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周易》和毛泽东面对困难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火烧 2010-02-02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结合《周易》蹇卦与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强调面对困难时需具备自我牺牲精神。通过毛泽东家族牺牲与文化大革命的实例,展现其不畏艰难、献身革命的精神,体现牺牲精神对克服困难的关键作用。

《周易》和毛泽东面对困难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周易》在蹇卦六二爻辞中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实用六十四卦》对此注释说:“蹇蹇,困难中有困难,可指特大困难。”也可以说是指一个困难接一个困难。“匪躬,不顾自身的安危,即在正义面前,有舍己献身的精神。”此爻辞的大意是说,国王的臣民们能战胜特大困难,原因就在这些臣民们“有舍己献身的精神。”也就是说,这“献身精神是战胜特大困难绝不可少的精神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注)。也就是说,只有有了“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才能在战胜困难中做到“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可见这种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对战胜困难的作用之大。  

毛泽东一生是怎样做的呢?在革命过程中,毛泽东的胞弟、小妹、爱妻、长子、贤侄等等都先后献出自己宝贵生命,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一生共生十个子女,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包括后来又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长子毛岸荚在内),其余六个(加上长子共七个)无不是因革命而牺牲或失落。当到了晚年,他本可躺在他的大功大德的功劳上坐享天年,可是当他看到他那些功臣们又正在变成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特权阶级时,他又冒着这些人明反暗害,随时被杀害和被打倒的危险,运筹帷幄,排除万难,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因为他有这样大的牺牲精神,所以他能克服了使人想象不到的困难,给民建立起一个确确实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时代。  

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5月北京第二版,第110 1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