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安倍政府不惜以“奴隶制”来降低劳动力成本

火烧 2015-10-24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安倍政府延续被国际批评的奴隶制劳动制度,外国研修生面临低薪、恶劣环境与强制遣送,制度被指为确保日本劳动力而设,引发广泛谴责。

8.2.jpg

  奔赴日本的外国研修生在街头抗议日本一些企业的不法行为。

  日本周刊《Play》杂志10月22日报道称,连续的失踪事件、性骚扰事件、态度跋扈的黑心商人、超低工资的工人劳动……日本近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状况百出。日本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不仅在国际上臭名昭著,联合国也已再三对其提出改善劝告,但是安倍政府今年6月不仅还在继续着那个制度,甚至得寸进尺的在内阁中做出补充制度内容的决定。

  《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本来的目的是接收发展中国家劳动者进入日本企业实习,让其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国际发展。但是各国研修生们反馈给实习生支援团体却是“工资低而且时有拖欠”“居住环境恶劣”“要是有怨言就被强制遣送回国”等悲惨的现状。

  事实上,以联合国为代表,国际社会也不断有声音在批评日本这是“当代的努力劳动”“甚至跟买卖人口没什么区别”。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备受谴责的制度,安倍政权不仅没有将其进行改制,甚至还对其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将实习期从3年延长到5年”、“扩大接受实习生人数”等项目。

  研修生情况研究专家指宿绍一发出反驳指出:“这个制度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说一套做一套,条例和现实差距很大。第二,研修生没有变更实习地自由。第三,中介从中榨取钱财。”

  围绕这三点问题指宿绍一律师依次进行具体解释。首先,关于第一点,“声称是为协助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促进国际发展,实有弄虚作假之嫌。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在劳动力不足的日本确保劳动力。将日本人不愿做的三大工作(辛苦的工作,脏乱的工作,危险的工作),以廉价的薪酬转移给外国实习生来做。我们希望安倍政权不要再继续这样的骗局,来自欺欺人了。妥善对待外国实习生,让其在良好的劳动条件下工作才是正道”。

  的确,JITOCO(国家研修协助机构)在对研修生接收团体进行问卷调查时,回答接收目的是“确保人才”的高达63.9%。(调查对象2132个机构单位,有效问卷1103份)

  外国人技能实习生维权网的事务局局长鸟井一平也怒言:“政府和企业其实都心知肚明,所谓实习生就是外国劳动者,但却美其名曰是在为国际做贡献。没有哪个发达国家是采取这样龌龊的劳动政策的。我们简直对此感到羞耻。”

  关于第二点的问题,指宿给出如下解释:

  “制度规定,研修地只能有一个公司,不允许研修生自主进行工作场所变动。这样一来,即便研修生对劳动条件有所不满,也往往没有发言权。如果敢有怨言,就难免落的一个被说‘嫌不好,不如回你的国家去?’的下场。所以,大多数研修生只有忍气吞声。因此,如果不能保证良好的劳动条件,那么就应该给研修生选择劳动场所的自由。”

  关于最后的第三点。研修生是通过外国的劳务输出机构——日本国内的监理团体——研修企业这样一条路线来到日本的。指宿律师继续给出如下解释。

  “这些劳务输出机构和监理团体都从中榨取了劳动者大量钱财。比如,中国的劳务输出机构会以保证金或违约金等名目,收取报名者4-5年年收入左右的巨额。另外,日本的某些监理团体,也以研修生的监理费为由收取企业一定金钱,约合每人每月3万日元。

  某监理团体甚至会召集400人的研修生进入企业,这样就能每月从企业中获取1200万日元的所谓监理费用。当然,企业自然会把这笔账算在实习生头上,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因此,这对于研修生而言,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中间榨取。”

  并且,据说外国的劳务输出机构和日本国内的监理团体大多数是“互相合作”的。

  指宿指出:“在这中间,日本的监理团体的理事长才是外国劳务输出机构的真正幕后老板的恶性事件也不乏所在。两个组织相互勾结,威胁研修生们说,在日本不管遭到怎样的待遇都不能去找劳动监督局,也不能跟律师私自接触。如果被发现有这样的行为,就要支付巨额的违约金。这样一来,研修生就被彻底制约,在雇佣关系之中被强制形成一种从属关系。在千叶市,甚至有女性实习生遭到雇主性骚扰乃至强奸伤害的事件,这个事件的背景就是上述那种从属关系。”

  周刊杂志批评指出,第一届安倍政权时期,安倍最常用的词语就是“美丽之国,日本”。但是,从外国研修生的实际情况所反映出来的东道主国家—日本来看,绝无美丽可言。反而可以称之为丑恶。

  那么,为什么安倍政权即使被国际社会批判为推行“奴隶劳动”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制度呢?前面提到的鸟井事务局长给出如下解释:

  “自从安倍执政后,‘外国人劳动者’一词便从政府公文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外国人才’这个词汇。这个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提到外国人才,人们就会有高层次的研究学者或是商务人士的感觉,这可以作为他的成长战略渗透来糊弄国民。但是,如果是‘外国人劳动者’的话,就很难表达出可以接受单纯劳动力移民的意思。安倍政权还是不想接收外国移民吧。”

  话虽如此,日本国内由于少子化,劳动力的确是在逐年减少。所以用很低廉的工资,来借用研修生的名义,填补劳动力的空缺。而且,三年之后一定会离开日本回到原来国家,不会成为移民。所以安倍才紧抓着《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不肯撒手。

  现在在日外国人实习生约有16万人,支撑着日本的地区产业。周刊《Play》杂志认为,这种强迫研修生进行奴隶性劳动的制度,应该尽快废除。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为外国人研修生的奴隶制度Chivn】

  人均年收入2500w的农村

  在日本长野县,有一个叫做川上村的地方,以生产最好的生菜闻名于世。村民的平均年收入居然有2500万日元之高,是日本平均家庭年收入的五倍。在目前经济不振的日本,这显然是一个奇迹。

  然而在这奇迹的背后却是由不可思议的低价的“外国人技能实习生”所支撑着的。他们的每月工资仅仅只有85000日圆,几乎在日本无法生活下去。

  而在泄漏出来的劳动合同上我们可以看到,结婚、怀孕、示威、购买携带电话、起诉公司、调整工资等正常要求都是被禁止的,这即使是在中国也是难以相信的。在日本也能够发生这样公然践踏人权的行为,想想也是非常的可怕。就连日本社会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也一致认为这样的行为为奴隶制度无疑,是绝对不合理的。

  外国人技能实习生制度

8.3.jpg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企业刚开始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会让当地工厂的优秀员工来到日本进行培训。然后再把他们派遣回国,让他们负担起本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

  而进入到了七十年代以后,日本企业面对日本本土用人成本的上升,一部分企业开始以“研修生”的名义吸收大量的外国廉价劳动力来缓和公司的财政问题。这被称之为“企业单独型”。

  而到了九十年代,面对本土低端制造业、农业、手工业的用人稀缺,日本本土的各行业联合会也开始为其会下的中小企业招聘“研修生”,这种被称之为“团体监理型”。在93年,社团团体JITCO(国际研修协力机构)作为中介机构(注册法人)正式成立,同时“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也伴随着该机构的成立而正式确立了起来。

  该制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能够肩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重任的人才,让他们学习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技能、技术和知识的需求。

  在当时,研修和技能实习的最长年限为两年,到了1997年4月被延长至了三年。而针对于目前日本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不足,在2015年,安倍正打算再次延长年限,让年限再次延长到五年。同时涉及到的职业耶要扩大,首当其冲的就是目前最人手不足的介护业(养老业)。

  目前在日本滞留的外国人技能实习生大约有16万人左右,而其中中国人有10万人,占69.1%。紧随其后的是越南、菲利宾、印度尼西亚等国。职业种类有69种,就业人数最多的依次是机械、金属、纤维、衣服、食品制造、农业等领域。现实却不如预计中的美好,而因为监管的缺失和诸多其他原因,这一制度造成的诸多恶果正在逐渐显现。

  日本律师协会曾经在2013年6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尽早废除实习制度的意见书。在另一方面,日本国家公务员劳动组合联合会也就该问题向政府提出了早日确立合理的外国人劳动政策来替换该技能实习制度。美国国务院在2014年有关于人身买卖的白皮书当中也给出了该技能实习制度已经成为了非常恶劣的强制劳动的温床这一意见。在此之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专家访日针对该制度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了该制度应该废止,同时转换成为正规的雇佣制度的结论。就连日本政治家也看不下去了。民主党的石桥通宏参议院议员表示:这个制度应该是有前提和原则的。本来创设这个制度的目的是让发展中国家的人在日本学到了必要的技能之后能够回到母国发挥效果。而现在并没有达到技术转移的目的,而不过是因为廉价劳动力的补充手段罢了。而最大的问题是,在输出国有着中介的存在。如果这个无法杜绝的话,那么问题时无法圆满解决的。

  制度未起到高端技能转移的目的

  前文提到该制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能够肩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重任的人才,让他们学习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技能、技术和知识的需求。

  而实际上即使技能实习生来到了日本,大多数从事也不过是非熟练劳动,没有太大意义。真正的高端熟练技能培训的企业极少,且集中在大型的跨国企业。可是我们可以看到人手不足的往往都是中小型企业,它们才是吸收“外国人技能实习生”的主体。

  再者因为社会文化的不同,很难断定技能实习生在日本习得的技能能够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所帮助,回国之后很可能根本就无法适用。也有可能技术本身都是一些日本淘汰的技术,对于该国的产业升级并没有任何帮助。

  vice news对于在广岛的一家牡蛎加工厂的外国人技能实习生进行了采访。

  采访中问道:你现在学习的这种技术在回到中国以后还有用么?

  受采访的技能实习生果断地说:不能,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牡蛎产业。

  确实如同采访当中的实习生所说的一样,各国的产业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保证实习生从事的行业当中学习到的技术能够带回国内的话,毫无疑问该制度的最大宗旨“技能转移”是不可能实现的。

  过度劳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技能实习制度来到日本的外国人是没有转职的自由的,因为其持有的签证是劳动签证,是由用人企业向国家申请的,所以实习生被死死地限定在了该企业。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些用人企业才敢不支付工资,强迫加班,甚至还有性骚扰事件的发生。而近年来,加班过度而引发的猝死以及失踪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各方面线索,朝日周刊在年初的时候对于各地的外国人技能实习生进行了暗访。在岐阜县的制衣厂工作的李女士和杨女士都是三年前从中国东部前来日本打工的,两人均年近五十岁了。她们的工作主要是制作各种精致的全手工制作的女装,而背后的事情却没有像衣服一样光鲜亮丽。

  “来日本之前听说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国家,而且也听中介说三年下来能够赚到30万人民币,抱着改善生活的目的所以才来了。”她们说道。

  “然而每天都要工作14个小时,每天都要完成两件衣服的任务。虽然我们制作的裙子在商店要买到三万日到五万日元,但是我们的月收入却还不到六万日元。”

  而且几乎没有休息,第一年的时候仅仅休息了五天,第二天更是过分的只有三天,天天都要踩着缝纫机度过。

  对此,在前年的十月该工厂的员工向当地的监管机构提出了抗议和投诉。最后经过艰难的交涉,最终工厂决定将李女士等人的工资提高到十五万八千。据该监管机构透露,像李女士这种前来投诉,最终通过协商顺利解决的仅仅是四分之一而已。

  同时外国人技能实习的问题不光光只是低工资这一点而已。根据JITCO2014年白皮书的资料,仅仅2013年一年,就有27名外国人实习生死亡,而在其中有8人时因为大脑和心脏相关的疾病,占了三成。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病因很可能都是过长的劳动时间和恶劣的睡眠。在调查了死亡者的工时卡之后,大多数人都是30小时以内。然而个别死者确拥有着另外一张真正的工时卡,卡上记载的加班时间是在180小时以上。调查者将该工时卡作为证据向有关机构提出之后,该死者的家属得到了赔偿金。同时该死者也被认定为是过劳死。然而因为其他死者并没有相关证据,所以被认定成过劳死的夜仅仅是其中一人而已。

  监管的缺失

  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情,作为本应当发挥监管责任的JITCO却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机能。据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的新谷局长解释:虽然接收实习生的企业或农场都只是在向其监管组织缴纳着管理费。但是另外一方面JITCO从那些监管组织那里得到会费。因此,即使真的发生什么事情,JITCO是无法采取强硬的态度的。

  从JITCO的官网上面的年会费表我们可以得知。除了每年至少10万日元的基础会费之外,注册资金在3亿日元以上的企业还需要缴纳至少30万日元的会费。3000万至3亿日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则需要缴纳至少7万5千日元的年会费。同时年会费是上不封顶的,可以随意认缴以上所说的会费的倍数。正是因为有着会费的存在,所以JITCO在企业面前是无法直起腰杆的。据2011年日本总务省的调查显示,地方入国管理局所查处的60件与实习生相关的实践当中,仅仅只有1件是由JITCO揭发的。

  另外一个成为问题的是,一般的实习生在前来日本之前大多数都向中方的中介缴纳了一笔保证金。正如前文中揭示的合同上上面写的一样,如果实习生违反了合同的话,不但在日本的工资和利益会减少,回国之后多半保证金也是无法退还的。

  中介费的存在

  在朝日周刊采访的另一位中国的实习生杨女士的口中,情况比想象中更加恶劣。杨女士在农场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所谓熟练技能,而是单纯的蔬菜包装作业。每个月平均要工作350个小时,但是每小时的薪水却仅仅只有300日元。而且据杨女士透露,在该农场工作的六个女实习生当中包括她在内有四个人曾经被性骚扰。例如隐蔽的地方被触摸身体,在洗澡的时候装作一副要一起洗澡的样子。而让杨女士一直敢怒不敢言的事,如果她因为投诉而被日本方面解雇了的话,那么她在回到国内的时候就无法从中介那里拿回五万元人民币的押金。

  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保证金的存在,所以才使得很多的实习生对于用人企业的种种恶行敢怒不敢言。她们支付了巨额的中介费和保证金来到日本,如果不赚回那一笔钱的话,那么来到日本吃过的苦将会变的毫无意义。

  而事实上JITCO是明文规定不允许派遣机构与中介收取手续费又或者是保证金的。但是像杨女士这样的支付了巨额保证金的却不在少数。再者根据JITCO自己的调查,有15.9%的实习生缴纳了不同程度的保证金,而其中三成以上的实习生在回国之后保证金被没收并没有归还。

  即使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JITCO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JITCO虽然负责了全日本的外国人技能实习生的中介业务,但是其本身确实不折不扣的民间组织,在日本都没有任何的权限,更别谈能够有权管到远在中国的中介了。

  来自中国的实习生,听信了中介夸张的描述,借债缴纳了巨额的中介费或者保证金来到了日本。然而到了日本之后实际的情况却与想象中有着巨大的落差,即使是与中国相比也算不上高的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枯燥的工作内容,日复一日的加班,还可能有来自管理人员的性骚扰。

  然而等到合约结束之后,这一切噩梦般的生活还并未结束,即使是回了国,多半保证金也是要不回来的了,直接缴纳了中介费的人更是要计算着这三年的工作究竟有没有把那笔高额的中介费给赚回来。

  黑户口的存在

  据日本法务省的资料,2013年失踪的技能实习生有3567人,而2014年更是达到了4581人。这么多的失踪显然是很反常的。要知道每年来日的技能实习生也不过是几万人而已。这些失踪的人,并没有回国,所以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为了偿还债务,继续在日本的某个地方给日本企业充当着廉价的劳动力。

  “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现在

  即使有着诸多的问题等待着去解决。然而安倍却已经有一些等不及了。在日本极速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对此此问题,安倍准备将目前的最长工作年限从三年延长至五年,同时总人数和职业种类也要有着对应的增加。安倍希望此政策能对严重人手不足的养老业的人才确保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最耐人寻味的是,安倍并没有把正规的国际劳动雇佣作为努力的方向,而是想要扩大早已经问题诸多,千疮百孔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上面。为了弥补日本劳动人口的短缺,每年日本至少要引进20万人以上的外国人劳工才能够保证有助够多的社会劳动力,而显然依靠“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是不现实也不可行的。日本的一些专家学者则认为:创立一种正规的国际雇佣派遣的官方机制来取代这一依靠民间团体的非正规制度才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根本方针。

  实际上日本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诸多问题并不是这一两年才爆发的,早在06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学者写书揭露这一问题。“外国人研修生 每小时300日元的劳动者-崩坏的人权和劳动基准”,日前朝日周刊所登载的问题在该书中早已经出现了,几乎都能找得到对照。

  在此之后几乎每年都会有几本批判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的书籍出版,NHK电视台也针对该问题作了不下一次的专题报道和纪录片,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社会反响。

  本次问题之所以再一次被提起,同时引发起社会级的大讨论,可能和近年来日本确实进入了劳动力不足的时代,安倍准备通过引进外国人劳动力来改善日本的人口构造这一举措相关。

  日本律师协会曾经在2013年6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尽早废除实习制度的意见书。在另一方面,日本国家公务员劳动组合联合会也就该问题向政府提出了早日确立合理的外国人劳动政策来替换该技能实习制度。

  美国国务院在2014年有关于人身买卖的白皮书当中也给出了该技能实习制度已经成为了非常恶劣的强制劳动的温床这一意见。

  解决的方向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此制度真正的问题是出在监管的问题上面,而并不是其制度的本身。对此日本国会议员石桥认为可以借鉴韩国的雇佣许可制。

  在韩国也有着与日本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相似的研修制度,恰恰是在高度发展期的韩国参照日本的制度拟制的。在之前韩国也经历了和现在日本一样的不付工资,过重劳动等诸多问题。然而在04年改革之后,问题有了极大的缓解。

  改革之后的制度叫做“雇佣许可制”,韩国的雇佣许可制与日本的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最大的不同是在于,韩国是政府主导的。而日本则是由民间组织JITCO所主导的。正是因为改革之后,韩国政府和派遣劳动力过政府直接进行交涉和协商,使得之前困扰的黑中介等问题的得到了解决。同时因为不存在政府与劳动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使得整体的用人成本得到了下降。

  目前“外国人技能实习生制度”的最大问题是在于中介的存在和企业监管这两方面,根据韩国的经验,废除民间组织而改由政府直接主导的确是可以确实有效得一次性杜绝以上两个问题。第一,由于政府的直接介入(中日政府的直接对接),中介的土壤也不复存在了。第二,由政府创设的监管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取缔不合法的企业,同时在出现问题之后也能够更多地站在劳动者角度而不是企业角度。

  为了应对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安倍准备大量引入外国人作为建筑劳动力,预计在50万人以上。

  无论无何,未来支撑起日本社会的会是这些来自世界外国人技能实习生们。

  综合来源:环球网、观察者网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