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生产力代表”说质疑
自2000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就存在了。之后,被写入党章。这的确是一种新的提法,以前闻所未闻。乍一听,懵懵懂懂,不禁也产生出一些疑问。希冀得到专家的指导,以释疑解惑,至今未能如愿。
什么是生产力?
中国的古人好像没有把“生产力”作为研究的对象。是第一代共产党人开始重视和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研究。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关于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常常不能不参照外国的研究。尽管如此,这个问题,人们在认识上的分歧好像不大。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希腊的思想家。他说,“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
中国的思想家论奴隶,多是从人身依附关系上论述。即主与奴。这种关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却鲜有从“生产力”的角度考虑。
奴隶,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作为一种“物”的存在,如同财产、牲口一样,可以任意买卖,甚至剥夺生命,如“人殉”、“人祭”。
“工具”,概念比较宽泛,不是“特指”。但是,生产工具应该包含其中。在事实上,奴隶一度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主要生产力。如从中推导出奴隶是生产力,不能说错。在中国,把有的奴隶并且不直接从事生产,而是在家庭内部为主子所驱使。一般称为“家奴”。这种现象在中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直至民国之后才被废止。这种现象,或许应该称为奴隶制度的“残余”。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因此,共产党人研究生产力,不能不看他们对于生产力的论述与认识。
马克思说:“按照古人的恰当说法,劳动者在这里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他还认为:奴隶“是与牲畜并列的,或是土地的附属物”。
在古代,在工具中,古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不会说话的工具,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就是使用生产工具的劳动者自身。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说法,人造的工具,属于不会说话的工具。这些工具,人们又区分为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社会上的工具有千千万,这是一种简单的划分。
人,某种人,即被奴隶主、被资本驱使而参与劳动的人,属于会说话的工具。他们同样可以被区分为“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但是,作为人的生产工具,其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称为奴隶,或称为农民,或称为工人。这时,他们是作为“生产资料”而存在。与生产工具中作为“生产资料”的其它生产工具,没有什么两样。
历史的看,从奴隶主阶级到资产阶级,不但都是作为“拥有”生产工具的阶级的而存在,尤其表现在他们都是具有生产资料的阶级。谁控制了生产资料,谁就控制了劳动力。劳动阶级在作为“工具”的时候,与“牲畜”、“机械”等工具并列,是个客观的事实存在。所谓的“劳动阶级”就是“生产阶级”,没有了劳动者,就没有社会生产。那时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工人阶级只有在获得国家政权,成为社会的主人的时候,他们才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而成为一切生产工具的主人,包括自己“当家作主”。这是获得了解放的工人阶级,作为生产阶级,不再只是“生产工具”。
马克思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哲学的贫困》)这是对劳动阶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这里的“革命阶级”,指的就是劳动阶级。没有劳动阶级、劳动者的参与,其它一切“工具”都归为静止的“自然物”。
“革命阶级”,为什么是“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根本原因,恐怕是因为与其它别个一种生产力相比,唯有他是一种“活”的生产工具。是可以使用、制造其它生产工具的生产工具。
工人阶级的另一位导师列宁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全人类的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全集》第29卷第327页)
劳动者,是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参与生产的人。说他们是“第一个”生产力,实至名归。因为,没有了“第一个”,其它的“生产力”都归于虚无。即无从谈起。
这至少可以说明,列宁与马克思一样,把工人、劳动者——革命阶级,包括在生产力之内的,而且是“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是什么,他虽然没有在这里说,他肯定认为是存在的。其实是无需说。劳动者之外的生产力,种类很多,至于如何排序,无关紧要。
生产力是具体的。工人、劳动者都是具体的、稳定的生产力。但是,他们不是唯一的生产力,不是生产的唯一参与者。
参与生产的除了劳动力——人之外,还有其它生产工具。包括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被称为“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等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工具。这些工具,被劳动者制造、使用。
同样,没有了“第一”之后的那些“劳动力”的发展,社会只能永远停滞在原始社会初期。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突出的是生产力中劳动者的地位与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其它“生产力”,即“不会说话”的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各种工具自不必说,包括科学、技术,都无可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劳动者这个劳动力的“衍生品”,它们无论多么先进,不可能取代列宁所谓的“第一”那个位置。“第一”,不属于它们。
生产力都包括什么?
在生产力中,不仅包括人,它还包括着不是人的“科学技术”及体现科学技术水平的那些生产工具。现在,这样的生产工具比比皆是。在许多领域,都取代了人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生产工具,再先进、强大的生产工具,也是作为商品,是可以被卖来卖去,所有权,并不在国家、也不在共产党。那样的生产力,怎么可能有能力“授权”,让共产党“代表”呢?对于哪怕是极其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工具,共产党如果不占有,就不可能为共产党服务,又能够代表它们什么呢?
现在,许许多多尖端的生产工具被外国资产阶级所垄断,并对共产党国家、政府实行封锁,甚至买都买不来。而且,那些生产力并不独钟情于共产党。“科技竞争”,在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它不会因为共产党“代表”它而钟情于共产党。事实上,在许多领域,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仍然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
如今,且不说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达的非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在曾经有过共产党执政历史的前苏联,也有比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并且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学习的榜样。现在,那里的共产党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家政权丧失了;大量的共产党员——曾经的先进分子,流失了。但是,哪里的“先进生产力”并没有随着共产党的演变而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落后的。他们那里的“先进生产力”正在由谁代表着呢?在野的共产党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人们都这么说。科学技术的确是发展生产力不可或缺的。这,不只是现在的人们的认识,毛泽东那代人何尝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1956年,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因此,不管什么国家,不管什么政党执政,少有漠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人所共知,各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甚至是巨大的差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总体上说,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先进水平的还不能说是中国。至少这是多少年内改变不了的现实。现在,美国敢于称王称霸,一个重要的支撑是“科技霸权”。为了保住在科技领域中的霸权地位,使出浑身解数,打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向世界宣称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但名不副实,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外国某人问,贵党代表的生产力先进到什么程度?可有一个理论家回答的出?
当今世界上的法治国家,通行的是政党政治。在生产力比中国先进的国度,政党并不少于中国。但是,并不见他们之间“争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权。在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制”。特别是在一些“民主党派”中,聚集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精英。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那样的党派似乎也更有资格说自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至少,不能说他们是落后的生产力的代表。如果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么,谁代表“先进生产力”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如果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么,共产党岂不是与其它政党无异?
生产力有没有代表?
有。生产力的代表应该到生产工具中去寻找。先进与落后之间,应该具有可比性。从对比、比较中认定“先进”与“落后”生产力,再从“先进生产力”中,确定那一种生产力为“代表”。这应该是一般的思路,一般的“程序”。
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看,原始社会的石木工具,奴隶制社会产生的青铜器、铁器等工具都曾经是生产力在一定时代的代表。到了近代,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机械。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恩格斯说“蒸汽机确实是所有那些以它为凭借的巨大生产力的代表”(《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54页》)
蒸汽机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生产效率最高的一种生产力。当然,蒸汽机是一个家族。由于用途不同,它的功率、体积大小也不相同。蒸汽机之外,还应该有次先进、次次先进……生产力,它们该由谁“代表”?恐怕谁也说不清。
工人、劳动者个人,作为生产力,同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有的效率高一些,有的效率低一些。可以与其它生产力换算。这很正常,这是生产力的多样性决定的。如,一台蒸汽机释放的生产力,能够抵的上多少个个体工人“生产力”,这,其实比较容易换算出来。起码应该能够换算出来。当时,机械的功率以“马力”计算。不同的蒸汽机具有不同的功率。有人算出,一个人力等同与0.6马力。有的人可能在以上,有的人可能在以下。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决定的。
与“巨大生产力”相对应的应该是“一般生产力”,相对弱小的生产力。具体可以说出许多。蒸汽机有幸被恩格斯“选”为“代表”,生产力的“代表”。蒸汽机诞生的时候,共产党还没有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蒸汽机已经在中国“安家落户”,广泛应用。它们那时由谁代表?能说是共产党在代表着它么?不过,不管在什么年代,那时工人阶级却确实存在着。操作蒸汽机的是工人。但是,工人并不是蒸汽机的所有者,仅仅是操作者。操作者能够“代表”被操作者么?怎么代表?
当时,工人阶级已经存在,作为工人阶级的导师,怎么没有把工人阶级,或者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视为“巨大”生产力的代表?是他疏忽了么?是他没有弄清楚工人阶级、共产党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如果说“巨大生产力”与“一般生产力”,一经比较,比较容易区分。“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一经比较,也比较容易区分。它们之间,都是相比较而存在。这个区分,主要应该看生产效率。单个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同蒸汽机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生产力”的工人与作为“生产力”的蒸汽机,那个先进,那个落后,显而易见。个人,实际是人类社会中最原始的生产力。先进的、高效率的生产力,都是通过那些“原始”的生产力创造出来的。
恩格斯为人们选定“生产力代表”指示了一个方向。如今,生产力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蒸汽机,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已经把蒸汽机远远抛在了后面。蒸汽机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这时,距离恩格斯已经过去了百余年。现在,以什么为“巨大”生产力的“代表”?
众所周知,共产党的性质是不变的。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产力的物理属性的不相同。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在日新月异的时代,生产力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甚至分分秒秒都有新的生产力的产生。至于是不是都能够称为“先进生产力”或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需要分析。有的可以称为“先进”,却很难称为像蒸汽机一样的“巨大生产力的代表”。
生产力存在的发展时间远比共产党长久;存在的空间,远比共产党广阔。生产力总是向着进步、先进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共产党产生之前,不能说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如果说“先进生产力”可以被共产党代表,那么,它也一定会被别的什么组织代表。共产党不会是“唯一”代表。认为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人们,在承认与确认这个命题的同时,应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事实上,却没有。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共产党不是生产力。
共产党是不是生产力?
回答是否定的。
如果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那么,他必须首先是生产力。如果共产党属于生产力,那么,它属于生产力中的那一部分,在生产力中处在怎样的位置?共产党这个生产力具有其它生产力那样的属性么?这个问题不清楚,还谈什么?
政党,是社会的政治组织,而不是经济组织,不是生产组织。这个判断必须明确与肯定。
封建制度不允许“朋党”的存在,统治者十分忌讳党争。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产物。因此,政党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而共产党组织存在的时间则更短,确切的说,是1840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后的事,距今不过一百多年。换言之,共产党的历史远比生产力的历史年轻。
1、生产力,也叫社会生产力。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与与自然作斗争的需要。因此,它从一产生,就在不断的发展。只要人类不灭亡,它就不会停止发展。它的生命力是无限的。它不随着阶级、共产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会随着是阶级、共产党的消亡而消亡。
共产党作为阶级社会中的一个政党,即使是执政党,是为了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为了适应政治的需要而存在。她也必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亡而消亡。共产党的生命力是相对有限的。而共产党活动的空间,也远不及生产力。
共产党产生之前存在着生产力。共产党消亡之后,生产力仍然存在与发展。而共产党消亡之后的生产力,肯定是比共产党存在时还要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两种情况下,共产党都怎么可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生产力作为客观的物质力量,不依赖于任何阶级、任何意识形态而存在的。但是,可以为任何人服务。谁拥有,它就为谁服务。
共产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依据一定的意识形态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只为特定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服务。
生产力与共产党在服务对象上,斗争对象上的表现与存在方式上的不同显而易见。他们有不同的发展规律。甚至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3、在生产力与共产党的关系上,生产力的发展不以共产党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在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归根结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是,共产党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才能够发展。否则,只有灭亡。
共产党的产生,是为了“消灭私有制”。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共产党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社会。二者相互依存。不同的生产关系,标准着生产力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而生产关系的“核心”,不同生产关系的区别,就在于“所有制”的不同。而“所有制”,就包括“生产力”,其中包括劳动者与所有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不同,反映出的社会形态不同。在时下,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从特征的区别中,人们并不难分辨,共产党与生产力,是属于不同的范畴、不同的性质的不同的事物。共产党的不同在于她只是某一种生产关系的维护者。离开了这一点,她的存在就没有政治意义。
人们都知道,生产力脱离不了生产关系而单独存在。相反亦然。二者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代表,都不能无视生产力的这一基本要求。这也是生产力得到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即使是共产党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研究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探索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只有在适应他的发展和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发展。这,不以政党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以共产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则,不仅不能发展生产力,还可能对生产力造成破坏。
就性质而言,共产党与生产力属于不同领域中的不同事物。
14大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或者说,她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群众组织,那样的群众组织有N个。也不是工人阶级的经济组织,更不是工人阶级的生产组织。参加共产党的只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具体到个人,其中有的并不直接充当劳动力,从事生产。
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属于“上层建筑”。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在没有共产党的时候就存在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与生产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她——共产党,不是“生产力”,他的产生也不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所谓“代表”从何说起?怎么“代表”?她所代表的生产力都包括什么?
由于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工人阶级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还可以说得通。毕竟“生产关系”属于“上层建筑”与生产力构成一对矛盾和矛盾运动。
共产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生产力,是生产斗争的工具。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应该十分清楚、明确。
如果说共产党是“人”的代表、“工人阶级”的代表,那是因为他们处在特定的社会地位、社会生产关系之中,共产党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是,社会生产力并不只有“工人阶级”。特别是当今的社会,个体劳动者作为生产力同样存在,他们在本质上,却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属于一个特定的“阶级”。他们愿意让共产党代表么?这,仅是其一。其次,在生产力中,包括那些不会说话的生产工具。而它们,无论在什么社会,并不都属于工人阶级,或者说,共产党并不拥有它们,所谓“代表”的“权利”从何而来?所谓的“代表”,不就成了无稽之谈么?
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思想、观点,一经提出,也是“注家蜂起”,争相显示理论才干。事实上,迄今为止,这个家、那个家,著名的与不著名的,没有一家论证出共产党为什么是,和是一种怎样的、具体的生产力。她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多么“先进”生产力?
老朽对理论问题没有研究,过去的几十年中,随大流,跟着学习点“理论知识”,本就懵懵懂懂,不知过去学的是不是错了。起码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提出质疑,应属正常现象。看看历史,一个新的“理论”,即使被证明是正确的,那有那么容易被理解、被接受的?之所以目前还没有“紧跟”,是怕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