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该怎样回报父母
我们到底该怎样回报父母
卢书民
谈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人人都说将来应该孝敬父母,将来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回报父母?恐怕没有几个人认真思考过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问题。
君子必有立即回报父母之行为,仅用口头承诺,不用能力、行动回报;仅有“将来”,没有“现在”立即回报的人,无异于小人一个。感恩、回报不应该仅仅是承诺,也不应该是“将来”,而是一种立竿见影的行为,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高尚、美德。
为什么要倡导“感恩”,说明人们的“感恩”、“回报”之心已经淡漠到令人忧虑的地步。记得青海某农民靠卖血四年供孩子读完大学,孩子毕业后在西安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当年冬天,父亲冒着严寒去看望他,他却在火车站给父亲买了一碗面条,当即赶走了千里之外来看望自己的父亲。多么残忍的一幕!
这还算“好”的,总算给父亲还买了一碗面条。如果像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那样残忍杀人,自绝于人民和社会,父母连他的一碗面条都没来得及吃上啊!
回报,不完全等于感恩,但一定是感动。感谢才是感恩。
感恩是什么?是被别人施与的恩惠或者好处感染后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答谢语言或行为。至于这种外在状态是否与施与的恩惠相等,并不确定。例如,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具体表现在学习结果上。这种学习结果可能小于父母给自己的付出,也可能等于付出,也可能高于付出,并不确定。
回报则不同。回报是在自觉彻悟的心理状态下,主动要给予大于父母所施之养育之恩的外在酬谢行为及其结果。至于所回报的大于父母当年付出的多少倍,完全根据回报者的意识和能力决定。和感动相同的是,结果一定是处于最佳状态。例如,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业,曾经花费几十万,孩子就不能简单用加法来计算回报行为和结果。
因此,对父母只能是“回报”(也可以说是“孝敬”,孝心之下的敬重行为。“敬”是动词,自然应有行动),而不仅仅是“感恩”。因为父母对子女曾经的付出是无法用数量评估的。
我们应感恩、回报眼前的一切,哪怕在某些人看来是一场非人的磨难。磨难毕竟能历练人的意志和性格。
现在,某些人回报能力之所以差,原因很多,有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教育的、家庭的和自己的。
概括起来无非是:
传统伦理教育不到位;功利主义蔓延;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家长溺爱的本能导致孩子的索取与付出失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迷茫;懒惰的人生劣性致使个人不负责任;心理负担和社会负担太重,等等。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回报父母,才不枉来人间一次呢?
回报父母的方式很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将来”(子女欲孝而父母不待)呢?最主要的回报方式有以下十点。
第一、物质帮助。很简单,就是在父母不缺钱用的时候,经常买一点父母需要的物品,填补空缺。哪怕是一斤大葱,一斤菠菜,不能总是张着血盆大口吃“空响”!
第二、精神慰籍。父母经常把伤感之事深埋心田,宁愿自己承受莫大痛苦,也不愿儿女分担。儿女如果没有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洞察能力(不能混淆这三种能力的区别),不学会给父母一点精神安慰,怎能算是孝敬呢?
第三、金钱支持。父母看病、买房、购置较大急需物品,子女应尽最大努力给予支持,自己没有都应该寻求朋友帮助,而不是为了一点财产的继承和父母翻脸,甚至走上法庭。
第四、体力照顾。父母年老力衰,很希望子女的体力照顾。有些子女时常不回家,一年半载回一次家,眼看着母亲洗衣,父亲劈柴,只顾自己找同学玩的痛快,能说懂得回报父母?
第五、经常沟通。有些子女只顾自己和朋友、同事、同学、战友、儿时伙伴交流沟通,从不和父母交流感情,不懂父母的某种寂寞,不会传递“幸福感”给父母,除非为了消费向父母要钱时,或者父母有一官半职,眼下还有求于父母,才不得不交流一些话题。
第六、顺其自愿。子女应该记住,父母永远都没有错,不要动不动就像训斥孩子一样教训父母。父母即使做什么事情不合时宜,子女可以直接做好,无关紧要之事,尽管由着父母,就是一种回报。
第七、照顾饮食起居。父母一旦身体不适,或者年老气衰,子女间不要推诿扯皮,更不要以工作忙为名推给社会或者其他外人。而且,这种照顾还要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万事孝为先,做不到这一点,没有资格给别人宣讲什么,更没有资格说对别人有多好。
第八、知冷暖解危难。婴儿并不会用语言表达冷暖饥饱,并不知道什么事情安全、危险,但父母就是能十分准确地感知到。子女长大成人,凡事总要父母说了才去做,甚至说了以后还做不好,不能算是对父母的回报。
第九,能干好手头工作。父母养儿育女,无不为了子女成才,只要有才,就一定有能力干好手头工作,如此,父母必然会流露出自豪的微笑。如果连自己手头的工作都做不好,总是让别人瞧不起,总是在被动活着的人群里爬行,父母肯定会失望,尽管由于血缘亲情不会批评自己,但这种无奈也是一种痛苦。让父母产生哪怕丁点失望和痛苦,怎么算是对父母的回报?
第十,不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药家鑫、文强……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自己不仅会踏上黄泉之路,而且父母也倍感蒙耻。让白发人为黑发人送行,或者说黑发人撇下白发人不管,只顾自己去极乐世界享“清福”,是对父母回报的极大羞辱!
以上十点,缺少任何一点都不能成为君子式回报父母。一个没有回报父母的行为的人,谁敢与他相交笃厚?
2010年4月24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