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陈世清:币值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新常态经济币值稳定的对称经济学原理

火烧 2015-08-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人民币国际化需以币值稳定为核心,提出对称经济学原理,探讨货币效率与有效经济总量的关系,强调汇率浮动与稳定统一,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

 

陈世清:币值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
——新常态经济币值稳定的对称经济学原理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前提是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要求国内产品供应充足,减少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提高人民币货币效率与中国政府信誉度,为此必须改变目前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代之以内需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长期推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产品出口国外掏空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对冲外汇的人民币留在国内,造成人民币外升内贬,国内通货膨胀,有哪个国家愿意把人民币作为硬通货?所以人民币币值稳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途径,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目标。
所谓货币效率就是货币总量与有效经济总量的比值。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有效经济总量应为社会有效投入总量与社会有效产出总量之和,因此货币效率就是社会经济效率。要改变国民账户核算体系,以再生型而不是配置型经济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货币总量控制不是根据社会经济总量增长值来同步增加货币供应量,而是根据社会有效经济总量增长值来同步增加货币供应量,即在提高货币效率的前提下,根据社会有效产出来等比增加货币供应量。
不能把货币效率仅仅理解为货币周转速度。货币效率不仅指货币周转数量,而且包括货币周转质量——是再生型周转还是配置型周转。货币效率=货币效率(货币周转数量,货币周转质量)。决定社会货币需求量的,只能是社会总价值;决定货币增加量的,只能是社会新增价值。只有严格以社会价值作为货币数量的根据,严格按照社会价值总量决定货币总量,才会挤掉泡沫,避免通货膨胀,使人民币币值稳定。
                 实际经济总量
货币总量 = 货币效率×货币流通速度
币值必须稳定,汇率必须浮动,二者相辅相成。汇率的浮动性和稳定性也是统一的:汇率的浮动性是现象,汇率的稳定性是本质。汇率的稳定性体现了币值的稳定性。人民币币值既不是以黄金储备为根据,也不是盯住美元,而是依托自身的国民有效经济实际增长率。只要坚持本国货币的稳定性与相应等值的汇率的浮动性,那么,这样的货币政策必能保证要素流动的对称性,使之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质和量都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今天看来可以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过一段可能就不行,反之亦然。在浮动汇率体制下,财政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国内币值是否稳定。只要国内币值是稳定的,即使实施浮动汇率,财政政策仍然有效。而浮动汇率,并不必然意味着国内货币贬值或升值。这里,要区分货币的相对值与绝对值。相对值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变化,绝对值(国内购买力)并不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变化。不懂“货币实际发行量”和“有效经济总量”的对称关系,不懂货币价值和价格的对称关系,不懂汇率稳定性和汇率浮动性的对称关系,只能左支右拙、捉襟见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外不得要领搔首弄姿隔靴搔痒左顾右盼左右徘徊找不着北更找不到钥匙只好大叫“芝麻开门”是不足为奇的。
要走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首先要用对称经济学原理解开“三元悖论”。“三元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提出,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此“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把“汇率稳定”和“汇率固定”画等号。只要把“汇率的稳定性”不是理解成汇率的固定性,而是理解成货币价格和价值的对称,货币价值是“货币实际发行量”和“有效经济总量”的对称,货币价格(汇率)随着货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的比值不变,那么就可以做到汇率的稳定性和汇率的浮动性的统一,汇率的稳定性通过汇率的浮动性表现出来,汇率的浮动性体现了汇率的稳定性,也就可以做到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者同时实现。解悖的关键是定义“汇率稳定”这个概念,关键的关键是理解货币价值和价格的对称关系、汇率稳定性和汇率浮动性的对称关系、“货币实际发行量”和“有效经济总量”的对称关系。在这里对称逻辑通过使概念的对象和对象对称,实现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对象对称。“汇率稳定”这个概念不是指的汇率形式上的固定,而是指的汇率(货币价格)随着货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但变动的比值不变;也就是说,汇率名义上变了,但实际汇率没变。如果各国采取对本国有利的投机主义货币政策,故意使本国货币贬值或升值,那么在固定汇率制下就有可能使其他国家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是不兼容的,即使资本完全流动也不可能解决这个矛盾。但如果汇率在随行就市中使汇率和各国投机主义货币政策造成的该国货币币值的变化同步,使货币的价格和价值随机实现一致,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就可以统一,同时也就可以实现投资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以上只是从纯逻辑的角度抽象立论。在现实上,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来只能是相对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对各国货币政策进行监管的机制;投机性的国际资本流动本来就应该被有效控制。“三元悖论”及其解决说明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货币政策以不变应万变,是避免经济周期波动、使本国币值稳定的根本方法之一。利率与汇率是末,而经济失衡是本;“经济过热”是现象,结构失衡是本质。刹车、降低增长率、提高利率,只是舍本求末之举。抑制通货膨胀保持本国币值稳定只能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靠加息。如果不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控制货币发行量,而是靠增发货币来弥补加息带来的银行亏空,那也能是寅吃卯粮、抱薪救火,最终使通胀火上加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货币发行量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经济的宏观化。经济发展应该是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手中持有货币的增加,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的投入产出应该是国民身体素质与知识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为增加税收和为提高货币GDP作贡献。只要把社会福利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把钱摆在第一位,那么经济发展与货币总量控制、本国币值稳定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