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领导干部别让群众“气破胸脯”

火烧 2011-04-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刘邦还乡故事,批评领导干部应避免让群众气破胸脯,强调选拔干部要谨慎,杜绝贪腐行为,重视群众口碑,确保干部清正廉洁。


  近一段时间以来,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汉高祖刘邦的故事。昨天讲到第四十一讲《高祖还乡》。“高祖还乡”说的是刘邦当上皇帝以后荣归故里获得极大心理满足的事情。就在这一次回归故里,刘邦写出了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堪称千古绝唱,一直流传到现在。王立群教授讲到,在高祖皇帝还乡期间,各级官吏以及形形色色的阿谀之徒丑态百出,极尽奉承讨好之能事。但是,即使在古时候就已经是“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了,站在普通乡民的角度看过去,皇帝刘邦又是另一种形象。


  睢景臣是元代后期散曲家,他创作的套曲《高祖还乡》以一个刘邦同乡农民的独特视角,把刘邦这个流氓出身的皇帝的丑恶嘴脸写得淋漓尽致。该套曲有多段,也很长,本文只是从中选取几段,与朋友们“奇文共欣赏”。以下各段先引用原文,【】内是译文:


  “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坐在车驾上那个身材高大的人下了车,众乡人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那个大个儿神态傲慢,斜视着众乡亲,简直是目中无人。父老乡亲们都屈膝弯腰向他跪拜,那大汉却只略微挪动身子扶一扶。我猛然间抬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偷看得多时,终于认出了这个大汉的尊容,差点儿把我的肺都给气炸了。】


  “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春天,你偷采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过我的谷子;平时断断续续地拿(名曰“支”)我的米麦,更是不计其数。你趁换地契的时机,敲诈勒索,硬秤去了我三秤(一秤为斤十半)麻;你无钱还酒债,从我这里偷量了几斛(古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豆。这一些,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明明白白地写在账簿上,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你欠我的钱,可以在即将摊派的官差(征收的赋税)内扣还;你欠我的粮,可以从我需要交纳的官粮中私下折算抵偿。你尽管说出自己就是当年的刘三子,谁又敢把你揪扯住?你平白无故地为什么改名换姓,叫做汉高祖?】


  够了,不必再引用了,人们已经从中看到一副无赖嘴脸是多么的令人不屑。于是联想到,我们的组织部门应该引以为戒:①提拔任用干部要谨慎,凡是劣迹斑斑的人坚决不能任用。有消息说,某逃犯居然被提拔,真是咄咄怪事。这种干部,不管是科级处级厅级局级,不让群众“气破胸脯”才怪!②一阔脸就变者坚决要予以罢绌。在群众面前“觑得人如无物”的官员,要坚决彻底的清除出干部队伍。③欠债不还、以公共资源做人情、谋私利者,不但要清除出干部队伍,还要将他们的行径记录在案,让他们“青史留名”。④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群众中收集各领导干部的“口碑”,凡被周围群众认为“气破我胸脯”者,坚决罢免没商量。


  总之,我们的领导干部不管是科级处级厅级局级,都应该时刻记住:别让群众“气破胸脯”。否则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即使在当代蒙混过去了,也衣锦还乡了,但终究逃不掉历史的审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