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马克思——熟悉的陌生人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体制内外明目繁多的各种纪念活动,让我们有机会真正认识马克思——这位“熟悉的陌生人”。
说马克思是熟悉的,是因为人民共和国是马克思主义立国的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宪法、党章都写着马克思的名字,教室、礼堂的墙上都挂着马克思目光锐利的画像。
在中国,马克思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他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人。
但说他是陌生的,是因为对许多人而言,除了开大会做报告时有口无心地念念他的名字,或者为了考试背背教科书上的教条之外,很少有人真正下功夫去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和生平。
也许正是因为马克思的地位过于尊崇,人们会下意识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无非就是“官方那一套”,本能地对他产生了疏远感。
其实马克思一点儿都不“官方”。他终其一生都是被官方和主流排斥的边缘化民间思想者,靠极不稳定的稿费和恩格斯的接济为生——今天中国的许多民间思想者也正在过着当年马克思的生活。
1850年5月20日——这一年马克思32岁——马克思夫人燕妮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马克思一家被债主逼债的情景——
“我们手头没有这笔钱,于是就来了两个法警,将我不多的全部家当——床铺衣物等——甚至我那可怜的孩子的摇篮以及眼泪汪汪地站在旁边的女孩们的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胁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家当都拿走。那时忍着乳房疼痛的我就只有同我那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地板了。”
正如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马克思一家饱受贫困的折磨。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无法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后上映的电影《青年马克思》,让中国观众对马克思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影片不到两个小时的容量所限,也遮蔽了一些内容。
比如影片一开始,就是马克思担任主编的《莱茵报》因为抨击《林木盗窃法》而被查封的场面,马克思也因此而被捕。但事实上,《莱茵报》停刊更关键的原因是《普鲁士书报检查令》,马克思也没有被捕。
1843年3月18日《莱茵报》上刊登了马克思的辞职声明:
“本人因现行的书报检查制度的关系,退出《莱茵报》编辑部,特此声明。
马克思博士
1843年3月17日于科隆”
相比较而言,八十年代初引进的苏联与东德合拍的七集电视连续剧《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要比电影《青年马克思》更胜一筹——
里面有刚到波恩上大学的马克思和同学们狂歌纵酒,深夜不归的桥段;有风华正茂的马克思博士在柏林“博士俱乐部”里侃侃而谈,辩才无碍的桥段;也有新锐的《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带着明显的智力优越感,与萌蠢颟顸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官巧与周旋的桥段……
可惜这部电视连续剧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甚至在网上也找不到相关资源。
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或者说,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千年思想家?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助于帮助我们把中国建设成真正的思想大国。
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的国家,这令我们感到自豪。但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这又隐隐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心,直到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后,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变。
中国需要思想家。
马克思之为马克思,原因当然是极其复杂的。不过,如果从马克思的个性中去找原因的话,那么马克思强烈的自我质疑精神和自我批判精神,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事实上,马克思在思考过程中无休无止的自我质疑,有时候甚至连他最亲密的朋友恩格斯都不耐烦。
质疑、批判与学习,使马克思能够不断地从一个思想高地攀上另一个思想高地,以至于他在年仅29岁的时候就和恩格斯一起写成了《共产党宣言》这部旷世杰作,至今仍然是指引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灯塔。
1835年10月,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次年转入柏林大学。起初他攻读法学,后来潜心研究历史和哲学。
马克思一度对黑格尔主义非常感兴趣,并成为左翼的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的成员。但马克思一直对黑格尔思想的唯心主义内核持警惕态度。1843年,马克思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自己受到的黑格尔思想的影响做了一次系统清算。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问题的上的唯心主义立场,得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结论。
对待费尔巴哈,马克思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思想历程。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对其形而上学的特征进行了批判。1845年,27岁的马克思在流亡布鲁塞尔期间,写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部著作,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质疑和自我批判精神成就了马克思。
今天的中国思想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马克思式的自我质疑与自我批判精神。
此时此刻,黄浦江畔新锦江大酒店金碧辉煌的大厅里,大咖云集,正在举行一场“思想者论坛”。场面之豪华气派,令马克思们的博士俱乐部显得无比寒酸。
这个思想流派,曾经在阻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以及“中国崩溃论”方面做出过不小的贡献,我对之深怀敬意并深受影响。
但是在今天,面对贸易战的惨烈结局,面对关键技术被人卡脖子的窒息局面,面对国内两极分化的趋势,面对新资产阶级已经开始觊觎政权的动态……面对种种这一切,难道仍然没有任何的自我质疑与自我批判?
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难道只有经验,没有教训?
一个思想流派,如果不能自我质疑与自我批判,则当初怎样获得群众,今天就会怎样失去群众。
马克思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思想者。既云“思想者”,请学学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