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一个矿区社会生活的实地调查——管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火烧 2004-10-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揭露矿区生活困境与矿难背后的社会问题,探讨东北振兴与国企改革对工人生活的影响,涉及退休金斗争、买断工龄及下岗工人现状等关键议题。

为纪念河南矿难--新"安源"频现而作
一个矿区社会生活的实地调查--管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作者:农民丙


题  记

    想象一下吧,这里的各类生命正游走在令人窒息的氛围中,因为近几日,这里又有百多人葬身于中原大地的矿井下。血的味道,弥漫在每个角落,令人无法呼吸。
    我的朋友们,你们现在能感到正义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在浑身颤抖吗?亲人的泪在不断地流,可冲刷不掉你脸上的血污和粉尘;亲人的怒火在燃烧,却无法驱赶这无边无际、坚硬无比的黑暗!罪恶使善良的心不断发抖,不断颤栗!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一定望见白发苍苍的妈妈早已起床在等你归来,对吗?可从此你再也体会不到妈妈的关切、妻子的叮咛、孩子的眷恋!为了温饱而忙碌,却要时刻以鲜血的生命为代价,这是怎样的非人间!!人间暖暖的风吹着你大片大片的血,荡开来!是你们的血肉烘托了这酒绿灯红、这金迷纸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盛世的欢歌还在吟唱,今天就是好日子,明天就进入新时代,可这却需要的你的鲜血浸润。

出离愤怒,结合年初的实地调查,白描黑龙江省一个煤炭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地级市的矿区生活和东北振兴的思路,看看矿难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社会基本状况

1.水深火热:
    在矿区,在一定范围内,人民的生活不是水深火热,也是及其艰难的;非常害怕生病,害怕出意外。生了病就得等着,靠着,等到然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亮色。
A.老工人
    为退休金而斗争:退休老职工们为讨退休金进行了很多次的"斗争"。很团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们静坐,他们拦截火车,受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

以老养儿:
    以前讲"养儿防老",现在是老了还得养儿子一家甚至女儿一家,这是多么扭曲的社会现象。

B.年青工人
买断工龄:
    被通知来领钱,不知所以就签了字,所有的事情都是绝对不透明的,工人收了钱之后,就和谁都没有关系了。几十年的工龄就值一、两万块钱。没人不来领这一笔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巨款的钱,因为生活是实在是太困难了,生老病死的事,使这些下岗工人没有了任何"维权"的意识。谁敢有所异议?无产阶级专政对他们来说,是毫不留情的。
    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办法就是暴力,从不诉诸法律和公检法部门,叫做同归于尽,类似于"911"。买断工龄之后,一少部分人继续留下,成为雇佣工人,大部人或流动到外地或到个体小煤窑为老板挖煤,少数人成为黑社会的一员。在媒体上经常看到东北人在全国各地作案,究其原因,还是与国企改革改成这个样子有关,因为我所认识的罪犯都是下岗工人。

3. 官员奢华:
    多基层干部只关心国企改制会不会有自己一份;关心自己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谋求升职;关心如何把子女送到国外。住着的房子,装修豪华得很,谁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沆瀣一气,官黑勾结,黑得全国瞠目。

4.暴力弥漫:
    贫苦的百姓从来就认为自己的困境不是天灾,恰恰是人祸造成的。但没有人知道这人祸什么时候才能过去。治安形势不断恶化,社会上充满了戾气和暴力、不信任和火药味。

5.社会道德水准下降:
   笑贫不笑娼。男成盗女成娼,这是个非常悲惨的事情。网上有一个说法,说东北上空飘着一片绿帽子,确实如此,白天老婆是自己的,晚上就是别人的了。

6.教育被摧毁:
   最令人痛心的是,基础教育事业受到巨大打击,教育真正贯彻被产业化了。教育质量空前落后,国企以前的学校大都被取消,有的正在酝酿个人购买。下岗职工的下一代绝大部分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这些孩子连小学都上不起了。
   在现在所有制格局下,这些下岗职工的子女都是未来的继续被剥削的劳动力,但这批独生子从各个方面都不及父母,父母多少有些技术,受过国企的训练,有道德感,而这些孩子从各个方面被边缘化了,再过10年,这批孩子中的绝大数都会成长为流氓无产者、无业者,
  当地政府官员认为,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是改革的必然的代价,尽管谁都不知道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认为这是中央的精神。

7.两极分化:
    社会基本结构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或可以说社会基本上两极分化了。一极是贫困的积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这不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而是国有生产资料积聚在个人手里成为合法财产而造成分化。
    温总理在去年12月访美期间,前往哈佛大学发表了演讲,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我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现阶段,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和短缺的资本,劳动力的供应是十分充裕的,不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他们就有可能陷入像狄更斯所描述的那种痛苦的经历,不切实保护公民的财权的权利,就难以积累和吸引宝贵的资本,因此,中国政府致力于两个保护:一个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力,一个是保护财产权利,既要保护公有财产又要保护私人财产,关于这一点,中国的法律已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且付诸实际,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推动中国的人权进步,两者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
    温总理在这里所提到的两个保护,在这一矿区,实际情况是,政府扎扎实实地实现了其中的一点:就是保护资本的权力,扎扎实实地伤害了劳动的权利,资本的一方得到了无以附加的支持和保护,在地方官员看来,保护资本的利益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
    官员们自觉地站到了资本的一边。所以在社会基本结构上,很多工人都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大家从东北发生的各种案件中可以感觉到,就是官员等于资本家等于黑社会,很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温总理还说,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发展自己的正确道路,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尊重和保障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
    通过和老工人、年青工人的接触,他们追求幸福的的自由就是要有保证国企不被卖掉的自由,自己生活有保障的自由,这个自由恰恰是目前国企改革思路所要坚决改掉的。
    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温总讲话中所提到的狄更斯小说中的现象,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在那里社会保障等名词绝对只是口号,因为没有国企,就没人愿交税,财政没钱,就没有社会保障。
    现实表明了这样一点,政府如果确实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保护的是什么权利呢?是保护了部分劳工的受剥削的权利,因为大量工人连让人剥削的权利都没有。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就业状况下,已经就业的工人所遭受到的剥削程度该是多么的严酷。以前大家差不多都能就业,现在差不多都就不了业,为什么?是因为一个人要吃1万个人的饭,以前干部只吃2、3个工人的饭,现在,干部恨不得把地球都吞掉,哪里还有什么就业机会?可以看出,什么样的改革方式最能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大卫·科兹说苏联的巨变是来自上层的革命,东北的的国企改革确实是来自那个范围内的上层,矿山广大百姓只是没有发言权的沉默羔羊。

8.富裕的小煤窑:

    小煤窑和国有矿私有化后采的是国有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用的是以前国企的设备(设备老化的说法,在那里颇为可疑,私有化后,没人更换过本人多少年就见到过的基本设备),用着少量国企的熟练工人,拿着优惠政策,稳稳当当地赚着自己的钱,这种好事天下难找。
    现在小煤窑的条件是怎样的呢?大家都看过《刘少奇在安源》的电影,讲安源路矿大罢工,其中描述的当时矿井的恶劣条件远比现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煤窑的条件强出许多。我是专门参观过的。其恶劣程度是很难想象的。群死群伤缕见不鲜,邻居大爷大妈都说,什么都贵,就人命不值钱;资本家对工人剥削是绝对残酷的,去年底,国际劳工组织呼吁不从中国出口煤炭,因为中国煤炭沾染了太多的鲜血,事实不断验证着这一结论。
    国有矿枯竭了,但归个人后还源源不断地出煤,10年前就说没有煤了,10年后还在发大财;国有矿周边的小煤窑遍布,掘地10米就有煤,到底枯不枯竭?
    《经济日报》2004年1月10日报道了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消息,该办法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设定了八大"禁区",并发表评论员文章,题目是《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规范》,文章指出:最近,一些地方将国有企业改制简单演绎为一个"卖"字,这种做法必须纠正。有些地方和部门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有进有退片面理解为"国退民进"、"中央进、地方退",或者"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有的则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一卖了之,甚至对国有资产低估、压价,在产权市场中搞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不能妥善安置职工,社会保障工作不到位;还有些地方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很高,但采用了下指标、限时间、赶进度的行政办法。
这又是一个属于"事后诸葛亮"的文件,只能给人以开脱责任的感觉。事情发生了,有了后果了,才说我不知道啊!

振兴思路:

    黑省委工作会议指出: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千差距、万差距,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要在思想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在行动上,不断实践创新,勇于打破陈规,闯出新路。
省委书记在最近的一个谈话中说,黑龙江振兴的障碍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资产比重大,体制创新任务艰巨;目前国企改革的重点是退出纯国有,分离企业办社会。
市委、市政府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
    1."退出纯国有"(即不允许有纯粹国有的企业纯在);
    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营资本,采取转让、出售,出租代购、股份制改造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推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如果有世界500强来买我们的国企,可以把企业无偿转让。

    从以上做法看,振兴东北的基本思路就是出卖和赠送国企、消灭国有经济。但实际上"振兴老工业基地"把国企当作振兴的第一障碍,是把"革命"的对象搞错了。也就是说,目前,东北地区经济落后,企业不景气,绝对不是国企太多的缘故。在新一届政府提出振兴东北时,这个地级市的国企已经私有化得所剩无几,而且这个过程好多年就开始了,现在再把东北经济的落后归咎于国企,就太不实事求是了,因为已经没有多少国企了,这到底是不了解情况还是有什么阴谋,着实令人困惑。
这里的国有矿山的产权改革是在1991、92年以后开始的。从那时起工人的生活水平、精神状态就下滑了。国有矿山管理开始混乱,人心浮动,大批企业管理者开始同官员勾结起来,流失国有资产。
    不要说振兴,要想日子好过些,现在应该通过让私有化了的国企的老板交税,通过惩治腐败,来改变东北的经济状况,而不是再改什么凋零得差不多的国企的产权结构。之所以会仍然认为国企在拉经济腾飞的后腿,是因为实际上已经归个人的企业还挂着国企的名义,这是个很特殊现象。
    老工人们认为国企搞不好是因为有人就不想把它搞好,说大家都想发财,想让自己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于是企业的干部利用权力侵占国有资产,职工在干部的带动下,也小偷小摸。但职工们的小偷小摸的行为,恰恰是由于企业不想办学校、办医院了,要逐渐归个人所有,广大职工感觉到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就要结束了,但又无法改变企业一步步被私有的命运,只能先把企业的一点原材料偷回家。在这个过程中,绝对没有政策说,国有企业要归个人,但10多年前,所有与企业有关系的人都这么认为。
所以说,这里的国企私有化取向改革进行得很早,也很彻底,现在出台国企改革的系列政策只能起到为已经私有化的企业做法律和政策上的认同。
可以总结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等于国企产权改革就等于"靓女先送"就等于无偿的私有化就等于到处流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