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房地产热是经济泡沫与民生的双重灾难

火烧 2009-10-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指出当前房地产热是经济泡沫与民生双重灾难,房价暴涨背后是投资投机需求主导,导致居住属性丧失,成为资本逐利工具,同时房地产成为经济唯一支柱,泡沫风险加剧。

当前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舆论颇多,高房价的泡沫论、城市化的土地稀缺性论、二元社会论、丈母娘需求论、未婚女青年推高房价轮、二奶推高房价论、房地产拯救中国论、老百姓太有钱论、富人投资推高房价论、通胀预期论、货币贬值论、人民币升值论、经济中心论、地王效应论、支柱产业论,进而到保险资金入市论、海外热钱论等等,几乎所有论述都是为推动房价上涨而来。

事实上如前面所说的所有论点一致,房价在近十年时间内,的确是在涨,而且是暴涨,一线城市中心区域的房价,十年来涨幅超过十几倍到几十倍的例子多如牛毛,整个城市的房价也同样在每年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十的涨,最为突出的就是2003年、2005年与2007年同2009年,这几年的房价变化是严重影响到当前及今后房地产业的几年,也是政策对房地产业贡献最大的几年。

2009年的房地产异常火爆,深圳的房价不到一年时间内上涨90%,温州市内的房价平均接近30000,上海松江、闵行、青浦、宝山等地的房价一年内上涨超60%,北京很多新盘的房价一年时间涨幅接近1倍,其他许多城市的房价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出现50%以上涨幅的加速暴涨。而从1月到9月份真实的楼市交易量中,投资与投机需求占据了60%以上(有权威数据分析各地30%多、50%、60%、85%不等,取中间值),可见真正的居住需求并没有完全参与到市场中来,其根本原因就是房价过高超出居住需求群体的购买力。

无论从任何角度讲,对于房屋基本属性与用途在于居住功能讲,判断房价高低的唯一标准是民生承受力,因此当前房价过高已经是几年前就已经公认的事实,然而就在房价过高的情况下,北京楼市一改年初存量需要三年半才能消化的现象,出现了供应量不足半年的供需格局,从2008年全国人均收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的楼市交易量绝非是工薪阶层的居住需求释放而能促成的,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投资与投机需求过渡,造成了供应短缺的供需格局,也证明了只有交易量的楼市从根本上没有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

北京如此,其它城市如是,目前的房地产热归根结底就是投资热与投机热,进而导致商品房彻底失去了居住属性,进而沦为资本逐利的工具,随着房地产政策梳理的单边性导致土地供应紧缺,地王不断推升房价,房地产泡沫也在被无限放大的过程中。

以当前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来讲,在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维系GDP的马车相对都效用渐小的今天,房地产业已经完全成为当前经济的唯一支柱,在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下,房地产泡沫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经济泡沫。

我们很清楚泡沫经济的危害,也了解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更清楚日本1986年-1990年房地产泡沫对日本经济造成的重创,历史上从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经济案例的出现到今天,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近10个泡沫经济破裂的过程,而就在今天,中国的房地产正在加速着中国经济泡沫的膨胀,而无数可怜的百姓正在承受着房地产泡沫膨胀过程对生活的重压。

相比其他国家以往的经济泡沫来讲,或许我们有更多的资本与政策来防范与调控,我们有一半的国民资产在房地产市场中,以及有庞大的城市化政策左右着城市化人口对房地需求的激增,注定了中国的房地产对泡沫的承受力远远高于当年日本,但是无法改变的是以目前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增长速度来支撑房地产,早已经是无力为继。

在过度释放投资与投机需求造成房价暴涨的前提下,受被城市化人群受居住需求限制而抑制消费的影响,城市化对今后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只能沦为口号,实体产业复苏的路也将越走越远、越走越难,最终受高房价的影响,城市化很可能导致经济滞涨或者衰退,以房地产泡沫为主的经济泡沫也终将成为民生与经济的双重灾难。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