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七律    读网得题

火烧 2010-01-3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8
文章通过唐和恩竹棍讲述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的艰辛与伟大,展现普通民工如何用血汗推动历史进程,体现人民战争的伟力与对解放的追求。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淮海战役为什么60万解放军能打败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纪念馆收藏的一根小竹棍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当年支前的场景:1948年
    秋天,山东农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使用的一根一米长的小竹棍,从家乡山东胶
    东地区莱东县出发,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唐和恩带领的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
    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
    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蓑衣、棉衣脱下来
    盖在军粮上。淮海战役军需的9.64亿斤粮食,就被唐和恩这样的普通民工运到了前
    线。而在唐和恩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
    -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本人
    在锦州参观过辽沈战役纪念馆,也到塔山阻击战的战场瞻仰当年牺牲在这里的先烈,
    看到这篇文章,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讨饭逃荒棒一根,支前辗转刻留痕。
    车轮滚滚推千里,炮火声声赴万人。
    只为儿孙耕有地,追求百姓苦翻身。
    江山但得人民坐,弹雨枪林蹈火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