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我为“首堵”献良方……

火烧 2010-12-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8
文章提出北京治堵应取消大量公车,迁出企业总部,减少交通压力。同时批评摇号购车政策对非京籍人口不公,主张公平分配资源,缓解首都拥堵问题。

  在全国民众高度关注中,《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于昨日公布。笔者注意到,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北京市将采用民间传统使用的“抓揪”办法,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让人略感欣慰。但在关于个人办理摇号登记中,须“持本市暂住证明且连续五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人员”的条件规定,却让人添堵。  

   

  众所周知,一国之首都所以能比其他地方更繁荣,除了天势地利外,更重要的是权利。因为首都首先是一国之政治中心,才会成为一国之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往那里送钱,才使得那里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扩张,从而也最先发生城市病,出现“首堵”。而要治“首堵”,必须对症下药。  

   

  以“暂住证”言,暂居北京人口对北京建设与发展的贡献有目共睹,每年要缴纳和京籍人口相同额度的税费,现在一下子把“户籍”作为标准来限制购车,不仅是一种政策性的歧视,更是对广大非京籍人口的极大不公。并且,之前北京曾把户籍作为购车的限制手段取消,被舆论称为很大进步,现在重新设为门槛,显然是走历史的回头路,非治病之良药!  

   

  那么,什么才是根治“首堵”之对症良药呢?在笔者想来,首先是政府部门的公车太多了,这是病根,应带头去消。官方公布的数字仅几万辆,但某媒体却透露北京的公车近百万辆。这些公车,因为烧着公家油,一辆顶几辆用。不说别的,只说上下班吧,私家车只走一趟,而公家车就起码要跑来回,甚至更多,因而成为车堵的祸首,自当取消。事实上,如果政府部门真的下决心去消公车,小小百姓自会受到感染,减少私用车的运行,自然也就化解了车堵。  

   

  其次是一些企业性质的国家部门太多了。如铁道部、国资委等这些部委,如其说是职能部门,不如说是集团公司总部,实质上就是国有大企业。稍稍留意一下军博馆以西很多地方,都是这些部门以及他们的下属单位,密密麻麻分布其间,其总人口差不多能赶上一个中等城市。如果把他们迁出北京,不是最好的成为解决“首堵”的釜底抽薪之策吗?  

   

  再次是类似中国某某企业集团(总公司)之类的企业总部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将他们迁出北京,他们的基层单位进出北京频次将会大大减少,这对解决“首堵”肯定有显效。  

   

  那么,这些企业性质的国务院部门、企业总部迁到哪里去呢?笔者意见是绝对不能让他们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几个中心城市里,而是要迁到中西部地区的适宜城市中,或干脆去开创新城,他们肯定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岂不是一举多得?!  

   

  有了以上解决“首堵”的三味主药后,再辅以限量摇号购车乃至控制暂住人口的购车等措施,方收对症施药、药到病除之效。当然,虽说良药苦口益于病,但说来容易做到难!真要把这些企业性质的国务院部门、企业总部们迁出去还真不容易。时下,北京的居住生活环境很明显优于其他地方,谁愿意迁出呢?因此需要国家主要领导人痛下决心。我想,只要有决心,就能办得到。因为民众真正在乎的,是在治堵中能否把公平作为基本准则,能否最大程度体现一种责任共担的精神,政府带头的精神,无论公车还是私车,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一视同仁。这不仅仅是北京人民的事,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盛世大事。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相关文章

  • 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是指鹿为马式的宽松
  • 李炳炎:建立社会主义分享经济机制化解中国经济的“滞胀”风险
  • 毛时代载人航天被下马的真相--读《曙光号全解密》的杂感(修改稿)
  • 时殷弘先生和林治波先生的言路哪个更应‘当广不当狭’
  • 发改委内外有别 惹民怨引火烧身—2011-4-21至22日东方互动报道和评论一束
  • 卢麒元:毒馒头与粮食危机
  • 毛主席立啥大义凛然斩头誓?
  • 王二路:“七一”三想
  • 刘仰:被美化的程序正义
  • 黄尔文:文字严谨的口号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再致白阳:关于“救党保国”口号的讨论
  • 地藏王菩萨:亡党移民,是汉奸国贼的天堂还是坟场?
  • 郎咸平:谁在制造经济恐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