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中华民族的建设蓝图

火烧 2011-11-1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孙中山主义与中华民族建设蓝图,分析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提出通过工业革命与交通开发实现国家富强,强调实业发展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的建设蓝图  

——探讨孙中山主义(1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理论上说是社会主义,但是正如列宁所批评的那样,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因为,在资本主义已经在把它的魔爪从1840年伸向中国以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在军事上或者在政治上或者在经济上的侵略。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实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社会从十八世纪以来,之所以产生孙中山所一再强调的中国要灭亡的事实,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因此,仅仅提出三民主义,不提出消灭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  

   但是,孙中山在资本主义国家生活了十几年,对资本主义的成果了如指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华民族的建设蓝图。  

必能乘时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也。  

盖欲利用战时宏大规模之机器,及完全组织之人工,以助长中国实业之发达,而成我国民一突飞之进步;将来各国欲恢复其战前经济之原状,尤非发展中国之富源,以补救各国之穷困不可也。然则中国富源之发展,已成为今日世界人类之至大问题,不独为中国之利害而已也。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  

中国今尚用手工为生产,未入工业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欧美已临第二革命者有殊。故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其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然而消纳机器之市场,又正战后贸易之要者也。造巨炮之机器厂,可以改制蒸汽辘压,以治中国之道路;制装甲自动车之厂,可制货车以输送中国各地之生货;凡诸战争机器,一一可变成平和器具,以开发中国潜在地中之富。故予今陈一策,可使中国开一新市场,既以销其自产之货,又能销外国所产,两不相妨。其策如下:  

甲:交通之开发。1,铁路一十万英里。2,碎石路一百万英里。3,修浚现有运河:一杭州、天津间运河。二西江、扬子江间运河。4,新开运河:一辽河、松花江间运河。二其他运河。5,治河 一扬子江筑堤浚水路,起汉口,迄于海,以便航洋船直达该港,无间冬、夏。二黄河筑堤,浚水路,以免洪水。三导西江。 四导淮。五导其他河流。 6,增设电报线路、电话及无线电等,使遍布于全国。  

    乙:商港之开辟。1,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2, 沿海岸建种种之商业港及渔业港。3,于通航河流沿岸建商场船埠。  

    丙  :铁路中心及终点并商港地设新式市街,各具公用设备。  

    丁: 水力之发展。  

戊: 设冶铁、制钢并造士敏土之大工厂,以供上列各项之需。  

     己: 矿业之发展。  

 庚: 农业之发展。  

     辛; 蒙古、新疆之灌溉。  

     壬; 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  

癸: 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第一计划:一筑北方大港于直隶湾。 二建铁路统系,起北方大港,迄中国西北极端。三殖民蒙古、新疆。四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五开发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北方大港之筑,用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之关键,亦系夫此。此为中枢,其余四事旁属焉。  

第二计划:一东方大港。二整治扬子江水路及河岸。三建设内河商埠。四改良扬子江之现存水路及运河。五创建大士敏土厂。  

第三计划: 一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二改良广州水路系统。 三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四建设沿海商埠及渔业港。五创立造船厂。  

    第四计划:一中央铁路系统。 二东南铁路系统。三东北铁路系统。四扩张西北铁路系统。五高原铁路系统。六创立机关车、客货车制造厂。  

第五计划:前四种计划既专论关键及根本工业之发达方法,今则进述工业本部之须外力扶助发达者。所谓工业本部者,乃以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当关键及根本工业既发达,其他多种工业皆自然于全国在甚短时期内同时发生,欧美工业革命之后,既已如是。无论如何,必须用机器以辅助中国巨大之人工,以发达中国无限之富源也。据近世文明言,生活之物质原件共有五种,即食、衣、住、行及印刷是也。吾故定此种计划如下:   

一粮食工业。 粮食工业又分类如下:甲 食物之生产。乙 食物之贮藏及运输。丙 食物之制造及保存。丁 食物之分配及输出。  

二衣服工业。衣服之主要原料为丝、麻、棉、羊毛、兽皮五种,今分论如下:甲 丝工业。乙 麻工业。丙 棉工业。丁 毛工业。戊 皮工业。己 制衣机器工业。  

三居室工业。甲 建筑材料之生产及运输。乙 居室之建筑。丙 家具之制造。丁 家用物之供给。  

四行动工业。吾侪欲行动敏捷,作工较多,必须以自动车为行具。但欲用自动车,必先建造大路。中国本部十八省约有县二千,若中国全国设县制,将共有四千县,每县平均造路二百五十英里。所造之车当合于各种用途,为农用车、工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此一切车以大规模制造,实可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除供给廉价车之外,尚须供给廉价燃料,否则人民不能用之。故于发展自动车工业之后,即须开发中国所有之煤、油矿,是当于矿工业中详论之。  

五印刷工业。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欲印刷事业低廉,尚须同时设立其他辅助工业。其最重要者为纸工业。中国所有制纸原料不少,如西北部之天然森林,扬子江附近之芦苇,皆可制为最良之纸料。除纸工场之外,如墨胶工场、印模工场、印刷机工场等,皆须次第设立,归中央管理,产出印刷工业所需诸物。  

第六计划:矿业与农业为工业上供给原料之主要源泉也。矿业产原料以供机器,犹农业产食物以供人类。故机器者实为近代工业之树,而矿业者又为工业之根。如无矿业,则机器无从成立;如无机器,则近代工业之足以转移人类经济之状况者,亦无从发达。 一铁矿。二煤矿。三油矿。四铜矿。五特种矿之采取。六矿业机器之制造。七冶矿机厂之设立。  

发展中国工业,不论如何,必须进行。但其进行之方,将随西方文明之旧路径而行乎?然此之旧路径,不啻如哥伦布初由欧至美之海程。考其时之海程,由欧洲起向西南方,经加拿利岛至巴哈马群岛之圣沙路华打,绕程极远;与现行之航线取一直捷方向,路程短于前时数倍者,不可同日而语矣。彼西方文明之路径,是一未辟之路径,即不啻如哥伦布初往美国之海程,犹人行黑夜之景况。中国如一后至之人,可依西方已辟之路径而行之,此所以吾等从大西洋西向而行,皆预知其彼岸为美洲新大陆而非印度矣。经济界之趋势,亦如是也。夫物质文明之标的,非私人之利益,乃公共之利益。而其最直捷之途径,不在竞争,而在互助。故在吾之国际发展计划中,提议以工业发展所生之利益,其一须摊还借用外资之利息,二为增加工人之工资,三为改良与推广机器之生产,除此数种外,其余利益须留存以为节省各种物品及公用事业之价值。如此,人民将一律享受近代文明之乐矣。前之六大计划,为吾欲建设新中国之总计划之一部分耳。简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由以上看出,孙中山仔细地系统地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建设蓝图,中国人应怎样实现这个蓝图呢? 孙中山 先生说:“中国如一后至之人,可依西方已辟之路径而行之,此所以吾等从大西洋西向而行,皆预知其彼岸为美洲新大陆而非印度矣。经济界之趋势,亦如是也。夫物质文明之标的,非私人之利益,乃公共之利益。而其最直捷之途径,不在竞争,而在互助。”这里, 孙中山 先生绝不是要走西方的老路。他说:西方的老路是“犹人行黑夜之景况。”要走新路,这个新路就是非私人利益,乃公共之利益,不在竞争,而在互助。这条新路其实就是马克思的利用资本主义成果,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新路。  

就在十八世纪末,中国的洋务运动,就已开始组这条新路了。洋务运动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用洋枪洋炮消灭中国的赤手空拳的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有人说,洋务运动是资本主义,这是不正确的!马克思有一个观点,用货币购买商品,如果是为了自己使用,这宗货币就是花出去了,那么这宗货币就是中国几千年使用的货币,而不是资本。用这宗货币,购买商品,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再卖出去挣钱,那么这宗货币就不是货币,而是资本。按照这个观点,洋务运动中从国外购买设备,生产枪炮、轮船、飞机等等,是为了什么呢?绝不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自己使用,为了和来犯者进行战斗。  

因此,洋务运动绝不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而是中国古代以来一直进行的自然的生产方式。  

   由此可见,实现孙中山的建设蓝图的生产方式,完全是要把中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化的国家,也就是完全为了自己使用,所以,绝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是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由此可以推论,毛泽东时代的工农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而绝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们还可以推论,改革开放的生产绝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赚钱,那么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就绝不是自然经济生产方式,而是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但是,自从亚斯密把暂时不用的物质的东西(例如货币、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用来增加利润,就叫做资本。这样物质的东西就是资本。马克思批判这种资本观点时,用原始人的棍棒也就是资本来反驳。马克思说,资本是一种关系,是一种运动,这些物质的东西,只有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的这种关系中,它们才是资本。这些物质的东西,只有在用钱赚钱的活动中,它们才是资本。直到今天,人们还是接受亚斯密的资本概念,而不愿意接受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在这种概念下,人们就把企业家看作资本家,或者说企业家就是资本家。 孙中山 先生也是这样看的。其实按照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企业家之所以作为资本家,是因为他首先是资本家,然后才是企业家。  

   因为孙中山把企业家看作资本家,所以,在实现他的建设蓝图时,他认为可以是私人,也可以是国家。他的基本思想是要大力发展国家资本,限制私人资本。这就是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概念。正是因为这个概念,就模糊了他发展工业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孙中山的这个错误的概念由毛泽东纠正过来了。一方面,毛泽东发展工业完全是采取动员全国一切物力、财力、人力实行全民所有制自力更生实现孙中山的建设蓝图。另一方面,毛泽东坚决反对把工业和一切产业当做资本。或者说当做用钱赚钱的工具。  

    劳动者2011年11月1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