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涉及的社会现象,值得反思

火烧 2008-08-29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深刻揭露打工阶层生活困境与社会问题,涉及政府腐败、企业压榨等现实议题,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杨海燕注:这是网友写的,是QQ和我联系的,得知这部书出版,便写了评。除此之外,网上还有很多很多这部书的评论,都是网友读过之后,有感而发的。如果需要,可以到网上找。)

第一篇:作者,黑暗中点烯一支烟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涉及的社会现象,值得反思

当时在网上,是经公司同事推荐看的这本书,整整看了一天,看得眼睛发疼,心情无比沉重,久久不能平静。
  在网上见惯了那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作品,对于这种恢宏的现实主义作品,说什么话都是无力的,唯能讲两个字:佩服。
  杨海燕写的是现阶段离乡背井的整个打工阶层的命运,这篇纪实文学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她写了城市外来工如同流浪狗般颠沛流离缺乏尊严遭人歧视极度贫穷的生活(他们有的人因工伤而失去双臂却得不到半点赔偿,有的人得了严重的职业病最终只能等死);写了当今某些政府要员站着茅坑不拉屎不作为胡作为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写了某些执法人员曲解党的方针政策贪赃枉法仗势欺人(比如暂住证计生症及杨海燕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某些私企老板漠视法律唯利是图泯灭人性残无人道;写了道德沦丧后的社会人性的扭曲,写了无数现阶段一直存在的某些社会痼疾,她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她说出了所有打工者及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的心声,她的文笔如同日记般行云流水,她能在波澜不惊中荡起起伏不平的巨浪,从头至尾能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随着她的视角不断地延伸,该走时就走该停时就停,且收放自如张驰有度。作品真实感人,同时目光犀利,时时在思索着,透彻着人世间的无尽沧桑。
  小说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不过我觉得她的现实人生写得比路遥更深刻,也更残酷。也就是因为小说现实、深刻,才招致封帖并拖延至两年后的今天才出版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部叫《外来妹》的电视剧风靡全国,其实像《外来妹》中的那个老板何其少见,实乃万中挑一呵,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他不靠残酷压榨工人就无法赚钱(但压榨也应该有个度数),真正的现实绝非电视所说的那么美满和谐,本作品中写的才是真正残酷的现实。我想,如果杨海燕写上一二个“好老板”几位好“公仆”,说上一些媚俗的话,对某些现状揭露出不那么深刻,恐怕就可以出版了。
  忽然想起这几年的教改,语文教科书把《包身工》、《雷雨》、《纪念刘和珍君》都撤下来了。真正关注民生与百姓权利的好文章撤了。撤下了对下层百姓与普通工人的关注,撤下了一些警醒人心的名句。比如鲁迅就说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
  
  整个中国,十几亿的农民还是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每年依然有无数打工者在各个城市中拼死拼活或者四处流浪。杨海燕所提的种种社会现状,难道不值得当权者的深思吗?

这个长篇有段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亮光厂不会因许娟的离去失去什么,也不会因石辉的受伤而改变什么!亮光厂之所以不在乎他们,就是因为不断地有春草,有我,有许许多多象我们一样贫穷而吃苦耐劳的人。我们榨干自己宝贵的青春和血汗,只为换来一把足以活命的青草!我们养肥了老板,养富了东莞,得到的却是生命被陌视,尊严被践踏!

第二篇:作者,秋千月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己经超越《平凡的世界》

相信所有看过这两本书的人,都会和我产生同样的想法:《我是一朵飘零的花》是当代版的《平凡的世界》,甚至,超越了《平凡的世界》!

曾经沉浸于《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所承受的苦难中,久久不能平静,无法释怀,谁人能承担这严酷的身心折磨与生存环境;如今,杨海燕以比孙少平更年少的年纪,承担了更加让人心酸落泪的苦难与折磨。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身为农村青年,却不屈服于命动的精神和志气。他不断地和命运抗争,但最后,理想和激情被生活泯灭,他被迫接受了命运的安排,默默地当他的矿工。这在那个时代,从一个农民到矿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己经知道,很多事情,仅有理想和激情是不够的。年轻时奋力想挣脱的命运之手,到最后还是会牢牢的扼着他的咽喉。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本书也总算是石破天惊,至少敢于触及现实中的种种真实情况。但,很遗憾,因为作者受其思想局限,对于当时的不合理体制,并没有提出批判和揭露,而是生硬地为那种不合理的体制辩护,必然走向真实的反面,从而使作品的力量削弱。虽然这本书不是主旋律作品,但却犯了主旋律作品的通病,致使这本书没有走上更高的高度,仅仅到此为止了。
  所以,虽然这本书的积极意义还是毋需置疑的,但终将被更有思想的更传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所超越。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发现有一本书超越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就是房忆萝的《我是一朵飘零的花》。

房忆萝并不是一个专业作家,在这点,和路遥相比,她有先天不足。但文贵真实,才有生命力,哪怕粗糙。

杨海燕也是高中毕业,突来横祸使她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只好南下打工。其实上了大学又如何,在她的笔下,很多人读了大学依然不能改变命运。打工是拿命赚钱,多少人魂断他乡。微薄的工资不能在城里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为城市奉献了青春年华,但繁华的城市并不属于他们,他们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虽然他们奋斗了,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命运。他们留不下任何希望,二十年后的杨海燕还在重复着孙少平走过的路。

虽然如此,对于体制的不合理及诸多社会的丑恶现象,房忆萝却给予了大胆的揭露与批判。虽为身为弱小女子,她却能站在一定高度看待诸多社会问题,正是因为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刻的批判意识,才成就了《花》这样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刻有力反应当代社会现实的伟大并足以传世的作品!

如果没有出身农村或经历过贫穷,是不能理解杨海燕的。多数人的感受,是同情、怜悯、甚至对作者勇气和毅力的钦佩,但是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
  我理解,所以我认为《我是一朵飘零的花》超越了《平凡的世界》!

第四篇:作者,荷风田田

《我是一朵飘零的花》,到底是自传还是小说?

刚看到这个帖,花了三天上班的时候看完。
  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缠这是自传还是小说,我记得以前看到过一句话(原话忘记了,大意是),小说,只有小说两个字是假的。我想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那肯定是有群众基础的。以前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却像皇帝的新衣一样没人点破。而敢于站出来的人还要受到种种漫骂指责。现在也想通了,立场不同而已....指望那些剥削别人的不要恶毒的攻击不吝于与虎谋皮。
  
  我出生在距上海不足100KM的苏南小城,看了东莞的那些治安简直不感想象。我惊讶的不是有抢劫杀人,因为只要有阳光的地方总会有黑暗,不会有例外。令我吃惊的是一切都是赤裸襟的明枪明杀,道德、王法在这片土地上寸步难行,人性为了金钱已经退化成了原始人。总有广东人辩解说东莞治安差是因为外地人多,那么说说我知道的一个苏南小镇吧,本、外地人比是1:5,基本上镇中心工厂周边的村子外地人的人数远超本地人数倍,不可否认这么多外来人员流入治安是不如以前,背后小偷小摸杀人的不是没有。但从来没发生过一起敢光明正大明偷明抢的,也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是我们不能理解不能想象也决不容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另外关于暂住证制度我还是从文中才知道的,在我们这边没有听说过哪个外地的要办的,只是今年似乎看到警察晚上拿着档案袋来(现在想想估计是让他们办暂住证的),气氛也是很融洽的。我只身在上海一年多也从不知道暂住证是什么东西,上海总比你们东莞外地人多吧,全国各地都有,我就认识不少甘肃辽宁西藏的朋友。为什么人家的治安就没这么乱呢?以前提到广东总有人攻击说是文化沙漠,现在我终于了解到他的含义了。
  
  如果东莞真是这个样子,我还是劝打工朋友们来长三角吧。说我是长三角网特就特一回吧,呵呵。老实说其实我也不希望这边外地人越来越多,这些年经济是发展了,可惜故乡的宁静是一去不复返了,传统的文化也在外来人员的冲击中越来越淡薄了,到处都是污染,满大街的人却看不到几个本地人的身影,连本地人之间买东西也用普通话了........
  血汗工厂哪里都一样,只是这里不会有明偷明抢,不会有飞车党,不会有卖猪仔,不会有谁半夜砸门查暂住证..........

第五篇:作者,主版通告

贾平凹、刘震云、房忆萝同样描写打工者的作品,谁最好?

早在2006年,就在天涯杂谈看到《我是一朵飘零的花》,那时候叫《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想必后来改名,是有不得己的苦衷。整整两年,从天涯追到新浪,无数次被感动着。看了作者的描述,再对照自己的身边的打工妹,真是一模一样啊。所以,这次一在群里听说出书了,赶紧在淘宝上买了一本,虽然身为男子,再看一次,仍然泪流满面。

我也是个文学爱好者,闲暇时也会投几篇豆腐块,虽然没成气候,但对文坛还是很关注。打工文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喧嚣一时,但始终在文学底层挣扎,被人陌视。一方面,打工文学作者的素质普遍偏低,其中以周崇贤、郭海鸿等为代表的打工文学领军人物,普遍只有初高中学历,这无疑限制了打工文学的发展。并且,这些人,是用打工文学做为跳板,一旦有了名气,便立刻脱离底层打工群体,并极力撇清自己和打工文学的关系。就连现在最活跃的打工文学领军人物王十月,虽然足够努力勤奋,奈何天赋和才华欠缺,始终停留在一个固有的水平,得不到提升。还有近年炒得很热的郑小琼,红得也是不明不白,她那样水平的诗歌,在珠三角打工文学作者中一抓一大把。人红作品不红,用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了。更不要说,她现在成了政府树立的一个典型,看她最近的访谈,己经完全占在政府的层面上讲话了,完全脱离了打工群体;另一方面,学历稍高的打工群体,又不愿意写这种作品,即便写了,因为没有这种痛苦的生活经历,也写得不到位。

不过最近几年,这一现象似乎有了改观。那就是,打工文学,不再是打工者的专利,文坛大腕贾平凹、刘震云等人,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了。

贾平凹写了《高兴》。共20余万字,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进城拾荒的农民刘高兴先是将自己的一颗肾卖给了城里人,随后又与同乡五富来到城里拾破烂。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即与刘高兴发生恋情的妓女孟荑纯。妓女与刘高兴虽产生了爱情,但他们注定不可能走到一起。这是一个悲剧结局的故事。

刘震云写了《我叫刘跃进》。同样是二十余万字, 小说同样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刘跃进是个厨子,他丢了一个包;在找包的过程中,又捡到一个包;包里的秘密,牵涉到上层社会的几条人命,许多人又开始找刘跃进。犹如一只羊,在羊群里遇到点倒霉事,无意间闯进了狼群里,因为这只羊的到来,几头狼自杀了。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将这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贾平凹和刘震云,都是五十年代生人,可以说是当今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两位作家,和房忆萝完全是两个辈份的人,但这三人,却不约而同使用第一人称写作,并且是相同的题材。不同的是,贾所描写的,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代表,贾描写的,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代表,而房忆萝描写的,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代表。

虽然前两位都是文学大腕,但从作品的全面性与深刻性来看,却以房忆萝描写的最有出色!这不仅是因为,前两者的字数,只是《花》的三分之一,他们洋洋洒洒的二十万字,也只能是《花》的一个很小的场景;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描写的生活,离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读完这两部作品,未免让人感到隔靴骚痒。而房忆萝所描写的《花》,却是她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作品来看,虽然她对人物时间事件可能做了一些取舍,但每个看过并经历过的读者,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即便是没有经历过的读者,也感同身受!我坚信,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好的文学作品,是把握时代脉博。即使是虚构的小说,也需要真实的情感的。何况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任何小说家也虚构不出真实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之下就可以见高低。因为各种道德价值之间本来就是相互对立的,对于主流作家更是如此,坚持了这一个,就不可能坚持那一个。所以贾平凹和刘震云虽然贵为文坛前辈,但不能不承认,他们老了,老得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更重要的是,即便他们以往的作品,也是更注重文学性,并不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

    而真正的作家,是有责任的。一个作家要反映时代,得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千世界是人的真实生存状态。而现实因为鲜活,因为真实,才会让文字显得更生动,更有生命力,读者读起来更有兴趣。  

只有这样,作家才算是表现了他的勇气、尽了他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普通打工妹房忆萝是真正的作家,而贾平凹和刘震云,只能算是靠文学赚地位和钱的普通文人而己。

第六篇:作者,逍遥悠

没在东莞生活过的人,都给我闭嘴!

看过《我是一朵飘零的花》,心中颇多感慨。

很多年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动,很多年没有如这篇文章带来这么多的感慨。我93年来到了东莞,比海燕幸运些,但也经历过大多数海燕经历过的事情。看见有些网友怀疑文章的真实性,我相信,只要是前几年在东莞生活的的外来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经历。我们真的要感谢孙志刚,不是孙志刚用生命作出代价,也许我们现在还在忍受着因为暂住证给我们带来的侮辱。东莞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外来工的血泪!繁华的东莞下面,不知有多少外来工的辛酸?
  真的不敢回想这些年在东莞的生活,那是个赤裸裸的剥削社会(现在?),资本家与政府勾结,警察与劫匪勾结,治安队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劫,外来工的血泪养着贪婪的资本家,腐败的官员,养着如寄生虫样的本地人(恕我的不敬,靠着分红就能过着比外来工好百倍生活的本地人是不是寄生虫?)。
  真的感谢海燕的文章,感谢你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希望你的文章能像一篇战斗檄文,能像一面镜子,能让所有的有良知的国人看到,能让我们的政府知道!

海燕的文章不是夸张,这是事实!!很多的事情现在也天天发生在东莞这片罪恶的土地上!!是不是真的发生在杨海燕身上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在东莞以至珠三角这个以三来一补加工业著称的地区,那些农民工的血泪史。正是他们的血汗承载着这个地区的繁荣。  

现实主义作品的震憾力就是在深重的灾难中或在残酷的生存中给人们以积极的思考。   这是个风花雪月,无病呻吟,小鸟依人,繁华浮躁的时代,人们习惯于繁荣、靓丽、大富大贵,大团圆的结局。可我们的确还需要这样的作品来告诉打工一族,警示那些为富不仁,自命不凡的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部作品一是在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二是唤起当地政府的反思,反思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了,外来务工的环境有没有跟上,不可否认现在和以前相比是有一些改善,但改善的还有许许多多,比方我在东莞奋斗了十几年,我们是搞技术的,可始终没有归属感,孩子们上学是高费,可最终上高中或高考还得回到自己的老家,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根本就不认识家乡了,因为他们在东莞出生,东莞长大,东莞上学,他们回到家乡也是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地和东莞沿海城市的某些教材根本就不一样,叫他们怎么去适应家乡的高考?如果在东莞考试只能考个技校或职校,这对我们公平吗?对我们的下一代公平吗?别忘了东莞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这是东莞市政府也经常在口头上提到过的。
  看了楼主的纪实小说,回忆起十多年来在东莞遇到的种种不公,感慨万千,也许言辞有些过激。请东莞市政府的有关天涯网友谅解!
  非常期待这个作品继续下去。。。

(杨海燕注:下面这两篇,是我从天涯贴子内的一位读者的回贴中抄下来的。在这个贴子网上连载过程中,几乎一面倒是支持的声音,但有极个别的,没有到过东莞的人,他们无法理解这种生活,他们甚至连卫生证和健康证的完全不同都不知道,只能说他们真的是无法理解这种生活,只能从表相上来看事情,站在一定的道德致高点上,我想,这也是某部分人的代表吧。当时摘抄的时候,没有写上他们的网名,如果需要,我可以到天涯贴内找到的。)

第一篇:《我是一朵飘零的花》,简直是垃圾

还什么劳动法什么养老金什么福利金了,CAO,你老爸死了都没想到什么法什么法你出门就一个月就知道什么法什么法了?
  
  还有就是谁取了这个女人一定会衰十年,不信看下,她一出门就把这里最黑暗的东西都经历了,人总不可能衰成这样吧,汗
  
  
  还有就是写得不怎么样,我就不信那街边的东西那么难吃,还有就是工资说才有一百多的,鬼啊,哪有可能这么低的,随便也有三百左右吧,哪有可能一百多块钱一个月的
  
  还有就是她好像很看不起比她低一点的人,还有就是全世界的人都要对她好,不然她就对人家有看法,说什么那个赵小姐还是谁是老板包养的,老板长怎么样怎么样,又不说你是怎么样怎么样,如果老板没能力开个厂的话他长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
  
  你九几年毕业的?我就不信连一点的电脑智识都没有,没见过猪跑总吃过猪肉吧,电脑的图像总看过吧,电视总知道吧
  
  她好像一个很是有偏见的人那样,什么都是以自己的眼光看怎么样就怎么样,
  
  卫生证是什么?我好像没听说过,是健康证吧
  
  还有就是她坐车是从广州来的,在广州那里的野鸡车不干东莞事吧,如果东莞的话,我觉得常平火车站那里有这样的事有可能,到虎门这边一般不可能,乱收费就有可能
  
  总之这样的人,不看也罢,影响情绪,拿自己是一个弱者的地位来诉说自己的经历用鄙视的眼光看自己的同事以及那些保安,保安就不是人吗?如果你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时候你就不会这样?你都说了做没几天就开始烦了,人家保安做久了不烦吗?带着点情绪说话做事就不可以吗?只有她才可以这样?
  
  不要以为地球少了一个你就不会转了,不要以为谁都要对你好,人家因为带了一点情绪对你,你就把人家看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想想你对人家怎么样,你对人家有什么贡献,这样心里可能会平衡点吧
  
  即使你是大山里走出来的人,我对你文章开头写的那些一点都不同情,反而有点欢兴,这样的人就是要经过这样的经历才知道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什么东西~

第二篇:杨海燕不配以打工妹自居,纯粹是吸引眼球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名字应该叫《我的东莞打工生活实录》而不要在前面冠以《东莞打工妹生存状况实录》好象你经历过什么调查一样.不要标榜以东莞打工妹自居,吸引别人的眼球。    
  其实你的文章里面写的,也就是你自己在家里面的悲惨经历和在外面打工的时候遇到的不公平的待遇。文中的你觉得你的不幸都是整个社会造成的,对社会和社会上的触到的人充满了深深的敌意和抵触,文中的你多次表示对当权阶级的痛恨,和对同是打工兄弟姐妹的轻视。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我分析你的内心:由于你家中的变故而不得不和她们(打工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然而你的内心是矛盾的,觉得你本不是属于她们中的一群人,自己可是拿到大学通知书的人,而且还是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现在却和他们在一起,机器一样的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和平凡的人生。你的心里觉得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让自己走到这一步。自己原本属于象牙塔,有着诗情话意的生活和五彩斑斓的人生。说句实话,你从心地看不起打工的兄弟姐妹们,你不屑与身边的人为伍!
    
  然而活生生的现实摆在你的面前,你无法逃脱宿命,缺又愈罢不能,不地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从这个意义上讲,你不陪做一个打工妹!!你根本就没有资格!!要让别人看的起自己,先要自己看的起自己!!
    
  你怀有一颗复仇的心,来到了东莞,来到这个自以为是“杀父仇人”所藏身的城市,寻找该死的仇人和复仇的机会,你觉得自己能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全是拜他所“赐”,然而你自觉得低贱的身份和这个陌生繁华而又充满无数凶险的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自己何时才能出人头地,杀父之仇何时才能报。。。。。。你无助的绝望,而又满怀侥幸,以为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他,我不得不怀疑你的天真!不的不承认,你是一个聪明坚强的女孩,从你从治安队员老廖手里成功逃脱,以及受马课长的重用可以看出。你不但聪明而且有计。。。。。但你的聪明和心计完全可以有另一番作为!!
    
  其实你应该看到,比你悲惨的人多了,文中的石辉和他老婆,他们不是一对苦命的鸳鸯吗?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瞬间化成了泡影,人生因此而改变,苦难无助的他们通过下跪和哭求,希望能得到对自己除了身体以外的一点点补助,然而黑心,贪婪的资本家,并没有因为他们的下跪和哭求而产生一点点怜悯。同厂的工友为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得不在老板的威严下妥协。也许在他们心里,有的只是对石辉的祝福吧!!而你呢?表现出来的只有冷漠和无奈就不奇怪啦!!

因此你根本不配做一个打工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