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取消价值建设,恢复物质建设

火烧 2011-11-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孙中山主义中取消价值建设,恢复物质建设的理念,强调通过物质增长实现国富民强,重点分析农业机械化与钢铁工业对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

取消价值建设,恢复物质建设  

——探讨孙中山主义(20)  

上次我们探讨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目标。现在我们探讨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目标。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目标是:国富民强。所谓国富,就是国家的生产能力充分地涌现出来了,在农业上表现为不仅能够为全国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的生生活资料,而且能够为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的动物性和植物性的原料。在工业上能够为其他一切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的生产资料。所谓民强,就是每一个人每一天需要的吃喝穿住行的生活资料都能够得到满足,这就是物质满足,与此同时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够愉快地幸福地自由的生活,这就是精神的满足。显而易见,这种国富民强是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或者说用物质的增长来判断。由此我把用物质来表示国富民强地方法叫做物质目标或者物质建设。  

对于国富民强的目标资本主义有它的解释,这就是:认为钱多了就是国家富裕,所谓钱多了就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来判断。所谓民强,就是个人的收入多了就是民强,所谓个人收入多了就是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来判断。钱是什么?就是物质的价值表现。由此我把用钱来表示国富民强的方法叫做价值目标或者价值建设。  

孙中山是怎样表示国富民强的呢?从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的副标题“物质建设”看,就证明孙中山是用物质建设也就是用物质的数量来表示国富民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80%以上。所以中国的国富民强最根本的就是农业的富裕和农民的富强。中国农业的富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的全部农业生产都采用机械化生产。中国农民的富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个农民每天的生活资料都能够得到满足。这就是 孙中山 先生的国富民强的发展目标。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用物质表示的国富民强的目标有没有条件去实现呢?  

国家的强大,就中国来说,主要表现为农业的强大,农业的强大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也就是说,全国每一个村庄至少需要一套农业机械(包括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要保证农业机械的这个数量,就要有工业的强大,工业的强大其中最重要的是钢铁工业的强大。我们的钢铁业能不能保证全国农业需要的机械数量呢?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的钢铁业出现了多次的缩减,似乎中国的钢铁生产过剩了。是不是过剩了呢?看看全国的农业生产绝大部分都还没有使用机械化生产,这个事实证明,钢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把钢铁生产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全部发动起来,从现在起就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制造农用机械,我想用不了几年全国每个村庄至少一套的农业机械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当我们的钢铁业生产能力动员起来后,不仅能为全国的农业提供全部的机械设备,而且也能够为其他国防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业,水利业等等提供物质保证。当所有这些产业的生产能力发展起来以后,就能够把工业分布到全国去,实现工业和农业的结合。就能够生产出对付外国侵略者所用的一切现代化的作战武器。到了那个时候中国才能说真正强大起来了!才能够说中国的国富民强真正实现了!到了那个时候,有谁还敢在中国人民的头上耀武扬威拉屎拉尿!  

现在中国的国家现状是什么呢?  

中国现在把大量的钢铁用在制造少数人使用的小汽车身上,名之曰支柱产业。把大量的钢铁用在扩大城市的建设上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城乡差别。城市的弊病越来越明显,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缺水等等。更为危险的弊病,就是容易造成瘟疫病,造成一旦战争爆发会有大量的城市人口的伤亡的状况(战争在阶级社会中是必然的)。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教训!现在,扩大城市建设并不是把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而是变成消费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大量涌入城市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农民和土地的分离,造成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而这种分离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同时因为人的劳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进入城市的人们,从此脱离了劳动,一方面没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商业是不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转移财富),另一方面由于人长期不劳动,就会减少人的生命活动。  

由此可见,既然国家把大量的钢铁用在所谓的支柱产业(汽车业)上,用在扩大城市建设上(而且大多都是消费城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农业机械生产几乎停止了,中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从此搁浅了!工业仅仅为少数人赚钱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少数人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那么,中国的国富民强的物质的目标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由此可见,能够实现孙中山的国富民强的物质目标是事实,没有实现也是事实,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中国现在是把价值建设作为目标,也就是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的国富民强怎么办呢?很简单:就要把价值目标变成物质的目标!这样做可能吗?  

就价值目标来说:价值目标对于企业就是利润的增减,利润的增或减就表示企业的富或穷。价值目标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减少就表示国家的富裕或贫穷,从而表现国家的强大或衰弱。价值目标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工资(或者所谓的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工资增加或减少就表示个人的富裕或贫穷。价值目标对于全体国民来说,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减少就表示国民的富裕或贫穷。  

这种价值目标的危害是什么呢?  

价值是什么,就是产品的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众所周知,产品的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动的因素,所以,用价值目标判断富裕、强大或者贫穷、衰弱,那是靠不住的!例如,一吨钢材在几年前的价格是1000元,过了三年价格可能涨到5000元。以此来计算企业的利润,同一吨钢材在数量没有变动的的条件下,利润三年却增加了5倍,这样,我们能说企业富起来了吗?显然不能,因为这是在钢材的数量没有变动而仅仅是在价格的上涨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同样道理,国家把各个钢铁企业的产品价值加起来(这里撇开虚假的价值不说,其实虚假的价值太多了,例如重复计算、不创造价值的商业价值等)就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也增加了5倍甚至更多。我们能说,国家富裕起来了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也是在钢材数量没有变动仅仅是价格上涨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由此可见,不注重物质数量的变化而仅仅注重物质价格的上涨来计算利润、计算国民生产总值,自然就会引起极大的混乱!又例如,工人的工资在几年前是每月100元,十年后工资增加到每月1000元。工资从表面上看增加了十倍,是不是富裕起来了哪?要知道工资是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格的总和。工资增长十倍只能表示生活资料的价格增长了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工人用过去100元的工资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十年后用1000元的工资购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没有变化(多数情况是买的生活资料更少了)。由此可见,工资增加十倍所购买的的生活资料并没有增加,就不能够得出工人比以前富裕起来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就不能够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三番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翻了三番,这是不可靠的数据游戏而已。既然这种不可靠的价值数字游戏,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的实业经济也不能真正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什么不把这种价值目标变成物质的目标呢?其实,毛泽东时代的国富民强的目标就是物质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要回到毛泽东时代的唯一理由!  

当我提出抛弃价值目标回到物质目标以后,人们会立即进行反驳,你这是在说梦话!是胡说八道!人们可能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的事实来反驳,用三十年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的事实进行反驳。  

人们会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发展,已经在世界上排到前几名,能说这不是伟大的成绩吗?我的回答是:这是追求价值目标的必然结果!因为价值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所以,随着价格的不断增长,自然而然地国民生产总值就出现迅速的增加。价格为什么要不断增长呢?是因为人民币的不断贬值造成的?人民币为什么不断贬值呢?是因为人民币作为纸币的规律发生了作用。纸币的规律是什么呢?就是纸币的价值升值或贬值决定于纸币的发行量的多或少!纸币是用来交换商品的,商品价格的涨跌是随着纸币的发行数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这就是纸币的铁的规律!所以,根本问题在于由于人民币的发行量的不断增增加,才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中国的人民币三十年增加了多少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三十年人民币发行量增加了800多倍,在这种情况下,物质的总价格就自然增加了800倍。国民生产总值既然是价格的总和,那么,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就是物质价格的增长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所谓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连续增长只不过是追求价值目标的必然结果!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要取消价值目标就要取消价值建设。  

人们还会说,改革开放以后,物质极大丰富了,想买什么就有什么。你能说这不是伟大成绩吗?我的回答是:这也是追求价值目标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年物质极大丰富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要想想,这些极大丰富的物质是怎么来的呢?这是由于企业为了赚钱的必然结果。因为钱是物质的价值形式,是产品的价格形式。企业家为了赚钱自然就要发展物质的生产。既然企业家为了赚钱,那么,他就只注重钱,而不注重他的产品,可见这种生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物质的增加,而仅仅是为了赚钱,为了货币的增加。但是也不能说企业家不关心他的产品,他之所以关心他的产品,是为了他的产品能够很快地卖出去变成钱,所以他要用他的产品的质量、数量、花色品种等和自己的对手进行竞争。这样,就无形中产生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由此可见,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物质极大丰富绝不是为了为社会增加物质财富的结果,而是为了赚钱附带产生的必然结果。企业家是不是把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放在心上呢?绝不会的!在他们的脑海里,一天到晚想的都是除了赚钱还是赚钱!如果说他们有时还关心人民的消费,那仅仅是为了更快地推销他的产品!吃喝穿住的一切产品的消费都是这样!由此可见,物质财富大大的增加,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并不是为了解决或者满足广大人民的消费,而仅仅是为了赚钱!当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的时候,广大的农民和挣工资的工人,因为,受到收入的限制,只能够买到(或者消费)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极大的物质财富到哪里去了呐?我们看到他们为了赚钱,或者送到国外去换取外汇,或者摆放在不断扩大的各种商店里,或者积压在企业或商业的各种库房里,有些卖不出的产品也不会让人民消费而把它们销毁了。由此可见,物质的极大丰富,一方面,并没有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多少福利,另一方面,大量地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资源,浪费了众多的人民需要的产品。这样看来,在追求价值目标的条件下,物质极大丰富对于广大工人农民来说,不是一种福音而是一种灾难!  

当我们抛弃价值目标变成物质目标以后,对实现孙中山的国富民强有什么好处哪?  

当我们用物质目标表示我们的富强程度时,我们就可以用产品的数量而不是它们的价值来表示。例如,几年前的钢产量是1000万吨,三年后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这就表示,国家的生产能力增加了三倍,也就是国家实力增加了三倍,假如原来我们可以造100台拖拉机,现在我们就可以造300台拖拉机。拖拉机数量的增加就表示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土地上使用机械化生产,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增加农副产品数量自然就要增加三倍。这样看来,一方面我们的生产能力增加了三倍,我们的农副产品的数量也就增加了三倍。这不就是国家富裕起来的表现吗?这不就是人民富强起来起来的表现吗?随着机械化的生产,一方面农民的劳动由手工变成机械减轻了体力劳动,另一方面农民可以轻而易举地为社会生产出更多的农副产品。这就表示,农民不仅物质富裕起来了,而且精神也富裕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强!  

 孙中山 先生算过这笔账,所以,他在制定实业规划的时候,采用的是物质建设而不是价值建设。正是因为毛泽东算过这笔账,所以他在实施孙中山的实业计划的时候,进行的是物质的建设,而不是价值的建设。事实上,毛泽东时代的统计资料就是用物质产品的数量的增长来表示国家经济的发展。毛泽东与刘少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刘少奇想搞的另一套的就是价值建设。这种价值建设就是资本主义的建设方式,所以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斗争绝不是个人恩怨的斗争,而是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是采用价值建设还是采用物质建设的两条道路的斗争。刘少奇代表的是资本主义价值建设的生产道路,那么资本主义就在共产内部。这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既然在共产党内部,那么这种斗争就表现为阶级斗争,毛泽东进行阶级斗争又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由此看来,毛泽东发动全国人民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坚持物质建设反对价值建设难道有什么错误吗?  

综上所述,中国要实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目标,要实现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就要像毛泽东那样进行物质建设,坚决抛弃价值建设。只有这样,中国的农业的生产才能够很快地实现机械化生产,才能够把工业尽快地分布到全国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强大的生产能力,才能够不仅使当代的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事实将要证明,中国只要把价值建设变成物质建设,那么,中国现在的经济条件下一定能够很快地实现国富民强,并能够建立新的经济基础!只要这个新的经济基础建立起来了,那么新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就产生出来了。在这个意识形态下为了赚钱的生产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了。在这个上层建筑中为个人谋蝇头小利的行为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事实也将要证明,中国只要把价值建设变成物质建设,那么中国就一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先进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就能够遏制甚至消灭那些想发动战争的疯子们!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有谁还敢对中国人民低看呢?有谁还敢与中国人民对抗呢?  

现在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威胁面前表现出无能甚至退让的现象,就是我们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边进行已经过了时的,实践证明已经不能挽救资本主义命运的价值建设的必然结果!  

取消价值建设,恢复物质建设!就是中国国富民强的唯一选择!  

   

劳动者 2011年11月27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