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新:振兴辽宁必须直面“八大困局” (上篇)
为东北振兴把脉之三--
振兴辽宁必须直面“八大困局”
(上篇)
辽河,汉代称大辽河,是中国七大水系之一,也是辽宁的母亲河。现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新一轮振兴东北的集结号,辽宁要直挂云帆济沧海,首要认清横陈大辽河主航道的“暗礁”在哪?或者说,只有清除掉这些暗礁,“辽老大”扬帆起航,才不会触礁、搁浅、翻船! 作为具体来讲,关键的关键,就是要直面“八大困局”。
困局之一:有辽宁特色的振兴之路在哪?
思路,决定出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任总书记后,极为重视道路问题,提出“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辽宁改开的30多年,一个最大的困局,也是带根本性的困局,就是“瞎摸”了30多年,根本没找到有辽宁特色的振兴之路。
1、套用江浙的“一乡一品”怎不东施效颦?几乎每位走马上任的辽宁省委书记和省长,都要虔诚地去江浙顶礼膜拜,都要套用江浙搞什么打火机、纽扣、胶合板、皮鞋、衬衫等“一乡一品”的发展经验。可浙江2001年全部国有占比不到2%,江浙可以放手让民企“折腾”,可辽宁的国企占比绝对大头,又是举足轻重的重化工业省份(纽扣、方便面绝不会成支撑强国的依赖),在这样巨大的反差下,套用江浙的经验,既没发展起来“一乡一品”,又没找到有辽宁特色的振兴之路。如此不伦不类、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怎不迷失了振兴的方向!
2、鲁尔地区可曾用制造纽扣经济转型?19世纪德国鲁尔地区就是采煤、钢铁业中心,也是克虏伯军工厂发迹地。发展过程也遇到粗放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可鲁尔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始终坚持“英雄本色”不变,绝没用做纽扣、方便面等玩意替代重化工业。现鲁尔区轻重工业发达,光莱茵河西岸,东西宽7公里沿河狭长地带,就集中了13个钢铁厂,重型机械、炼油、石化、有色金属冶炼、造船业等都很发达,是德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和电气工业等多种工业中心和花园工业区。相形之下,鲁尔转型怎么没嫌“重工业占比太高”,怎么没嫌“第二产业比重过高”,怎么就没搞“一乡一品”来替代重化工业?鲁尔转型的成功,对“辽老大”就没点教育?
3、辽宁省委省政府是否还在“瞎摸”?改开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在振兴道路的选择上,几乎一任一个打法,一任一个路子,一任一套战略。试问:那一任选择的道路,提出的战略,经受住了岁月和人民的检验?可以说,不是选择了“花拳绣腿”,就是选择了南辕北辙。“辽老大”之所以从2012年增速逐年回落到“辽老幺”,就是道路选择失误的总爆发!拿现在“空降”来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可曾找到了有辽宁特色的振兴之路?也许还在“孕育”,但至少没“显怀”。
4、绝不能再听信公知精英们的误导。综合近期学者、专家给辽宁下的诊断,基本老调重弹30年不变,还是“三高一低”,即,国有经济占比高、重工业占比高、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可辽宁省除央企外,还有多少国有?德国鲁尔怎么没嫌“重工业占比高”、第二产业比过高?现省委省政府五花八门的研究部门,一些“笔杆子”文凭吓人,低能的却连个“会议通知”都写不明白,充其量连二百五的文人都称不上,就是这些学者,对百姓心都明镜的事情,却愣看不懂,只会赞美“皇帝的新衣”。就他们这30年不变的老生常谈,能给省委省政府出什么好主意?不出坏主意误导辽宁,那就烧高香了!
困局之二:卖光了国企抓振兴依托什么?
辽宁是中国计划经济最彻底的省份,国企一度占比经济总量80%以上,这有弊端,更有优势。习近平指出:对国企要有“制度自信”。就是说,国企的产权制度没问题,改革需解决的是民主管理制度,是如何坚持《鞍钢宪法》。可辽宁的国企改革,有“制度自信”吗?
1、在卖光国企中丧失了优势。辽宁的国企改革最缺乏制度自信,将改革等同于私有化。现除沈阳、大连市外,其它12个地级市基本卖光了二产的国企,有的连公共事业国企都卖光,全部国有占比才0.1%(只几栋楼没卖出去)。习近平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辽宁的国企改革“三个有利于”何在?辽宁把国企基本卖光了,若刨去央企,辽宁哪里还“国有经济占比太高”?那些不深入实际的大嘴巴专家,净瞪眼说瞎话!
现在一些大嘴巴专家,还拿辽宁的“二产”说事,什么2012年辽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3.8%,远远高于第三产业37.5%的比重等,简直岂有此理!现辽宁央企及所属企业1751户,资产达两万亿元,占辽宁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47%,在岗职工约70万人,2013年营业收入为1.7万亿元,若刨去央企,辽宁的“二产”国企占多少?难不成,辽宁还能去卖央企?将国企必欲除之而后快,辽宁也丧失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丧失了寻求发展的最重要依托。
2、保留下来的国企整体亏损。经反复卸包袱,剥离不良资产,辽宁所剩无几的省属和沈大两市的国企,整体长期亏损,有的国企名存实亡?就说让辽宁常引以为傲的沈阳机床,过去三年平均盈利能力增长率为-32.46%,在工业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排名盈利能力较差,已基本丧失融资功能,品牌形象和行业龙头地位严重不符。至于央企鞍钢,辽宁承担了沉重的社会剥离,可鞍钢仅2011至2014年,三年就合计亏损172亿多元,到2014年8月负债比达71%。1998年大规模出卖国企时,负债率才64.26%。今年上半年全国钢企亏损扩大,鞍钢又增亏多少?
3、辽宁抓振兴面临一大尴尬。现辽宁省委省政府抓振兴无法回避一大尴尬:一方面央企抓不着。现属地辽宁的央企,基本是“大车间”,企业进个工人都要听命总部。辽宁省的领导经常舞舞扎扎去央企调研,可辽宁如何置喙央企?央企如何听从辽宁置喙?一方面辽宁自身残存的国企没牵动力。现在省属的20几个国企,实体经济企业才占三分之一。实体经济企业中唯本钢年产值千亿规模,可钢铁业又全面过剩(这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有直接关系)。加沈阳、大连各属的十几家国企,辽宁的国企不仅经济总量太小,又总体长期亏损,这对振兴根本没重大牵动力。
根据部署,下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杀开血路”,还要继续降低国有。在没形成江浙的乡镇和民营企业规模,又继续卖光国企,辽宁的振兴到底依托什么?
困局之三:将大批工人赶下历史舞台靠谁振兴?
习近平让全党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无疑也是辽宁振兴要思考的大问题。辽宁的振兴,说到底,应该是人民的振兴,是工人阶级的振兴。没有工人阶级的振兴,绝不会有辽宁的振兴?可回顾改开以来的实践,辽宁恰恰在这个根本性问题,犯了颠覆性错误。
1、将300多万工人赶出工厂是巨大内伤。无数先烈拿命换来的“铁饭碗”,既是稳定的劳动权和生存权,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可辽宁的国企改革,让工人最痛断肝肠的,就是至少有300多万工人被买断,这中间出现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最让他们伤心的,还不是自己陷入贫穷和丧失政治地位,而是他们的儿女,从此被固定在社会底层(阶级),很难享受社会的公平正义,很难有向上循环的“翻身解放”!
2、将工人赶出国矿如何连矽肺病都不查?将几百万工人赶出工厂,其手段之冷酷,常人绝难想象。如,有近三万职工的杨杖子矿,实施破产光清产核算都不止半年,可从进入破产程序,到宣布破产才一个月,甚至连矿山企业破产法定,对一线接尘矿工要搞矽肺病体检,竟然都给都给“省略”了(现杨矿陆续查出570多矽肺病矿工境遇凄惨)。如此慌慌张张,急不可耐的,非一个月内将矿工赶出工厂,结果酿成震惊世界的“杨杖子万名矿工暴动”!而这样连矽肺病都不给检查的破产矿山,辽宁至少有几十个。
3、振兴辽宁的主体阶级到底是谁?任何一场革命和改革,那个主体阶级受益,直接决定这场革命和改革的性质。而工人阶级作为共和国的领导阶级,无疑应是改开的主体阶级,可他们在改开中受益了吗?感受到公平了吗?什么“硬道理”竟然“硬”到了,能剥夺人民当家作主?辽宁的振兴无疑应该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振兴,可大批的工人被下岗,他们能成为振兴依靠的主力军吗?没有广大工人阶级的支持,甚至反对,辽宁怎么振兴?辽宁省委省政府不依靠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少数几个人玩的振兴,绝不会有辽宁的振兴!
困局之四:用房地产的泡沫能“吹大”振兴?
大嘴巴专家给辽宁把脉,做出的诊断几乎30年不变: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性矛盾突出,资源性矛盾突出。可从改革之初,辽宁就抓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了30多年,咋越调正越畸形?
1、房地产调成辽宁第一大支柱产业。2013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占比GDP,极不正常的高达16%,而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20%以上,占GDP20%以上,还有拔尖的7个省份,辽宁省则榜上有名。至于辽宁的中心城市,占比固投和GDP更高,如,沈阳这样的东北中心城市,涉“地”税占比几达60%。辽西中心城市的锦州,涉地税能占GDP70%。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其房地产投资占比GDP才9%。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投资只局部峰值占比达6.2%。
2、辽宁的房地产出现两个严重过剩。一是总量过剩。今年6月份沈阳住宅存销比达31.7个月,为28个大城市中最高水平。二是商业购物中心和写字楼更过剩。城市土地学会:2008年至2013年间,沈阳零售业开发投资超过任何一座中国城市。去年沈阳空置商业购物中心726万平方米,达19.62%。如此情势下,沈阳又批建17个新城,还大力引进房地产商,这不是饮鸩止渴?至于主流媒体报道的营口鬼城、铁岭鬼城、东戴河鬼城、沈阳全运村鬼城等,更触目惊心。而且,从抽样全国北上广深、南京、天津、杭州、大连、重庆、吉林十大城市的土地出让金,至8月25日,同比上年跌幅32%。预计全年跌幅超40%,。可以断言:辽宁靠房地产绝难再吹大振兴的泡沫!
3、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体经济在哪?辽宁是“共和国的装备部”,可从辽宁现在的经济结构中,装备制造业还占比多大?我省辽西一座中心城市。涉“地”税收占到60%多,再加上个税和消费税,还剩下多少企业增值税?企业增值税中又有多少装备制造业的份额?若去掉央企的份额,还有多少实体经济,更奢谈什么装备制造业?在这畸形的经济结构中,辽宁能寻求可持续发展吗?能担负“装备部”使命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