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邓小平破除的迷信在一些人头脑里仍然很顽固

火烧 2008-09-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邓小平破除的迷信在一些人头脑中仍顽固,极左和极右人士对市场和私有化存在不同态度,影响改革方向,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土地所有制的重要性。

邓小平破除的迷信在一些人头脑里仍然很顽固
 
 
改革遇到的一个重要的迷信就是,国际上有一种所谓的说法,就是认为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等于市场经济。这种观点束缚了很多人的头脑。

邓小平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破除了这种似是而非的迷信说法,就是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并指出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选择适当的手段,并把手段比作猫,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达到目的)就是好猫(好方法)。

在大跃进的时候,当时就有表现极左的人士提出要消灭商品,这种观点就遭到了毛泽东的反对,并指出要尊重价值规律。事实上,在毛泽东时代大家都是上班拿工资,然后到市场上购买各种生活商品的,而并不是说什么产品都是事前计划分配到各家各户个人的。

但是,虽然邓小平破除了这个迷信,但仍然有些人死抱着这个迷信不放,一种就是一些极左人士,仍然坚持拒绝市场,结果被扣上反改革的帽子,另一种就是一些极右人士,仍然坚持搞市场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搞私有制,就要搞私有化。不过,极右人士表现的更机巧一些,那就是把自己的私有化的观点遮掩起来,采取一些手段进行包装,比如把私有化包装成产权改革,鼓吹一些国企退出什么什么领域,什么抓大放小的,消灭了一部分国企后,又进攻消灭另一部分国企,步步为营,嘴上喊着市场化,背地里干的是私有化的活,把坚持改革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他们自己也交待说他们的策略就是,心里想着去天津(私有化),但嘴上只说到廊坊(推动部分私有化),步步推进,然后在最后在一鼓作气消灭剩下的国企(最后到达天津)。

邓小平提出运用市场手段,无非是想要增进企业之间的竞赛,增加经济的活力。这从邓小平反复强调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就可以看出来,不同的公有经济企业之间当然可以在市场中展开各种比赛了。

在中央明确要对重要企业实行国家控股后,极右人士们转而开始主攻推动土地私有化的事情。土地所有制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是判别社会制度性质的基本判据。对于中国的真正的政治家来说,是不可能在土地所有制上犯错误的。对土地所有制展开的进攻,也是极右人士在经济改革上挑衅社会主义底线的攻击,但这注定他们是要失败的。

要推进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对极左和极右现象都有正确的判别,尤其是对极右现象进行坚决地批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落实科学发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