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减薪风暴”不要成了李代桃僵
|
垄断“减薪风暴”不要成了李代桃僵 |
|
|
| 郭松民 |
|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7-21 http://guancha.gmw.cn |
|
|
|
作为对一段时间以来,舆论炮轰垄断高收入的一种回应,电力系统将掀起一场“减薪风暴”:“有的人说要降低30%-50%,也有人说要降到1997年的水平”(7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我看来,这一似乎相当正面的举措,实际上却是一招“李代桃僵”的毒计:电力系统的管理层意识到“势必有损”,于是“损阴以益阳”,将底层的普通员工抛出来做替罪羊,既缓和了舆论的压力,又能确保自己继续安享垄断地位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何以见得呢?从报道中看,不是各地方电力公司的老总们也不能免于这场“减薪风暴”吗? 有一点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项看似天衣无缝、一视同仁的制度,对地位不同的人的制约效果,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规律是:地位越低的人,越容易被制约,地位越高的人,就越不容易被制约。 就以被媒体热炒的“抄表工年薪10万”的神话为例吧,一旦“减薪风暴”风暴吹来,我看将他减到“年薪1万”,他也没脾气。因为第一,这个工作谁都可以干,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第二,除了工资,他也没有别的收入渠道。 但对一个电力公司的老总就来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工资”在他的总收入中本来占的比例就不大,而且他也完全可以通过增加职务消费、分红或其他的灰色收入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损失进行充分的补偿,所谓“风暴”云云,对他而言,很可能不过是一阵毛毛雨罢了。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减薪”虽然对底层、一线的员工杀伤力极大,但却并不意味着就能自动解决垄断行业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所以我怀疑,在这一波的反垄断行动中,舆论和公众一开始就被有心人所蓄意误导了。因为所谓“垄断高收入”的问题,仅仅是一个现象,本质是垄断企业滥用了垄断地位!因此如何通过严格的听证程序,如何通过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介入等方式,来规范垄断行业的外部行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至于其内部是不是要减薪、减福利,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博弈。站在社会公平的立场上,我们还应该支持垄断行业内部的普通员工组织起来,向管理层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务之急,我认为不是要把垄断行业底层、一线员工的收入和福利降下来(但降低“老总”及各垄断企业驻京总部高级员工的收入,我却是完全赞同的),而是要把非垄断行业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提上去,提到等于或者接近垄断行业普通员工的平均水平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拉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才能逐步培育出一个中产阶层,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就应该着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劳资纠纷中扶弱抑强,等等。 行文至此,我顺便要指出,前段时间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关于“腐败和垄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判断,其实是很不“经济学”的。因为垄断的主要后果是妨碍了竞争,而贫富差距的扩大,则主要是由于劳资双方的力量不平衡造成的,这是经济学的常识。今天就有这样一条新闻:在北京郊区的一些地下服装厂里,打工妹“每天至少要工作14个小时,而做一件活的最低工资仅为1分钱”(7月20日《北京晨报》)。显然,正是这种残酷的剥削,而不是什么垄断才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总之,垄断当然要反,但如何去反,我们却要三思而后行。世界是复杂的,我们头脑也必须复杂起来。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