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祝愿重庆成为不需要“维稳”的城市

火烧 2011-05-0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围绕重庆如何通过改善民生来减少维稳需求,提出民生是发展的动力,强调提前解决百姓利益问题,实现社会稳定,无需过度依赖维稳手段。


  2011年5月2日《重庆晚报》报道,4月29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领导黄奇帆、徐敬业、陈存根、徐鸣等,与港澳媒体重庆参访团成员进行了座谈。近两个小时里,大家畅所欲言,就重庆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深入交流。


  关于重庆发展中有哪些热点和难点,报道中说得很详细,读者可以通过以下链接阅读原文: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4562/14525839.html


  本文着重想说说维稳的话题。据报道,香港商报副总编罗兴辉第一个发问:“重庆探索了很多全国性的问题,比如欠发达地区怎样发展,农民和穷人如何致富,怎样让富起来的人精神更富足。现在看,这些探索成效显著,重庆市民都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请问重庆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民生导向的发展?”


  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改善民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地方党委、政府来说也是个难题。有人认为,抓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一对矛盾,得先发展经济啊,没钱怎么去改善民生?只有做大蛋糕,才有条件去分蛋糕呀!但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才算有钱?发展到什么时候才能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上?合理的分配促发展。事实上,只有分好“蛋糕”,才能做大做好“蛋糕”。民生不仅是发展经济的目的,也是动力,以民生为导向,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为此,去年的市委全会提出了“十大民生”工程,集中财力改善民生,用老百姓的话讲,“市委、市府把发展的‘宝’押在了民生上。”


  接着,自然而然的说到了维稳的话题。薄熙来说,有些经济界人士善意地提醒我们,重庆还比较穷,财政并不宽裕,却要拿那么多钱去改善民生,会不会放了空炮?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我们敢下这个决心,绝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科学思考的基础上。首先,现在的“三个差距”,即贫富、城乡、区域差距已不小,维护稳定的成本就比较高。如果十大民生问题解决好了,维稳成本就会相应降低,就能把省出的钱用在发展经济上,发展效果就会更好。与其拿钱去维稳,不如从根底上改善百姓的生活;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头。


  我认为,在通篇报道中,最为闪亮的、最大的看点就是“与其拿钱去维稳,不如从根底上改善百姓的生活”。这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也是具有示范意义的认识。做为重庆人,我衷心祝愿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不需要“维稳”的城市。社会稳定是“为”出来的,不是“维”出来的。凡是需要“维稳”的时候,问题就已经发生了。真正关心国家稳定和社会稳定,就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来使用高压手段“维稳”,那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越维越不稳。只有彻底改善了民生,彻底解决了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稳定才是可期待的事。当百姓全都能够安居乐业,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我们还需要刻意花巨大的代价、动用公安、国安、国保大队的力量去“维稳”吗?


  我希望,在重庆能够实行以下办法:凡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得动用专政手段,否则,不拨经费不报销费用不算功劳不评奖,情节严重者,还要予以严厉的追查和惩罚。同时,公安局国安局的礼堂和会议室率先向群众免费开放,让百姓有合法开会参政议政的地方,使官方放心百姓也放心,创造出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可以预期,那样一来,重庆有可能成为第一个不需要“维稳”却最为稳定的城市。我们盼望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