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水平被高估了,但聚集了全国的革命青年

火烧 2019-07-22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黄埔军校军事教育被高估,学制仅六个月,实际为中专水平。但因聚集全国革命青年,思想先进,成为时代主角。

  黄埔军校被严重高估了,前六期的学制就是六个月,能学到多少东西?就是在蓝翔学美容美发和挖掘机,六个月就毕业的水平恐怕也不会太高,更何况是带兵打仗这种高难度的事情了,六个月就算是满打满算,能学到的东西也不会太多。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水平其实也有很大问题,也是被严重高估的。黄埔军校是由苏联帮忙建起来的,这是因为孙文革命多年还是一事无成,最终发现是因为自己不掌握军队,所以才下决心要办一个党军化的军官学校,以此来作为建军的基础。这其实也是学习袁世凯。

  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军官学校,而且是中下级军官,到要担任师级以上将领的时候,国军基本上都要在陆军大学再去深造一次。也就是说,黄埔军校实际上就是个中专水平,军事教育水平是不如保定军校的。即便是在国军自己的军事教育体系里,也是初级和中级水平。

  黄埔军校建校的时候,军事教官基本上都是以日本士官学校和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为主,所以基本上是以堑壕战和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这是因为日本当时的军事教育基本上也就是以日俄战争和一战为主要基础来进行讨论和展开的,在战术上对现场主动权的重视不是很充分。

  当然,也不是说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就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也还是有意义的,最基本的就是连排进攻和防御,工事构筑,火力组织,这些方面的教育还是很有意义的,最起码要比那些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教育的人强很多。因为当时的军阀军队里,大多数营连排级别的下级干部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

  既然如此,黄埔军校为什么还是能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呢?其实是因为当时报考黄埔军校的人,大多数都是青年人,而这些人要么是在旧军队里接触了一定的革命思想,要么是像徐帅这种在老家已经接受了一些进步思想的青年,所以政治上是有信仰有追求的。

  而这些人普遍出生于1890年以后,大多数是在1900年前后,所以他们在青春期刚好赶上了五四运动,或多或少都能接触到一些进步思想,比如徐帅在老家五台县也能看到北京来的新文化运动中比较活跃的报刊,所以他去投考黄埔军校的时候,本来就是抱着参加革命的心态去的,这是当时军阀部队里的中下级军官所不能比的。

  比如陈赓,实际上他家庭出身好,也不缺钱,而且已经在旧军队里开始当军官了,但他还是选择了去投考黄埔军校,也同样是因为他在湖南老家接触了湘江评论一类的进步刊物,具备了一定的进步思想的基础。

  换句话说,黄埔军校首先是吸引了当时最具有革命精神和进步思想的一批年轻人,他们本来就已经是同年龄段中的优秀分子,即便是没有去黄埔军校,也是早晚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的。比如粟裕,也是接受了进步思想,但他赶上了大革命,所以就直接参加了北伐军,就没有去黄埔军校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