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2011,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都卖给外国人!

火烧 2011-04-07 00:00:00 时代观察 1034
2011年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口受国际青睐,成为食品加工原料,大豆蛋白粉进口需求增长,但国内种植面积减少导致原料短缺,引发产业安全担忧。
2011-3-31 中国食品科技网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实的产豆大省。
  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为6717.7万亩,已经比上一年减少了576.2万亩,降幅接近8%。
  2011年,为确保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黑龙江全省玉米、水稻分别增加650万亩和350万亩,大豆则调减到5000万亩
  未来5到10年,中国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将面临原料短缺。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让原料短缺雪上加霜。近10年来,世界增加饲料级转基因大豆4%,而不是食品级非转基因大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总产却一直徘徊不前,保粮食而牺牲大豆司空见惯。
  非转基因中国大豆颇受外国人青睐,中国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50%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世界级美国嘉吉公司,也要进口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
  几乎所有的外商都要求食用蛋白粉必须以非转基因大豆做原料。日本、美国的进口商不但合同要求严格,而且派专人考察原料产地的环境和种植技术,还要对大豆原料亲自做检测,有的还派代表在加工车间监督,防止有转基因大豆原料混入。
  5年前,到中国进口大豆蛋白粉的只有十几个国家,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来中国进口大豆蛋白粉。
  目前,我国大豆蛋白食品在欧美市场上正以10%的速度增长,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国产大豆也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递增,2010年总量超过1000万吨,占总产量65%。产品种类增加到万余种。
  与国内食用油加工行业约5%的利润率相比,大豆蛋白产品27%左右的利润率几乎是暴利。有业内人士称,大豆食品加工的巨额利润吸引着更多的食用油企业加入其中,国内企业开始争相上马大豆蛋白粉项目。
  不过,国产大豆食品加工业看似可观的前景目前并没有带来豆农种豆的热情。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正在形成原料的短缺。进口冲击和豆农收益下降成为多年解决不了的主要问题。
  1996年,刚开始成为大豆进口国的中国,全年进口的大豆仅为110万吨。2010年这一数值已经猛增到了5480万吨左右,15年间增长了45倍。
  而在国际市场上,美国的食用大豆就是非转基因大豆。去年国内某地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新闻见报以后,国外大豆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中国都不种非转基因大豆了,那我们到哪里去买豆呢?”
  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是天然的保健、医药产品的优质原料。确保国产大豆占30%的产业安全底线,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种植保护区,并且不要批准在国内种植转基因大豆。
  如果对禁止转基因大豆种植把关不严,国产大豆将失去可观的国际市场。由于国外转基因大豆在世界的蔓延,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品质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章

  • 刘金华:关注转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
  • 视频附文字稿: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
  • 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
  • 顾秀林:世界数百科学家公开宣言:转基因安全无共识
  • 最经得起科学考验的转基因问题意见书(全)
  • 孟山都的黑心成长史
  • 佟屏亚:农业部把转基因谎言“科普”到中学生课堂,罪过!
  • 杨昭友:转基因鬼子来了,中华民族何处去?
  • 直言了 | 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合伙撒谎:联合国没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安全”
  • 江晓原:为何要回避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