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郭松民:平等才应该是我们的旗帜——与韩德强老师商榷

火烧 2008-09-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平等应成为未来社会的旗帜,探讨韩德强老师关于中国未来社会的五大特征,强调为未来绘制蓝图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社会问题与缺乏长远目标的关系。
平等才应该是我们的旗帜
——与韩德强老师商榷
 
★郭松民
 
韩德强老师的《理想的中国应该具备五大特征:强大、公正、民主、法治、高尚——未来社会新展望》一文在网上刊出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有反对者认为,我们根本就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去为未来社会设计什么蓝图,只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了,更有人认为,这种努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是“空对空”。对这些批评,我是不能同意的。
 
考虑问题不能脱离中国的大背景。目前中国的大背景是什么?就是在庸俗实用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摸着石头过河摸了几十年以后,中国已经完全丧失方向感。我们究竟要到哪里去?未来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对所有这些问题,主流精英和执掌国柄的人从来都没有清晰地告诉过我们。他们只是含糊其词地说,若干年后,GDP总量能够达到多少,人均(天哪,又是“人均”!)收入又是多少,仅此而已。面对种种经济、社会问题,他们只会像留声机一样反复地声称“不动摇”。实际上,支配今日中国的行动逻辑,是一种新的“两个凡是”:凡是改革就是正确的,凡是开放就是对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的“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逐渐喧宾夺主,异化成了目的本身,而改革开放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彼岸到底在何方?反而变得不甚了了。
 
这种异化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目前困扰着我们的所有问题,诸如腐败、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经济和外交自主权的逐步丧失、洋奴和殖民地心态日渐加重、社会风气的不断堕落等,莫不与此有关——一个社会一旦只有此岸而没有彼岸,则一切为长远着想的安排都是没有意义的,及时行乐,吃光喝净,我死了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心态,才是唯一合理的。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必须承认,韩德强老师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他这样做是对的,一切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一切有责任感的国民,不论自认为属于哪个思想流派,都应该站出来为中国的未来绘制蓝图,然后在社会的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依据这样的蓝图,校订我们眼下的具体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国家行为的短期化,制止精英行为的短期化,才能解决我们前面谈到的一系列问题。
 
但是,认同韩德强老师绘制蓝图的行为,并不等于完全认同他的蓝图。在我看来,韩德强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从自己许多观点的原有立场上,做了重大让步,这是为了重建社会团结而作出的真诚努力,值得其他思想流派的学者学习,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份蓝图的色彩,就不是很清晰了。
 
比如,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理想中国的五大特征”中,居然不包括“平等”?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任何不包括“平等”原则的蓝图,都不会得到我无保留的支持,因为在我看来,未来的中国社会,如果是不平等的,就绝对不可能是理想的,无论她还具有别的什么特征。无论如何,平等才是所有其他种种美好特征的基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内部极不平等的国家可以是强大的,同样道理,也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民主才会具有实质上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意义;法治才可能保护多数人的权利而不只是少数人的权利;公正才不会是虚伪的;高尚才是可能的。
 
我所理解的平等,是实质意义上平等,而不是形式意义上的平等,其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是经济上的平等!如果要借用基尼系数这个概念的话,则3.0是可以接受的上限,理想的状态应该在2.5左右,大体上相当于大学生们举起“小平你好!”的横幅的那个时候,然后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包括一人一票的权利;然后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后是公正和高尚等等种种其他美好的东西。
 
我认为,经济上的平等是天然合理的,它来自于这样两个基本的信念:第一,是在大自然创造的资源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是人的自然禀赋(主要是劳动能力)基本平等。如果财富可以被最终归结为自然资源和劳动的结合的话,那我就无法理解经济上的不平等。我深信,大自然是没有自己的意志的,它在亿万年之前吃力地把森林埋在地下并将其转化为煤炭的时候,决不是为了让今天的煤老板暴富。从逻辑上说,地球上的资源应该属于全人类,由这些资源产生出的利益应该在全人类中均分,在暂时做不到这一点的情况下,我们也要说:一国的资源属于她的全体国民,不能以任何似是而非的理由只惠及一小部分人。承认了这一点,再承认了人的劳动能力基本平等这一判断,则经济平等就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结果。
 
我之所以强调平等,尤其是强调经济上的平等具有决定性意义,还因为如前所述,平等是一切其他美好特征的基础。比如,许多人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欧美的选举式民主到了欧美以外的地方往往会“水土不服”?现在,各种各样的解释五花八门,日前在乌有之乡讨论韩德强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位学者将其解释为其他地方的人民不够高尚,当场遭到玛雅老师的反诘。其实从根本上说,欧美民主制度所以能够良好运转,正是因为欧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平等——中产阶级占了人口的大多数——的结果,中产阶级是选举式民主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石,否则选举式民主只能导致“阿连德”和“皮诺切特”的交替出现,而不可能稳定下来。日本之所以能够在长达十余年的经济萧条中保持了社会稳定,其原因也正在于日本社会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3.0左右。
 
需要强调的是,欧美日能够维持一个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人口结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与原社会主义阵营在“经济平等”方面长期竞争的结果,不如此西方就不能在冷战中战胜东方;二是作为“中心”国家的欧美日,可以从同“外围”国家进行的不平等贸易中,汲取大量的超额利润。换言之,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大量存在,是以其他国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为前提的。这两个因素,都是目前的中国所很难仿效的。
 
如此看来,中国在三十年前重新选择方向时,正确的选择,恰恰是应该沿着毛泽东的道路继续前进,即在实现了经济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政治民主,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不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大幅度减少人民民主权利,如取消罢工权、取消“四大”、用直接镇压的方式清洗已经在一定程度可以制衡官僚集团的新生政治力量等;另一方面用重新集中起来政治权力,以打破“大锅饭”为口号,强力推进经济上的不平等。无疑,中国走到今天这样问题如山的地步,决不是偶然的,这是1980年代一系列政策的逻辑结果。
 
韩德强很强调“公正”这个概念,但在我看来,公正这个词汇歧义甚多,而且只具有“程序性”意义,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在很多时候,按照“公正”之路摸索前进,并不能进入“平等”之门,在这种情况下,“公正”反而会成为替不平等辩护的一种绝好托词。比如,如果简单地按照“公正”的原则,我们就很难证明土地革命的合理性,也很难证明对巨富人群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的合理性,只有在结果符合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证明这些举措是正义的。因此,我们不应该笼统谈论透过公正的程序去获得平等,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根据结果是不是符合平等的原则来确定程序是不是公正,凡是不能导致平等结局的程序,都不能被认为是公正的。
 
平等才应该是我们的旗帜!在任何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上,第一行都应该用鲜红的大字写上“平等”两个字。平等才能保证自由是真实的自由而不是虚伪的自由,是大多数所能够享有的自由而不仅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自由,面对中国社会目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极度不平等,我们必须意识到,平等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枢纽。刚刚故去的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曾经提出过“抓纲治国”的口号,如果把其中的“纲”解释为“平等”的话,则我以为就可以原封不动地重提这个口号——抓住了“平等”这个纲,则国可治、可强大、可民主、可法治、可以公正而且高尚,抓不住这个纲,则一切都免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