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央企红利玄机:3年收支结余仅剩19亿元……

火烧 2010-11-10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央企红利征收范围扩大至1631家,上缴比例提高至15%。2007-2009年央企红利收支结余仅剩19亿元,引发对红利资金监管和用途的争议。

央企红利玄机:3年收支结余仅剩19亿元  

2010-11-09 01:36:1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跟贴 93 条 手机看股票   

一则关于征收红利的央企将扩大到1631家的消息,正在引发各界关注。另一方面,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009年,央企上缴的红利收支结余仅剩下19亿元。  

“如此巨大的反差,反映了目前的央企红利管理制度存在巨大的问题,如果每年都这样操作,征收红利将难免演变成‘左手倒右手’的结局,这一管理办法也将失去意义。”11月8日,一位研究国资的权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另据财政部有关人士透露,2011年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从11月中旬开始编制,届时将按照国务院的新文件和征收比例编制。即征收央企扩大到1631家,上缴比例上调5%,由以前的5%~10%提高到最高15%。  

3年收支结余仅剩19亿元  

根据国务院11月3日的常务会议通知,我国将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取比例,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未经财政部确认的坊间消息称,上述5个中央部门(单位)所属企业是指教育部、文化部、广电部、农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下属企业。此次新纳入的1631户中央企业均为条件相对成熟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企业,这些企业自2011年起,将按照5%~15%的税后利润比例上缴红利。  

业界专家预计,随着上述新文件实施,2011年上缴国库的央企红利将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而在今年5月,财政部公布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详细列出了前3年的央企红利收支情况。2007年~2009年,一共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1572.2亿元,而资本经营支出则高达1553.3亿元。这表明,3年来的收支结余仅剩下约1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财政部网站获得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421亿元,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9亿元,合计440亿元。在支出方面,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440亿元。2010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  

具体项包括中央企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国有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支出、中央企业改革脱困补助支出等。  

预算支出缺乏监管政策  

“在国务院的新文件出台之前,业界争议主要集中于征收比例偏低,但现在的争议焦点是红利的支出与用途。”另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人士指出,特别是2011年实行新的征收办法之后,随着征收企业的增加与比例的提高,每年的红利资金将逐渐提高到几千亿元的规模,那么应该如何监管这笔巨额资金的预算支出?  

“目前并没有出台新的关于红利支出的监管政策文件,而只是出台了新的征收办法。在2011年的‘两会’上,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上述权威人士解释说。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009年,我国共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1572.2亿元,而这期间央企利润共为24772.6亿元,按此推算,央企3年来上缴红利比例仅为6.3%。  

此外,针对不同央企采取了不同的征收政策。如2007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在其中,而利润最少的中国联通被豁免,免交了1.3亿元的红利。分析人士认为,国资委等部门以后不应当采取这种豁免弱者的做法,而应该一视同仁。  

业界人士指出,如何使用央企红利,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如果上缴的红利通过其他渠道返还到企业,那么这就变成了“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了。其中,绝大部分上缴的央企红利,甚至被指定分配给个别央企内部消化了。  

央企红利如何还利于民  

在国务院出台新的央企红利征收办法之后,业界纷纷猜测,这笔巨额资金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 “还利于民”。具体方式比如,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或者用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根据2007年出台的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规定,上缴红利的用途主要有3个:资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其他支出(包括社保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的央企红利主要用于资本性和费用性支出,只有不到1%的资金用于社保等支出。“显然,这一比例太小了,离老百姓预期的目标相差太远。”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研究专家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规定由央企编制国资预算支出项目计划。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实行经营预算,就不能让企业自己来报预算支出计划。  

他建议,中央企业可以向出资人即国资委上报支出计划,或者增补资本金的方案。国资委审查后做一个支出预算方案,审查这些钱有没有依据。先由国资委核定,然后拿到财政部去复核。但是目前而言,还是支出太大了,每年几乎都没有多少结余的资金用于社保等公共财政支出。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汤白露)                                       

 

 

“中投二号”国新公司有望年内挂牌  

2010-11-09 02:20:12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 跟贴 3 条 手机看股票   

被外界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望在年内挂牌,而该公司将在国企重组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国新公司有望在年内挂牌。他还表示,下一步改革重点是鼓励国企整体上市,最终把大型国企打造成单一上市公司,依照资本市场要求运营。  

国新主攻央企结构调整  

与之前外界猜测有所不同的是,邵宁表示,国新公司主要是帮助劣势企业退出,而不是把所有大的、好的企业都放进国新公司,国新公司和其他央企都是平行的。  

据邵宁介绍,将被装进国新公司的央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经营比较困难,手上又没有足够资源,有好的业务板块但缺乏资金做强做大,不好的业务板块也没钱支付退出所需要的改革成本。国新公司的作用就在于给这些公司好的板块集中提供资源,帮助其做大做强;帮助其支付改革成本尽快从不好的板块退出。  

在回答央企今年能否减至100家的问题时,邵宁表示,国资委一直把重组效果而不是数量放在第一位,如果仅为了一个数字目标而重组,不一定能保证重组效果。据邵宁透露,国资委主任王勇到任后主持了一个重组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认为,央企重组的方向和目标不变,但具体进度要服从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需要。  

推动国企以A+H模式上市  

在谈到国企与资本市场关系时,邵宁表示,下一步改革重点是鼓励整体上市,最终把大型国企打造成单一上市公司,依照资本市场要求运营。“原先国企上市是把一块优质资产剥出来,包装后到市场上市拿回一笔钱。我们现在做的方向是整体上市,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邵宁称。  

邵宁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大型国企打造成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难以进入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因而在现有上市模式下,由集团公司控股一个很大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外还有包袱。“以后要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后再把集团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间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邵宁说。  

此外,邵宁还表示,国资委未来会继续推动国企到境外上市,“无论是已经境外上市的,还是没有境外上市的,我们都希望创造条件,用A+H的模式在两地上市。”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牡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