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人民日报:“经济学帝国”不该固步自封

火烧 2014-06-10 00:00:00 思潮碰撞 1033
19国大学生抗议主流经济学脱离现实,呼吁引入多元理论范式。文章指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局限性,强调需结合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推动经济学教育改革。

  不久前,来自19个国家的经济学系学生自发联合起来,抗议主流经济学教育内容,认为狭隘的自由市场理论无法解释全球经济危机,并与现实严重脱节。学生们呼吁学校对经济学课程设置作出改革,并得到多位大学教授和政策制定者的支持。

  这是首次出现全球大范围针对主流经济学教学的“声讨”,有力抨击了经济学研究的自满情绪。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一群学生组成的“后危机经济学社团”认为,当今西方经济学教育被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垄断,失去了对学科本身局限性的批判性思考。学生们呼吁让经济学教学“百花齐放”,引入诸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等多种研究范式,并在研究中借鉴政治学、伦理学、思想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后危机经济学社团”的观点代表了学科内很多改革派的心声,折射了国际经济危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严峻挑战。当前,西方经济学教育“一边倒地”选择新古典经济学,使得其他理论视角被边缘化,但单一的研究路径再加上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自身局限性,造成教学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其对“物与物的关系”提供了数学形式上的准确研究,但却对“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物的关系”(所有制)和“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避而不谈,忽视了物质生产背后的社会经济关系。其次,为了美化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及利用数学模型和实证主义这些硬科学标准,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青睐高度学理化的假设和模型,这就使得主流经济学严重脱离现实环境,无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金融系统崩溃、失业、贫困等问题,更严重损害了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等挑战的能力。

  其实,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不乏针对新古典经济学做出的批判性思考。例如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关系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遵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把焦点放在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上,从而能够对世界经济史中的经济危机和国家政策做出更好的解释。相比之下,当前主流的经济学研究和教育没有从其他学科中获得启示,而是在用诸多假设和数理模型构建起来的“经济学帝国”中自高自傲,止步不前。

  经济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为国富民强、世界共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被现实证明有根本性缺陷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确实难以为继。

相关文章

  • 拉美左翼运动的崛起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切还活着”:他们为何如此抵抗世界杯?
  • 人民日报:新自由主义风光不再
  • 央视采访刘国光:民生福利不能够让市场去决定
  • 马耀邦: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危机
  • 19国大学生造反 西方主流经济学强弩之末
  • 西方学生造反 反抗主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 [网络首发]乌拉圭军事独裁政权的产生及其特点
  • [网络首发]金融资本的新发展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
  • 红旗文稿:中国梦不是宪政梦和新自由主义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