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招聘”折射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8月15日,网友爆料,称“山东枣庄市高新区2011年招聘教师,竟然要求父母都是干部。”对于网友质疑的为何招聘条件中要求考生父母必须是干部人员,高新区教育局当天回应称,“高新区以前很穷,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那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让他们的子女报考,也是他们享受的权利” 据《羊城晚报》
招聘教师竟然成了“拼爹游戏”,真是令人大跌眼镜。恐怕这就是传说中的“萝卜招聘”了,在这样的招聘当中,才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应聘者父母的权势地位如何?非干部子女、亲属很早的就被排除在职位之外了。如此这般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的招聘,被网友比喻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招聘”,实在是形象的很。
如此明显的“萝卜招聘”自然会引来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在强烈的质疑声中,有关单位巍然不动,淡定得很。人家明白的告诉你,“萝卜招聘”又如何?玩不起你就别玩,人家的爹妈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人家的儿子当然也必须得取得这样给社会做“贡献”的机会了。所谓子承父业,既然没有这样的爹妈,你还指望着进单位,做贡献,一群刁民,想象力未免过于丰富了吧?
可是被媒体盯上之后,总需要解释解释吧,但怎么解释却是大有技巧。回应媒体的时候假如一不小心说错了话,比如说出“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的王勇平部长,可就真的成为了一出悲剧了,虽然没有“就地免职”,可是时过不到一月,却还是被调离了工作岗位,不管怎么着算是为为自己说错话吃了瓜落,给公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你再看看人家这高新区教育局这回应的多么大义凛然,既没有一般部门发言人应对媒体时的的支支吾吾、遮遮掩掩,也没有不负责任的说这是“一个奇迹”。本着务实的态度,人家明确的讲,这就是为了照顾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你们局外人就别动这份心思了。态度之端正、言语之恳切,实为有关部门应对舆论时的典范。
站在高新区教育局的立场上,这样的说辞自然是没错的。因为在人家看来,做出贡献的只可能是干部,所以理当优待。更何况自己也是干部,保不齐自己的子女就有可能因为这次招聘得利,怎么可能打自己的脸,到手的好处送回去?可是高新区教育局如果也要求公众也这么看,未必有点过于低估人民群众的智商了,难道人民群众就没有为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吗?有时间最好去学习一下政治课本,毛主席的话掷地有声“一切历史都是人民中创造的”,更何况一个区区的高新区?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为高新区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就该享受优先招聘的权力,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设想有朝一日市长的儿子接着还是市长、县长的儿子还当县长呢?干部的儿子当干部,工人的儿子当工人,农民的儿子当农民这恐怕正是有些人乐于看到的。
权力世袭、地位世袭、财富世袭、当然了最后贫穷也是世袭的。
这恐怕就是某些人的真实想法了,可是却见不得光,所以才费劲心机的找出千般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无论是怎么荒唐的一个事实,总有人拿一些更为荒唐的逻辑来搪塞公众的诘问。如果按照高新区教育局逻辑,如果做出贡献就要如此回报的话,那么我们的人民群众应该怎么回报呢?高新区教育局为什么不为普通民众设置这样的招聘呢?
当一个社会连选拔人才的机制都充满着不公和内幕的话,的确是很令人忧心忡忡的。选拔才不靠才德,而爹妈,这无疑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当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才能无法取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反而受困于家庭出身的影响,处处受到歧视;当一个人通过教育和学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处处受到命运的嘲弄;奋斗和拼搏被人为的设置障碍,激情和梦想不得不天天面对黑幕和不公,我们的社会渐渐的会变成一滩死水,毫无生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都无法承受这样的伤痛。
不幸的是,从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事件上,我正看到这样的嘲讽变成现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