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三十年代苏南富裕农村的死亡率

火烧 2005-05-25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展示1931-1934年苏南江阴县农村不同阶层死亡率数据,包括普通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对比解放后农村死亡率,反映历史农村生存状况。

三十年代苏南富裕农村的死亡率表一 1931—1934年江苏省江阴县农村人口贫富死亡率(千分比)
1、普通死亡率
年 度 富有者 安舒者 贫穷者 总 计
1931—1932 26.5 39.6 45.6 42.8
1932—1933 32.3 31.0 39.6 36.1
1933—1934 33.9 49.3 56.0 52.0
1931—1934平均 30.9 39.9 47.4 ——
2、婴儿死亡率
年 度 富有者 安舒者 贫穷者 总计
1931—1932 161.3 219.8 198.2 203.4
1932—1933 275.9 240.2 239.2 241.8
1933—1934 379.3 373.5 403.4 309.3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年鉴》第三编(1936年)。
野草注:之所以选择1931—1934年的该地资料,原因在于手头没有全国性的资料
(恐怕以当年政府的能力,也根本不可能进行这样的调查),而该地在全国属于
较富庶地区,交通也相对发达,且这几年并未受到战乱影响。

1933年富裕的苏南农村的死亡率,比解放后最困难的1960年的全国农村(包括广
大内地和西部,且被右派称为大饥荒年)平均死亡率高出近一倍。1931-1934年苏
南农村平均死亡率比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正常年景的全国农村平均死亡率高出三倍
,比七十年代高出6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