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在清华讲三农:贫穷的制度因素
李昌平在清华讲三农:贫穷的制度因素
刚刚结束的讲座使我心潮久久难以平静。这是一次不同凡响、十分难得的讲座,一次真真关切弱势群体、唤起你良心和慈悲的讲座,一次激荡青春理想和追求公平公正的讲座。本次讲座是由乌有之乡与清华大学化工分3联合举办。现场挤满了很多人,不少人站着,就连窗外也有很多人,教室真是太小了!讲座过程中,掌声不断响起,气氛非常的热烈。下面根据我的不太完整的记录,把这次讲座内容简单介绍一下,以与大家共享。
李昌平先是期望,如果今后有更多的清华学子毕业了肯到农村去看一看,去为农村做点事情,他就满意了,他的这次讲座就没白讲了。他说,在农村他的一个深刻感受是,他像酒瓶里的一只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然后他具体展开了主题。
农村的贫穷不能简单归结为农民自身的原因。现在常讲的所谓GDP其实是“垃圾GDP”,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它。山区里过去是伐树开垦,现在不得不反过来植树造林来改善生态了。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政府给补偿,但问题是,政府只补偿5至8年,以后就不管了。农民的土地的权利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我们的制度给了农民什么爱心?主流社会漠视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利益,他们整天喋喋不休,但是没有几句话是为农民而讲,他们很反动,他们在犯错。农村贫穷,农民很苦,农业危险的制度层面的原因共有十八条,分别是:
一、产权制度
样样是国家的,真属于农民的很少。但国家是什么人的呢?什么叫国民?农民是不是国民?但是我们看不到有哪一点农民像国民,农民事实上被排除在国民之外了。电是属于电力部的,电话是属于信息产业部的,等等,收益几乎都是他们的,农民什么都没有。不仅如此,农村的电费比城里高,农村的电话费比城里高……这难道合理吗?你剥夺了农民的应有的产权,分享了本该属于农民的收益,但是还在骂农民懒,骂农民不开化,真是反动透顶!
二、财政制度
中国的财政真不如说是城市财政,财政欠农村太多。
三、社保制度
社会保障不覆盖农民,这是极大的不平等。土地成了农民的最大保障。但是现在,有不少农村人失去了土地,他们怎么生存?他们的人权在哪里?土地承包法现在由30年不变,改成了50年不变,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贵州现在已经有20%多的农民没有土地了,但是一些从农村进了城的干部却还有。
四、金融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这是“人民”的银行。但是,这“人民”里面却不包括农民。城里人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去买房,可以用自己的房子去贷款,农民却不可以。农村有信用社,但是信用社发的是高利贷,比城里高出两倍,而且是当年要还——城里倒是可以30年再还。国家不准农村有自己的金融,农村里的资金是在大量往城里流,否则,农村不缺少投资。
五、税收制度
税收在农村有合法的、不合法的,就是合法的税收对农民也是很重的。现在,税收比例是8.4%,但剔除一些非农收入因素,比例就高达20%多。
六、资源配置制度
比如,扶贫资源的配置问题就很严重。每年国家有几百个亿去扶贫,加上地方资金,扶贫资金有三四百亿,但是使用效率如何?相当差。例如,由民间组织来搞,就可以7万元修26公里的公路。但是,同样的路,政府就要用200万之多。真是,有权的人相信权力来配置资源,有钱的人相信市场来配置资源。但请问,市场是不是唯一的呢?政府的作用是不是唯一的呢?
我们如果能够很好地配置农村的劳动力,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建设出来一个新乡村。农村里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去干,农村里有大量的人没有事情干。我们可以积极利用民间组织去更好配置农村资源,去干更大的事情。不管你是什么著名经济学家,还是什么某某专家、学者、教授,你找不到把中国农村劳动力利用起来的办法,你还谈什么三农问题?你还谈什么中国问题?那是放屁!!!
教育资源在农村的配置也非常不合理。98%教育资源在城里,农村教育面临很大困境。教育到底给了农村学生什么?农村为教育支付的成本很高,每个农村学子都不得不考虑收回成本。但是能收得回来吗?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农村人才在不断流失。贫困地区小学学费80元,初中1200元,到了高中,就是至少1500元。高中学校捞钱很有一法,就是故意把入学分数提得高高的,达到分数要求的人很少,达不到怎么办呢?花钱买,缺1分,就要你1000元。
兰州一个地方,回族人的子女多不读书,他们很有钱,他们认为他们很有钱是因为不读书,因为读书没有用,读书了反而更穷。读了书的人往往后来都做了他们的打工仔,一个月三百块钱工资就可以打发掉。北大一个教授曾经碰到过一个卖北大假文凭的青年,问他为什么干这种违法事。年轻人答道,合法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合法。你们辛辛苦苦上北大不就是为个北大文凭,而且要花很多钱;我呢,帮你搞个北大文凭,不花什么钱。你北大正规培养的高才生都跑到国外去了,我这里走出来的人可都是老老实实留在国内,为本国人民服务。
七、(空缺,李昌平没有讲,可能是忘了,也可能故意不讲)
八、(空缺,原因同上)
九、工资制度
农民工的工资很少很可怜,工资里没有社保福利。城里人的工资就是不一样,享受很多保障。一个农民工每年工资6000至8000元,但是为城市创造价值2万5000元之多。那么,一亿多农民工每年就为城里创造1万多个亿。但是,很多农民工为别人作嫁,自己却连媳妇都找不到。
社科院的房宁教授做过一个相关研究,他说,农村里的美女流失现象很严重,很多到城市里打工的农村姑娘条件够好的话就嫁给城里人了,城里的美女可不想往农村去,农村这是在荒漠化啊!
马克思笔下的资本主义的底线是,要保证能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可是,今天我们的社会,还能叫资本主义社会?农民、农民工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今天已经很难完成了。
十、土地制度
土地说是农民集体所有,但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很好保护。征收土地,买卖土地,这当中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某些人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达到低买高卖的目的。
十一、干部制度
干部提拔一贯走的是上层路线,都是跑步当官。其实很容易买官卖官。官跑得越勤,老百姓的负担就越重。但是权力若是在人民代表大会,那么这些跑官的就要向老百姓送礼了。但能送老百姓什么礼物呢?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现在的推举制度不是很好。我们要的是下面的民主。我们不要“口袋民主”。
十二、法律制度
说是要依法治国,但是你可以看到上访北京的老百姓是那么多,为什么?法不管用!农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几百元,怎么打官司?法律成了奢侈品,穷人用不起。好象我们的法就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我在《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的时候,每天都接十几个农民上访。有个农村人,仗着自己还有点钱,对法院不满,跟法院打官司,十年下来,负债30多万。开封的香火很盛,不是农民愚昧,而是实在没有办法啊。你在农村,你也会成了愚昧的人。
中国农村底层要防止两种非法生存现象存在和滋长,一是为降低生存成本而产生的违法现象,一是所谓的“创收”现象。我在任乡党委书记时,我常笑骂派出所的所谓公安干警们,他们常常为了创收去抓赌、罚款,我骂他们是强盗、婊子、流氓养的!
十三、科技推广制度
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回到农村的很少很少,他们不去农村,他们读大学读硕读博,是为了追求好生活。他们读书付了很大的成本,他们想收回这成本,——回农村可收不回来。因为小农经济支付不起这些“人才”的成本。主流的声音是,我们要让市场来配置技术。但是,在农村是不行的!如果让市场来配置农村技术,那么技术就远离农村;如果让市场来配置农村技术人才,那么技术人才就远离农村;如果让市场来配置农村的资本,那么资本就远离农村。在农村搞市场的结果就是,农村没有技术。
几次乡镇体制改革,都是把找农民要钱的部门加强了,把农民真正需要的部门给弱化了。农民不要的部门却加强了!农技推广部门就是遭到了这样的厄运。我们不在农村好好加强本土的农技部门,却要搞什么“送技术下乡”?不是说送技术下乡不好,而是说我们本末倒置了,我们要固本,我们要纠这个偏。把农技部门推向市场在农村真的行吗?为什么不把农村的技术部门保留下来好好发展呢?为什么不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呢?
十四、市场主体制度
如果说,我们承认农民有市场主体地位,那么,允许资本家成立商会,为什么就不允许农民来成立农会呢?
十五、户籍制度
城市户口可以用来卖钱。农民为了转变自己的身份就要花这个钱。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现实中的对立和矛盾,真是害苦了农民!
十六、招标制度
在山区在贫困地区,今天的招标制度其实是权力和资本互谋的制度,是两三个人的游戏,少数人的游戏。请问,谁去组织招标?招标,就是把99.9%的人排除在外。九十年代的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到八十年代的一半。
十七、监督制度
越来越多的监督部门让我们感到越来越不放心。现在的问题是,谁来监督“监督部门”。银行有银监会,银监会受谁监督?保险、彩票等等很多行业、部门的监督都让人不放心。西安彩票宝马案这样的现象怎么去杜绝它?谁来支付这监督成本?支付监督成本的人又有什么权利呢?一个根本办法是,主权在民的人民民主监督。
十八、代表制度
代表制度恐怕是一切不合理制度的根源。就政治权力来说,现在三个农民才相当于一个城里人。农民缺少代言人,农民没有代言人。主流社会一贯自以为是,他们从来漠视基层人们的权力。我过去一段时间常看所谓的“伤痕文学”,我经常读到这么一句话“浪费了我十年的青春”。你可知道,这句话里面,有个潜台词,就是“农民不是人”。他们去了农村,就觉得是浪费生命,他们鄙视农民,不把农民当受尊重、有尊严的人。我们文化里的这个潜在的东西、潜意识是很害人的,主流社会把读书人当人,没有把农村人也当人。现在通过的土地法是只考虑了城里人的权利,忽视了农村人的应有的权利。立法的人有几个是从农村出来对农民有感情的?!!!你有的,他都应该有!城市人享有的,农村人为什么就不应享有?我们不要玩双重标准!
最后是听者提问,提问的人很多,有些人写纸条递上去,有的人怕自己的纸条没有几率读到,就抢着提问。但还是有不少人没能如愿以偿。两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提问完毕,大家又争着到讲台上去让李昌平先生签名留念。
根据提问及李昌平的作答,我扼要整理如下:
李昌平曾写过《贫困的结构性因素》,在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上发表过,这篇文章跟今晚的主题应是一致的。他说,他今晚在这里的演讲的东西是片面的,不是真理,因为他说的是代表农民利益。他又说,他不诓称代表天下人,这跟一些言必称自己是代表天下的主流,是不同的。他说,仅仅是为着话语权的平衡,他就要为三农问题得到解决而呐喊。干部直选,也出现了买票的现象。选举是可被操纵的。中国农民只信自己选的人,对自己不选的人不买帐。东西方文化是不同的,选举不要照搬西方的模式。他建议某提问者看看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中国土地如果大兼并的话,就会产生未可知的社会大动荡。他说,放农民这只羊,就是为了拔农民的这个毛,这种不平等境况要改变。他问大家,我们怎样才能大大释放农村劳动力的能量?他说自己是个实践工作者,理论政策水平不够,对大家一些问题的回答肯定不能让大家十分满意。他往往是提出问题,而不能够很好解决问题,他恳请在座的清华学子能够为这些问题真正的有效的解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八十年代改革跟九十年代不同的是,八十年代国权向后退民权向前进,九十年代正好相反,违背了改革的逻辑。九十年代农村市场又是权力垄断,倒退了回去。改革有三大步,一放活农民,二放活农村组织,三放活农村基层政府。改革的总的方向是,人民管理下的政府。我们的农村改革只走了大半步。
他说,有时代杂志等西方传媒的记者问他,中国会不会农民起义?中国什么时候农民起来反抗?时代周刊这些西方媒体的问话别有用心,他们不乏恶意,他们往往有着仇华情绪。李昌平很干净利落地回答说,不会的!中国不会再有农民起义!中国农民闹革命的历史已经远去,不会再来了!原因有:一,农民没有了革命的目标。以前是打土豪分田地,现在有田了……二,农民没有了武装的资源。现在农村连鸟枪都要没收。三,农民没有财政金融。搞革命是要用很多钱的!四,农村没有了精英资源。今天的陈胜、吴广看到,在农村搞革命到头来也只不过是过上城市一般的好日子,与其掉脑袋不如先到城市里享受享受,精英都往城里跑了!五,没有组织资源。你看今天农村真是散沙一片啊,农会都不准搞,你说还有什么组织?六,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民依然相信共产党。
李昌平先生后来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以方便清华的学子们跟他更多的交流,他希望同学们搞的一些调查资料能多给他拜读,他最喜欢这样的东西。同时,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专业2003级的同学也把他们的公共电子邮箱留给了在座的各位:[email protected],希望喜欢听讲座的人多跟他们联系,他们以后还会举办其它有意义的讲座活动等。
在清华第二教学楼,在今晚七点半到将近十点钟的这段时间里,我是那么的兴奋和专注。今天的讲座很有价值,听的人有学生、教师、记者、公司职员,有清华的,也有外校的,教室不够大,里面早被挤得水泄不通,还有很多想听的人进不来只好放弃了。建议,以后要在更大更大的教室或其它大的场所举办这样的演讲。如果有一个大的会场可以免费供公民发表自由演讲,那么该多好啊!
乌有之乡追求平等公正、奉献社会公益的精神,我是十分的尊重和推崇的。乌有之乡网站www.wyzxwyzx.com是我最喜欢上的网站之一,正如我的一位记者朋友所说,乌有之乡网站里的文章都是很关切现实的,是很关心老百姓的,这是一个很有思想性的专业性的网站,是你从别的地方很难看到这么多好文章的一个网站。我在想,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社会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乌有之乡的崇高事业更快发展壮大。
如上关于李昌平所讲内容,是根据我的部分记录以及我的“想当然”而形成的,可能有些语句并不是李昌平本来的意思。但我尽量原本照录,尊重原意。我是真诚的,我不乱说一句话,不讲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倘若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恳请李昌平先生理解和包涵,也恳请读者朋友们痛快指正。
黄山松有感于2004年10月29日夜北航明正居
黄山松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