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重庆新政是为转型中国作意义重大的有益探索

火烧 2011-04-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解读重庆新政对破解中国难题的新思路,涵盖打黑除恶、唱读讲传、城乡统筹等举措,展现重庆模式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读“李源潮:重庆的改革为破解中国面临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2011.4.19日“乌有之乡”转发《重庆日报》文章“李源潮:重庆的改革为破解中国面临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自从薄熙来主政重庆,在重庆高调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唱红打黑,让人民看到了一丝希望之光。但也有“南方系”故意把水搅浑的喧闹。从各地人民对“重庆模式”的称赞,对许多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的愤慨和对毛泽东时代深情怀念,以及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重庆新政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小撮妄图梦想资本主义变天的开历史倒车的人,他们在重庆面前所作的一切指白为黑都将注定是徒劳的。因为人民才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
文章中这样说道:
“阳春四月,万木葱茏,16-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来到重庆,深入社区、村镇、企业和学校,与广大干部群众交流,考察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3天日程满满当当。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分别陪同考察。”
李源潮是这样评价重庆的:
1.“重庆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看了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令人赞叹’;
2.“你们把‘创先争优’作为‘书记工程’,建立了三级书记的责任体系,书记抓,抓书记,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做法在全国有示范意义;
3.“‘三项制度’把为人民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一套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4.“黑社会不打不得了,不打,我们的社会要变质。打黑除恶,为民除害,就是应该狠狠打,而且要一直继续打;
5.“重庆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使经典歌曲重新回到人民群众中,今后还要创作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歌、好歌,让人民的歌曲占领舞台;
6.“这次来渝考察,切身感受到了重庆的新理念、新改革、新发展和新面貌,深受鼓舞,很有启发;
7.“重庆的改革探索,对于破解中国科学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8.“重庆正在形成一个党员干部作用大发挥、党政公信度大提高、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好局面。”

“《重庆模式》全面解读‘重庆新政’--中国道路的另一种选择”一文指出:
“ ‘重庆模式’的主要内容,我们概括为以下要点:
“1.纲举目张——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确定的‘314’总体部署为重庆各项工作的总纲。
以‘314’总体部署为纲,着眼于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遵循‘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的要求,重庆为后来居上,果然做出了非同寻常之举——探索、创造出了‘重庆模式’。 
“2.‘打黑除恶’——以扫荡黑社会为肃贪反腐、扭转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突破口。
重庆‘打黑除恶’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运用国家强力,坚持依法办事,广泛动员群众,集中进行打击,坚决铲除严重危害群众安全和投资环境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人民民主专政行动。重庆的‘打黑除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黑除恶’,而是更深层意义上的肃贪反腐。
“3.‘唱读讲传’——以弘扬‘红色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抓手。
就是把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两大强项,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上的精神文明,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形成重庆人民的终极价值观,这样既能发展市场经济,又能驾驭市场经济。
“4.‘三大洋战略’——以建设内陆大开放战略高地为重庆发展的最大动力。
重庆是在‘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根本出路在扩大开放,最大动力也在扩大开放’薄熙来:《重庆要取得更大发展关键在解放思想核心是扩大开放》,2008年3月28日《重庆日报》。的认识高度上,建设直通‘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内陆大开放战略高地。
“5.‘五个重庆’——以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
 ‘五个重庆’,就是重庆市委确定的‘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目的是要实现重庆的科学发展,打造中国内地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
“6.解‘二元方程’——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与发展为主线。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要求,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并存的特殊市情出发,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7.‘三驾马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成分共存为最优组合。
就是要以“三驾骏马”——公有制经济(这是“驾辕”的)、民营经济、外资经济,来拉动重庆这辆“大车”飞奔。在公有制经济中,尤其注重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
“8.民生导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重庆市委于2010年7月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明确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重庆走‘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
“9.‘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创新党的作风建设为灵魂。
“就是要求重庆的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三项活动’——‘大下访’(访问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困难), ‘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结穷亲’(与困难家庭结成长期帮扶关系),这样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为人民服务,以保证党既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永葆本色。
“综合起来讲,以联系群众、‘唱红打黑’为实质和核心,动员群众、全市上下一心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来统筹城乡发展,来鞭策公有经济、民营经济、三资经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而以国有经济‘驾辕’,来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来切实改善民生,等等,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重庆模式’。 ”

为什么是重庆而不是广州、深圳被人民高度赞扬和被中央领导充分肯定?

“德国之声:中国全面向左转已成定局”这样说道: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4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重庆肯定‘唱红打黑’。香港一些分析认为,这预示着未来几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将继续全面‘左转’。
“吴邦国视察重庆并对‘重庆模式’予以高度肯定,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北京高层对‘重庆模式’的集体肯定,因此也能让人嗅出未来几年中国全面‘左转’的气息。
“当重庆门庭若市,北京高层频频有人前往重庆打气的同时,毗邻香港的广东却似乎门可罗雀,显得十分的寂寞。”
虽然“德国之声”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视觉出发看问题,自然会得出与我们大相径庭的认识。但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所谓的私有化“改革”与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不相适应的,再这样下去,我党的领导地位必然会不断受到严峻挑战。长此以往,党与人民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将近二十年的市场经济,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与中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产生了严重冲突。然而,面对由市场经济引发的这一病症,却可以有不同的药方:一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病理,开出法治、公民社会和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的药方;铲除市场经济改革产生的问题。
“德国之声”还这样分析道:
“革命时代的许多做法虽然鼓舞人心,甚至大快人心,而且对提升今天已经失去灵魂的中国执政党的士气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其内在逻辑却与市场经济完全不符,因此若长期实施会将中国的市场经济引入一个更为迷茫的歧途;法治、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在今天的中国推进行起来很难,但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更何况,中国自从开始市场经济的进程,实际上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过去二十年主要是开启市场经济的经济运作方式,取得不少成功,但由于社会和政治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因而如今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面对这一困境,究竟是选择继续使用市场经济的‘药方’,还是返回革命路线,确实将决定中国未来的方向,以及今天所谓的‘中国模式’未来能否持续成功。
“但一段时间来的经验证明,北京高层显然是肯定了重庆的做法,否定了广东。深圳原本计划在今年推行公民社会试验,被高层全盘否定,以致今天在广东的媒体上。而在吴邦国之前到访重庆的几个大员,背景和动机各不相同:分别主管政法和宣传的周永康和李长春,自然从其分管的范围出发,倾向于相对保守的政治取向;关键是习近平和吴邦国对重庆的支持透露出许多信息。
“习近平从理念和情感上认同薄熙来的做法;而吴邦国的出场,则更是反映出北京高层内部已基本就此达成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几年中国的全面‘左转’已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外媒的分析猜测,还是中央高层的肯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称颂和向往,都向人们传递着一个消息,那就是以“猫论”和“摸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改革”该寿终正寝了。

参考文章:
李源潮:重庆的改革为破解中国面临的难题提供新思路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104/228175.html
《重庆模式》全面解读“重庆新政”--中国道路的另一种选择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1101/209584.html
德国之声:中国全面向左转已成定局
http://www.mshw.org/review/national/2011-04-15/908.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