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质疑:“凤凰”为何老成“落汤鸡”? --奇怪: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为何都怕下雨!

火烧 2015-07-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凤凰古城每逢雨季便成落汤鸡,引发关于城市建设与水利法执行的质疑。沱江变窄、吊脚楼违规扩建、商业开发过度,导致洪灾频发,凸显城市规划与法律执行的矛盾。

 质疑:“凤凰”为何老成“落汤鸡”?

奇怪: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为何都怕下雨

 

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有座古城,城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得名凤凰城。这座跻身中国最美小城之列的古城,在强劲的旅游风中,也如一只凤凰恣意高飞。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凤凰”却频频“落水”。“凤凰”为何频频成了“落汤鸡”,这招来各方面的质疑。而人们更大的质疑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为何都怕下雨?

一、“凤凰”咋频频成了“落汤鸡”

人说:落佩的凤凰不如鸡。那落水的凤凰,就更不如“落汤鸡”了。可湘西的凤凰古城,却偏偏一遇大雨就落水。

2015630日,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暴雨之后,湘西凤凰县城新城区的交通要道和小区的街道,全被突如其来的洪流淹没,沿街店铺几乎被泥石流冲击,左邻右舍到处传来了出逃避难的尖叫;来不及收拾的小卖部,大部分货物漂满了雨夜里的长街;停靠在路边的轿车,多半被洪流冲走移位,摩托车卷进车底,施工的绞拌机从堆满杂物的工地冲到了路边;一些沿街围墙被冲毁,多半民房的一楼灌满了垃圾和泥浆……

2014715,也就是去年的此时,凤凰古城遇暴雨,古城沱江边的洪水猛涨,江边街道部分楼房一楼被淹,水深达1米多,靠近江边的酒吧一条街位置较低,已经淹没到二三楼的位置。城内沱江上的一座风雨桥垮塌,15日早上被冲走,古城内全城停电,该县受灾人口12.8万人……

二、百姓和专家质疑“凤凰落水”

近年来,凤凰古城一遇暴雨就成了“落汤鸡”,这招来各方面的质疑:官方冠冕堂皇的解释是,去年因遭百年未遇的洪水,今年是因突发山洪。可在百姓和专家的眼里,却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过度开发造成的恶果,在洪水中的强烈显影。

质疑:是不是由于腐败造成?十几年前,穿城而过的沱江两岸,完整的吊脚楼是13座,现在130座都不止,依水而建的吊脚楼越来越多,沱江却变窄了。而且,这些吊脚楼还拆不掉,因为,这个是什么处长的,这个是什么部长的,那个什么主任的,说到底全是干部的!官员为什么就能在河道两边建吊脚楼,这不是腐败?为何不追查?

质疑:水利法是擦屁股纸吗?200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凤凰古城临江的房子,几乎全被改成了密密麻麻的酒吧、家庭客栈,有超过4000家。各种建筑 “见缝插针”,凤凰城变高了,沱江却变窄了,从古城穿城而过的沱江其行洪能力正在下降。古城内沿江的违章建筑众多,商业开发一直很兴盛,这一切与凤凰频频落水没有关联?而占河道建房子,这是水利法严禁的,为什么凤凰古城的执政者视水利法为儿戏?

质疑:谁在短视的规划?河上建桥本应是非常慎重的事情。沿河不能有太多的建设,尤其是建桥,桥是阻挡洪水下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有洪水的时候,上游乱七八糟的东西冲下来,树木倒塌,房子倒塌,大块的东西就在河上漂过来,漂到桥下就会堵,桥就形成了一个水坝,所以,桥,往往在有洪水时非常危险。绕城而过的沱江上,新修的数座仿古桥,桥梁离水面特别低,在上面看风景确实很有情调,一旦洪水来临,便被吞没,不但不能通行过人,反成妨碍泄洪的障碍。2008年前后由凤凰县政府投资修建的“风雨桥”,是一座用于休闲观光的廊桥。也成为去年洪水中,凤凰古城第一座垮掉的桥。而风雨雪雾四座景观桥桥体也一度被淹没,只留下观景亭在水面上矗立。

质疑:要钱不要命了吗?沱江上游距离凤凰古城12公里的长潭岗水库,显然是当地水利部门所依赖的储水系统之一,但在去年连续降水,并且瞬间雨量超过历史记载时,这一水库并没能对凤凰古城起到应有的保护,却开始有限地泄洪,“之前泄到777立方(秒),现在只是700立方(秒),已经减了77立方流量。”在降水量最大的715日,长潭岗水库泄洪的峰值也达到最高。那么,从之前73日最后一次强降雨到14日凤凰古城被淹,中间这十天的缓冲期,水库为何不及时泄洪。说是“水库要保持一定的水位来发电,但为何不预计到未来雨量会有多大,水库一泄洪的话,直接的受害者就是下游。”而除了长潭岗水库,凤凰古城上游的塘桥、杜夜、红旗三个小型水库也在去年洪水中出现险情。最终,这些原本用来发电的资源,变成了凤凰古城不得不承受的磨难。在降雨变得更大的头一天,上游的水库竟开始泄洪,水库为何不保古城,反而成了加害者之一,难不成只为了发电挣钱?

质疑:商业开发不过度?凤凰城申报成国家历史文化文城,就有了凤凰开发公司、旅游开发公司去进行开发。而这两个开发公司,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凤凰古城的旅游收入以超过2亿元的速度年年增长,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0万人次,已远超这座小城的合理承载量。以前河床比较宽,但有的地方就是农田,洪水来的时候漫到一定的位置,农田也变成湖汊了。现在古城大量的农田建成了房子,肯定会挡着洪水。而政府如何就放任这两个公司开发?

三、中国“特色”为何怕下雨

“凤凰落水”仅仅是个案吗?改开30多年,中国的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密集,可这些城市患了一个“类风湿”的怪病,就是越来越怕下雨。一下雨就造成城市受灾,就造成城市瘫痪,难不成这建起的城市,都是用纸糊的城市?

1、连京广这样的城市都怕下雨。凡一下雨,城市处处闹水灾,这已是中国城市特有的风景。就连首都北京,去年一场暴雨都淹死百人以上,简直是惨不忍睹,简直是不可思议。去年从佛山开车到广州途中“失联”的一个外地家庭七口人,5个大人和2个小孩,溺亡在一辆小车内,地点是广州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的涵洞。且车被淹三天后才发现,可见涵洞积水之深。广州市因市政设施管理不善,水浸夺命惨案已不鲜见。除备受关注的女大学生被冲进暗渠丧命,去年63日,一名44岁的湖南籍女子经科韵路西侧北环高速桥下涵洞时,连人带单车掉入涵洞内无封闭无护栏的暗渠,直到多天后才找到尸体。北京、广州尚且如此,遑论其它?

2、中国“特色”咋这么怕下雨?一遇城市下雨遭灾,官员最不靠谱的忽悠,就是“几十年或百年一遇”,可这“鬼话”谁能相信?其实,不用深究,中国特色的城建为什么怕下雨,这都是明睁眼露的事,也是秃脑袋上的虱子,至少有四点普遍存在的原因,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

一是过度开发,只顾填河床,洪水无处宣泄。前30年, 农民只出力不花钱的捞淤泥、割青草沤农家肥。一下雨,水被大小河流容纳了。后三十年,只填河,不挖床,下雨怎不淹死人?

二是城建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要眼前,不顾长远。考核官员的政绩主要是GDP和地面上的东东,城市建设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重建搂,不重排水、排污;只顾自己这一任风光,不管下一任难堪,一任一个想法,一任一个规划,有多少城市主要领导一调走,就留下城建的烂摊子。城市建设不顾长远,不顾基础,一遇大雨,城市怎能不发生内涝?

三是腐败总在作祟,腐败是造成城建内涝的重要黑手。城建是腐败的高发区,这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仅凤凰城绕城的沱江两岸,处长、部长、主任们建的那些吊脚楼疯长,其他城市的城建腐败有多少?还有多少城市建设,将本该泄洪的地方,在权钱交易中,不经审批的就批给了开发商。还有多少泄洪工程,成了“垃圾工程”?

四是城建规划短视,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拆了建,建了拆,再拆了建;铺了挖,挖了铺,铺了再挖,这不已是中国城建的通病?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怎么就长了一双鼠目?哪里还有什么百年大计,哪里还管子孙后代?

总之,一下雨,城市就遭殃的中国“特色”,当何时休?这已是百姓的期盼,已望断秋水,已望眼欲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