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如何看待孙中山对马克思的批评和赞扬

火烧 2011-10-16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探讨孙中山对马克思的评价,既赞赏其科学社会主义方法,又提出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反对阶级战争作为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如何看待孙中山对马克思的批评和赞扬  

——探讨孙中山主义(3)  

   在研究民生主义这个题目时,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又名共产主义, 即是大同主义。”这样,自然就要涉及到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区别。  

   虽然孙中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孙中山在建立自己的民生主义时,对马克思赞赏有加。但是孙中山对马克思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反驳。孙中山对马克思的评价是:“实业革命以后, 研究社会问题的人, 不下千百家, 其中研究最透彻和最有心得的, 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人, 也没有哪一个不是崇拜马克思做社会主义中的圣人。”“马克思专从事实与历史方面用功, 原原本本把社会问题的经济变迁, 阐发无遗。”“他一生研究社会主义, 便在科学方法上去做工夫。他研究社会主义的工作, 更是很辛苦的。”“马克思便每天在那间图书馆内研究, 用了二三十年的功, 费了一生的精力, 把关于社会主义的书籍, 不管他是古人著作的, 或者是时人发表的, 都搜集在一处, 过细参考比较, 想求出一个结果。这种研究社会问题的办法, 就是科学方法。故马克思所求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就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由此可见,孙中山对马克思是崇拜的,并赞赏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中的圣人。  

   但是孙中山对马克思的一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  

   1,马克思发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 到底这种道理是对不对呢 ? 到底什么东西才是历史的重心呢 ?孙中山认为“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 社会进化又是为历史的重心, 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 不是物质。”  

   2,“马克思认定要有阶级战争,社会才有进化; 阶级战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这是以阶级战争为因, 社会进化为果。”孙中山认为“欧美近年来之经济进化可以分作四种: 第一是社会与工业之改良, 第二是运输与交通收归公有, 第三是直接征税, 第四是分配之社会化。这四种社会经济事业, 都是用改良的方法进化出来的。从今以往, 更是日日改良,  日日进步的。”“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 就是因为要求生存, 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 所在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 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 是人类求生存, 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 所发生的一种病症。”“  

   3,“他说资本家的盈余价值, 都是从工人的劳动中剥夺来的。把一切生产的功劳, 完全归之于工人的劳动, 而忽略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孙中山认为“所有工业生产的盈余价值, 不专是工厂内工人劳动的结果, 凡是社会上各种有用有能力的分子, 无论是直接间接, 在生产方面或者是在消费方面, 都有多少贡献。这种有用有能力的分子, 在社会上要 占大多数。”“马克思认定阶级战争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这便是倒果为因。因为马克思的学说, 颠倒因果, 本源不清楚, 所以从他的学说出世之后, 各国社会上所发生的事实, 便与他的学说不合, 有的时候并且相反。”  

   4,“由于他研究从前的历史和当时的事实所有的心得, 便下一个判断, 说将来资本制度一定要消灭。他以为资本发达的时候, 资本家之中, 彼此因为利害的关系, 大资本家一定是吞灭小资本家。弄到结果, 社会上便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极富的资本家, 一种是极穷的工人。到资本发达到了极点的时候,  自己便更行破裂成一个资本国家, 再由社会主义顺着 自然去解决, 成一国自由社会式的国家。依他的判断, 资本发达到极点的国家, 现在应该到消灭的时期, 应该要起革命。”孙中山认为:“但是从他至今有了七十多年, 我们所见欧美各国的事实和他的判断, 刚刚是相反。”“别的事实不说, 只说资本一项来讲, 在马克思的眼光,以为资本发达了之后, 便要互相吞并, 自行消灭。但是到今日, 各国的资本家, 不但不消灭, 并且更加发达, 没有止境, 便可以证明马克思的学理了。”   

 5,“照马克思的研究, 他说资本家要能够多得盈余价值, 必须有三个条件: 一是减少工人的工钱, 二是延长工人作工的时间, 三是抬高出品的价格。”孙中山说:“这三个条件是不是合理, 我们可以用近来极赚钱的工业来证明。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福特汽车厂, 那个工厂极大, 汽车的出品极多, 在世界各国都是很销行的。那个厂内每年所赚的钱, 要过万万。至于那厂内制造和营业的情形是怎么样呢 ? 不管是制造厂或者是办事房,所有一切机器陈设, 都是很完备, 都是很精致, 很适合工人的卫生。工人在厂内做事, 最劳动的工作, 最久不过是做八点钟。至于工钱, 虽极不关重要的工夫, 每日工钱都有美金五元, 合中国钱便有十元。稍为重要的职员, 每日所得的薪水, 更不止此数。厂内除了给工人的工钱薪水以外, 还设得有种种游戏场, 供工人的娱乐, 有医药卫生室, 调治工人的疾病, 开设得有学校, 教育新到的工人和工人的子弟, 并代全厂的工人保人寿险, 工人死亡之后, 遗族可以得保险费, 又可以得抚恤金。说到这个厂所制出来的汽车的价格, 这是大家买过汽车的人都是很知道的, 凡是普通汽车, 要值五千元的, 福特汽车最多不过是值一千五百元,。。。我们用这个发财车厂所持的工业经济原理, 来和马克思盈余价值的理论相比较, 至少有三个条件, 恰恰是相反。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是资本家要延长工人作工的时间, 福特车厂所实行的是缩短工人作工的时间; 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要减少工人的工钱, 福特车厂所实行的是增加工人的工钱; 马克思所说的是资本家要抬高出品的价格, 福特车厂所实行的是减低出品的价格。像这些相反的道理, 从前马克思都不明白, 所以他从前的主张便大错特错。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 用功几十年, 所知道的都是已往的事实。至于后来的事实, 他一点都没有料到。”  

   等等  

   如何看待孙中山对马克思的观点的反驳呢?  

  从孙中山对马克思的观点的批判中,我们看到,他是用事实进行反驳的。  

1,马克思说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孙中山说经济的进化,如社会与工业之改良、运输与交通收归公有、直接征税、分配之社会化都是用改良的办法发展过来的,而不是用阶级斗争的办法发展过来的。所以,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 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 所发生的一种病症。  

   2,马克思说资本家的盈利即剩余价值是工人无偿劳动的结果。而孙中山反驳说,所有工业生产的盈余价值, 不专是工厂内工人劳动的结果, 凡是社会上各种有用有能力的分子, 无论是直接间接, 在生产方面或者是在消费方面, 都有多少贡献。这种有用有能力的分子, 在社会上要占大多数。  

   3,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要减少工人的工资、要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要提高商品的价格(这是孙中山的看法,其实马克思的看法恰恰是降低商品的价格)。而孙中山用美国福特汽车厂的事实证明马克思的观点是错误的。  

   4,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就要灭亡了。而孙中山用马克思以后的欧洲70年的历史事实证明不是要灭亡了而是发展了。“别的事实不说, 只说资本一项来讲, 在马克思的眼光,以为资本发达了之后, 便要互相吞并, 自行消灭。但是到今日, 各国的资本家, 不但不消灭, 并且更加发达, 没有止境, 便可以证明马克思的学理了。”  

从以上孙中山的论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呢?这些论据是工业的发展的事实,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事实,也就是孙中山所研究的实业的事实。孙中山就是用实业发展变化的事实反驳马克思的观点。  

我们知道一切实业(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科学技术,靠的是人的(包括工人和工程师、技师等)知识技能。这一切都称为劳动生产力。可见实业的发展靠的是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孙中山用实业的发展的事实反驳马克思的观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是把实业看作资本,用实业的发展就是资本的发展这个事实反驳马克思的观点的。问题是实业是不是资本呢?  

马克思认为,资本是一种关系是一种运动。这种关系就是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运动就是货币的用钱赚钱的运动。马克思认为,实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的关系中在资本的运动中,充当着资本的元素的时候它们才是资本,才表现为资本。因为欧美的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的基础上,所以欧美的实业就是资本,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孙中山用欧美的实业发展的事实反驳马克思的观点对吗?孙中山看到的是欧美实业发展的结果,没有看到资本是这些实业发展的原因。所以仅仅从结果上反驳马克思,不从原因上反驳马克思,毫无疑问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欧美实业的发展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同样欧美的资本的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马克思的观点是建立在资本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实业发展的基础上。是先有了资本这个事实,然后才有实业的事实。所以孙中山抛弃资本的事实仅用实业的事实反驳马克思的观点是软弱无力的。  

在孙中山看来实业就是资本,资本就是实业。他不仅用这个观点反驳马克思,也用这种观点建立中国的实业理论。他反驳马克思的时候纯粹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的,而他建立中国的实业理论的时候则是从实际出发的。  

孙中山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中国的实业落后,也就是中国的资本落后,所以中国要发展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其原因是,中国的实业是处于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工业是一片空白。那么发展工业发展实业是不是发展资本呢?绝不是的!因为按照马克思的一般的原则,用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自己使用,那么这个货币是花出去了,因此就不是资本。反过来不是为了自己的使用而是为了赚钱,那么这个货币就是资本。中国用货币发展实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绝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强国,那么,当时的实业就不是资本,而仅仅是实业。孙中山把中国的实业看作资本显然是错误的。  

毛泽东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在中国发展了实业,毛泽东把实业不是看作资本而是看做实业。生产资料不是商品就是最准确的最有力的证明。  

相反,邓小平把毛泽东建立起来的实业,变成赚钱的手段。这个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实业已经变成了资本,中国的实业是在中国资本的统领下发展起来的。但是,邓小平和孙中山不同,在中国实业还处于起始阶段的时候,孙中山是把实业看作资本,而在中国实业已经发展到系统工业化的时候,邓小平却是把中国资本看做实业。  

孙中山和邓小平的共同点就是,分不清资本和实业的关系。因此,孙中山用实业的发展事实作为资本反驳马克思的资本的观点,是文不对题,显得苍白无力。邓小平用中国资本发展的事实作为实业来说明中国的实业也是文不对题。  

孙中山把中国需要发展的实业叫做资本。毛泽东把中国需要发展的实业叫做实业。邓小平把中国已经发展了得的资本叫做实业。三个观点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孙中山因为把实业叫做资本,一方面用这个观点批判马克思,另一方面用这个观点建立自己的实业理论。毛泽东把实业叫做实业,仅仅是为了发展中国的实业。邓小平把资本叫做实业,为了发展资本所以他就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改造实业,也就是把毛泽东时代的公有制实业改革为私人资本家的实业。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由此可见,孙中山反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反驳剩余价值理论时,如果他能分析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实,他就能接受马克思的观点。孙中山反驳马克思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的时候,如果他能够分析资本的用钱赚钱的运动过程的事实,他就能够得出资本主义必然要消灭。  

可是孙中山没有这样做而是混淆了实业和资本的界限,这样孙中山批判马克思的观点就是失败的。  

 总而言之,虽然孙中山不同意马克思的观点,但是他却是用马克思的同样的事实来证明他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特别是民生主义,来策划中国的建国方略。因此,虽然孙中山和马克思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都是为了人类的解放,殊途同归。所以,孙中山也像马克思一样是历史的伟人,是劳苦大众的救星。他们所偏重的不一样,马克思偏重研究经济形态,孙中山偏重研究政治形态。所以要孙中山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那就强人所难了。  

劳动者 2011年10月1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