存在。由此,便导致马哲与现代科学扭打在一起,难舍难分。

也正因为如此,才无法正确理解马哲和中国哲学的运动观,也无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

现代科学的“可见或可探测性”存在,它已经自己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只占宇宙质能总量4-5%的物质。而马哲的物质则不同,它指的是宇宙的“客观实在性”,包含宇宙的全部。所以,如果再继续抠字眼,真的会葬送了马克思主义。

马哲认为,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中。只要是运动,便属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意味着其属于能量的运动。由此,才能使我们进一步体会中医基础理论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在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中,运动或能量无处不在,矛盾或阴阳无处不在,对立统一规律也无处不在。

2)物质运动仍属于应用科学研究的重点

科学一代代发展过来,其实就是沿着阴阳或对立统一规律的路径在发展,是在对阴阳一代又一代的演绎。尽管阴阳的表达有些玄奥,不太符合现代科学,这是因为古代科学欠发达所致,但其阐释的原理或自然规律则是明确的,与马哲是相通的。只要矫正了阴阳的含义,意味着古老的中国文化经过改造,重新适应了现代社会,并意味着中华文明的复兴。

物质运动之所以仍属于应用科学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因为能量运动基本属于“不可见或不可探测”原因所致。

从目前科学发展的现实看,自然科学的应用理论还是应该以研究物质运动为主,因为人类在改造自然中主要接触的就是物质。但对于物质运动背后的能量运动,目前来说则属于一个弱项,需要加强,因为物质运动从属于能量运动,能量运动是因,而物质运动是果。尤其是在对中医药的研究中,它的立论基础是“气”或能量运动,更需要作为一个重点加以研究。

2.2 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

严格来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无法彻底分割的,因为自然科学也属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是为人类顺应并改造自然服务的。虽然它从属于自然科学的生物学,但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所以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2.1 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现在也称“社会科学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它以研究人类社会的绝对运动为主,其总根集中于人类观(或人性),而其基本脉络遵循人类社会存在和运动的对立统一规律,并以其为基础建立基础理论,其原理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而其特殊规律则属于在其基础上建立的应用理论,它以研究人类社会的相对运动为主(如政治经济学、分配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

根据对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考察,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如下图所示:

注:1)有机界和人类社会的能量运动方向是聚集上升,故与宇宙能量扩散的运动方向相反。人类由类人猿到现在,其智能的不断提高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其实所反映的实质就是人体大脑能量的提升。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改造自然,就是基本的生存问题,它由各个历史时期的一个个模块所组成。而各个历史时期会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境况,其特殊矛盾就是基本矛盾在这些具体境况条件下的演变。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属于人类历史纵向运动的一个横截面,其特殊矛盾就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劳动与寄生资本(热钱)的矛盾。

    3)该示意图基本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相符,也与中国古代哲学框架相符。

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区别和联系示意图

2.2.2 社会科学应用理论的基本框架(辩证法)

从图3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应用理论属于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研究在基础理论的统御和规定下,人类社会演化到现在这个横截面上各种具体事物如何存在和运动的问题。

根据考察,社会科学应用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上面“图2 五行八卦与辩证法运动原理示意图”是一样的。为此,就没必要重复了。

在网文和讨论中,论争激烈的问题之一是“价值”。这个问题一直属于争论的一个焦点,也一直没有结论,现根据中国哲学和马哲的运动原理,特就其分析一下,对马哲辩证法的理解会有所裨益,先看示意图:

     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关系示意图

在应用理论中,商品的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示意图,其所展示的原理与马哲的辩证法是一致的,并且能够更形象地对其予以说明。

 

(还有几个有关社会科学的重点问题需要运用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加以进一步说明,但由于其较长,故将另行撰文《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2)》予以陈述。现在人们都喜欢快餐,稿子太长,会使人们厌倦的)。

 

3 结论

 

通过运动观对宇宙及其具体事物的考察,物质运动的背后是能量运动,它是受能量运动所驱动的,所以,物质运动只属于运动的表现形式,而能量运动才属于运动的实质内容。

运用运动观分别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进行考察,不但使我们搞清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也搞清了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由此,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内容分离出来,形成基础理论,不但能够使其更具科学性,也与中国哲学统一在了一起。

根据对能量运动的考察,运动区分为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这不但与中国的古代哲学相通,也与马哲原理相通,并且它们在根本上就存在着运动的统一性。中国古代哲学的运动观是:“0→阴阳→五行八卦”,而马哲的运动观则是:“具体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0”,其对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探索顺序是一正一反,形成了相互补充与完善。再结合近现代科学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种典型哲学和思维的科学性。

中国古代哲学属于典型的东方思维,而马哲的辩证法则属于典型的西方思维,并且这两种哲学思维分别属于东西方最高的哲学成就。所以,深入研讨这两种哲学思维,不但可以分别看出东西方科学发展的优长,也可以发现它们各自的不足,从而实现东西方科学与文化的相互取长补短和融合。

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予以区别,这是大势所趋,是人类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必然结果。希望大家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因为不搞清楚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研究就无法突破其瓶颈制约,就会走弯路,甚至邪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