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三公经费,有多少是立“公”的?

火烧 2011-08-29 00:00:00 网友时评 1038
文章质疑三公经费是否真正为公,揭露其背后隐藏的官僚腐败和私欲膨胀问题,引发对公仆待遇与公费消费合理性的反思。

三公经费,有多少是立“公”的?  

今年以来,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的情况。为了响应号召,很多中央国家机关与部门只好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愿,在老百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焦急心态下,终于陆续地拿捏出了一大堆的数据。尽管那些数据都算到了小数点后面的几位数去了,貌似各部门“三公”消费帐做得非常明白,非常精确。但这一大堆的数据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咱老百姓又有多少人会相信呢。但我们知道,向来喜欢作假的官老爷们,这次固然是不敢“掺水分”的,不会像搞“GDP”政绩那样豪气冲天吧。他们把曾经已吃喝玩乐掉的“三公消费”数据全当忘记了,而真正公开的只是他们挥霍掉的冰山一角。同样是官员们的数据,跟 “GDP”的算计,咋有那样的天壤之别呢。  

“三公经费”, 通常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经费。可以说,“三公经费”由此产生的“三公消费”,是我们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是官老爷成为“公仆”最显著的标志,没有“三公消费”的存在,官老爷的“公仆”身份就做不成了,他们的“仆人”架子也没有人抬了。想想“公仆”这般仆人身份,居然能独享“公费”,简直对咱老百姓当家作主人的一种羞辱。  

“三公经费”,假借“公”的名义,大行着“私”的勾当和丑恶。本来官老爷们每月都吃着“皇粮”,领着“俸禄”,早已经超过“仆人”待遇的高规格了,他们本应好好地为人民服务。然而,他们却编造出各种理由,制造出“三公消费”的需求,从而成为中国官僚政治生活中的最大特色。“三公消费”,多么令国人钦羡的东东啊。官老爷以享受“三公消费”为尊荣而自豪,你看“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的社会溃烂之源头,就是“三公消费“的功劳。尤其,官老爷们在宾馆酒店的账本上大笔一挥的姿态,总让人羡慕“三公消费”咋那样轻松而有魅力,他们“为人民服务”,咋一定要在宾馆酒店等楼堂馆所里才能完成呢?到底是马克思规定的,还是共产党的纲领中规定的。为什么他们不像毛主席时代的干部那样沉下心去,走到田间地头,走向群众,真正地为公服务,为人民服务呢?  

 同时, “三公消费”,到底有多少是为“公”而为的。“三公消费”到底造福了多少公益、公德、公众呢。我想,没有哪个公仆们能够说得出他们的“三公消费”到底为“公”做了些什么。事实恰相反,以“三公”的名义,让官老爷行贿、贪污腐败等罪行,更加合理合法,并且师出有名。“三公消费”,成了下级官老爷结欢上级官老爷的馈赠品。官老爷相互结交与迎送往来,占了“三公消费”的大半江山,成为当前中国官僚政治的合法腐败。“三公消费”的名目繁多,更是成为中国几千万官老爷“化公为私”的大蛋糕,刺激了“公仆”们的私心泛滥,私欲膨胀,从而加速了中国社会私有化的进程,以及社会溃败的程度。三公消费,更是让咱普通老百姓流出了口水,人们都希望能够有机会享受一次“公费”消费而感到人生的骄傲,这不,千军万马赶独木桥,挤着脑袋都想成为官老爷的人们,就是因为对“三公消费”钦羡许久了,盼想有朝一日也能光荣地享受到“三公消费”。  

 显然,“三公消费”已成为我们社会风气和道德败坏的重要源头,更是成为侵蚀我们共产党肌体的蛀虫,当前只有大范围地取消“三公消费”,才能让公仆们从公义和道义上成为人民的勤务员。而那些包藏“私心“,却占据着公立位子的人,赶紧滚蛋。因为,即使没有“三公消费”,那些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人照样能够把“公仆”当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