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专访施永青:政府肯承担 老百姓才有便宜的房子 专访施永青:政府肯承担 老百姓才有便宜的房子

火烧 2010-02-2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施永青强调政府需独立承担保障房建设,确保百姓有便宜住房。他以香港公屋制度为例,指出其高效运作模式及民生导向,为国内住房保障提供借鉴。

专访施永青:政府肯承担 老百姓才有便宜的房子

    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接受网易房产采访表示,国内要效仿香港维持高房价的格局而不影响民生,就必须要处理好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市场关系,商品房就由有钱人自己搞定,但保障房建设政府必须独力承担,老百姓才可能有便宜的房子住。

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接受网易房产采访大谈香港保障房建设
 
   香港,被称为“寸金尺土”的城市,在早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世界房价最高十大城市香港排名第四,香港楼市更经历了1982到1985年、1997到2003年的两次房地产大泡沫,至今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但与此同时,香港公屋制度却被世界公认为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从1977年“居者有其屋”计划出台,到90年代末出台的“可租可买选择计划”,截止2009年香港实现接近50%的市民住在政府保障型住宅中,住房保障比例位居世界前列。

曾任香港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中原地产主席施永青接受网易房产采访,他认为,国内要效仿香港维持高房价的格局而不影响民生,就必须要处理好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市场关系,商品房就由有钱人自己搞定,但保障房建设政府必须独力承担,老百姓才可能有便宜的房子住。

接受社会监督的“开发商”

回顾香港三十年来的住房保障发展,曾任香港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的施永青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为配合当时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之十年建屋计划,房屋委员会成立,其职责主要是统筹所有政府公屋的建设、营运和管理”,施永青向网易房产表示,房委会尽管带有政府背景,但却由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组成,其中包括律师、建筑师以及商界人士等,因此房委会设立之初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施永青介绍,香港房委会设立的使命十分明确,便是为基层家庭提供合适而有能力负担的居所,其负责范围涵盖建造、维护、资格审查到物业管理和社区卫生各个方面,可谓一个超级开发商,“但这个开发商不仅没有钱赚,而且还得接受社会监督,听取民意作出改进”。

在施永青看来,房委会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其以民生为重、公开高效的运作模式,以公屋租金为例,目前公屋租金平均约为估定市值租金的53%,对于有经济困难的公屋租户,透过房委会的租金援助计划更可获减免适量租金;同时,由于香港地少人多,其公屋最低编配标准为每人5.5平方米,但低于此标准的租户可通过每年举行两至三次的“纾缓挤迫调迁计划”调迁至较大单位,让租户拥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除此之外,施永青还表示,房委员工作目标明确且高效,所有轮候人士三年内务必入住到政府提供的公屋与居屋,因此到90年代末,香港大部分申请者已经居住在“政府房”里,“房委会多年来以民生为导向、公开高效地推进保障型住宅建设,是香港住房保障得以稳步发展的基础”,施永青表示。

香港政府长期不断的投入

香港住房保障建设的成功,当然也离不开香港政府在财政与土地的大力支持。施永青笑言,建房子最大的成本是土地,尤其对于不赚钱的保障房,如何获得土地更是令人头疼,但在这点上,香港政府相当“大方”,许多公屋土地均是由政府无偿供应,即使是可以卖钱的居屋,香港政府往往是超低价出让,这与内地相比可谓大相径庭。

“在财政上,香港政府不仅为房委会提供135亿免息永久资本以及128亿计息借贷资本,加上房委会通过回笼出售居屋以及公屋租金进行后续开发,因为香港保障房建设已经进入良性循环”,施永青表示。

政府肯承担 才有便宜的房子

与香港相比,国内保障性住房建设屡受诟病,低覆盖面让大量“夹心层”无法进入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

施永青认为,国内要效仿香港维持高房价的格局而不影响民生,就必须要处理好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两个市场的关系,“对于商品房市场,政府应该减少干预让其按照市场规律发展,让买商品房的有钱人为政府提供税收;但对于保障房建设,政府应该独力承担,并通过商品房税收支援保障房建设,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财富转移。”

“首先,国内要效仿香港设立一个类似香港房委会的决策机构,统筹政府保障房的建设、营运和管理,并且接受社会监督不断作出改进,进一步除了完善住房保障相关制度”。

施永青还认为,解决“夹心层”居住问题,中央与各级政府应该在财政以及土地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像在2006/07年度,香港公屋支出占特区政府整体支出达6%,许多公屋居屋土地更是政府免费或者低价供应,但在国内,尽管2007年国务院24号文件明确规定,各地政府应该将至少1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保障性住房投资,但该文件已经出台两年多,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住房是民生问题,如果住房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引起社会问题,香港的公屋与居屋对于保证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施永青直言,地方政府要解决住房保障,绝不可能依靠像开发商这样的盈利机构,只有政府独力承担,老百姓才可能有便宜的房子。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