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法媒称中国国企改革将接轨市场 俄罗斯却背道而驰

火烧 2015-09-20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对比中国国企改革与俄罗斯经济模式,中国推动市场化改革,而俄罗斯则加强国家控制,展现两种不同的经济路径。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法国《世界报》9月18日刊登《中国与俄罗斯,两种模式的“老板国家”》一文。

  文章称,这两个国家间的对比是很强烈的。北京的政党国家最近宣布放松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控制;莫斯科的老板国家则从未过多地影响被认为属于战略领域如能源、交通、银行或电子的集团。当中国主席决定让全国111家企业今后与市场活力接轨时,俄罗斯总统则通过安插亲信和心腹如商人、部长和高级官员进入国有企业董事会来重新掌控。习近平力图提高国有部门的成绩,普京则全方位控制经济。在额木尔河这边是错误,到了河那边则成了真理。

  文章认为,中国9月13日宣布的改革是谨小慎微的,但它表明了主张加大市场力量的作用以支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共领导人在2013年11月确定的路线方针。官方新华社指出,石油、天然气、银行、电信、钢铁、还有轨道建设行业的企业到2020年要“具备创造力并能够应对国际竞争”。一些常常被国有资金喂得过饱的巨头如中移动、中石化、还有工商银行将会向私人资本(所占比例很少)开放并招聘一些比其现有管理人员更有能力的经理人。

  文章称,当然,任何私有化都被排除在外,而且有百家企业仍将受国家控制,尽管将“禁止”政府机构插手对它们的管理。无论如何,经过长达数月的交易之后而宣布这些措施标志着经济开放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部分经济问题应归咎于某些“大企业”微不足道的成绩。

  人们看到莫斯科的行为恰好相反,那里谨慎且短暂的自由阶段已结束。2011年,俄罗斯总统曾使一股希望的清风吹了起来。梅德韦杰夫要求以部长和副部长为首的官员们放弃他们在国有公司董事会的位置,这一行动旨在陪伴资本开放和改善商业气氛,使其更独立更透明。2012年6月,反腐败和反普京博主阿列克谢·纳瓦利内入选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董事会令人惊讶不已。此举并非因为刚刚再次当选总统的普京猛然间表现出了大度,而且这位有效管理的赞颂者在第二年就被排挤出局。

  文章称,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可明白,普京所代表的主张干涉的老部下不会给被认为是由梅德韦杰夫领导的自由派人士上岗留有空间。莫斯科社会学中心研究员米哈伊尔·科罗斯蒂科夫在由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登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2013年9月,独立董事人数达到最多,之后开始减少。普京一回到克里姆林宫,就显示出一些重新掌控的迹象,如对一些寡头施压,让他们把资产让给国有企业。

  梅德韦杰夫本人2014年底让这一改变成为正式的。这位政府首脑宣布,“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我认为到了重新审视企业董事会官员代表问题的最佳时候。”科罗斯蒂科夫分析说,俄罗斯和外国企业家无需等待就都知道,其董事会里有一名普京身边的“官员”(前克格勃情报人员、前圣彼得堡市政府同僚、另外一家国有大企业的老板、柔道伙伴)是争取项目批准、且更快的最宝贵王牌。他认为,让国家资本主义走上市场道路的希望已“落空”了。

  文章称,克里姆林宫主人从未真正地放松其控制,随着因为它兼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兰分离分子而让俄罗斯遭受国际制裁,这一控制得到了加强。在俄罗斯,许多公民感觉生活在被西方围困的城堡中,而支持国家更严格控制经济活动的声音则传得很远。人们在各董事会发现了各色人等,国家参股机构的高级官员、总统府的协作者、与普京有关系的老板。一些通常与总统关系亲近的知名人士重新回来,如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俄罗斯科技公司老板谢尔盖·切梅佐夫、掌管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尼古拉·托卡列夫、前东德国家安全部谍报人员马蒂亚斯·瓦宁……他们织就了一张紧密的关系网,而且他们的企业能够为克里姆林宫看重的重大计划(索契冬奥会、亚太峰会……)投资。

  科罗斯蒂科夫暗示,普京通过重新让一些官员担任国有企业领导人有一个更加平淡无奇的计划,就是赔偿这些精英因西方制裁给他们造成的损失,而他们已让自己的财富远离其不可预测的国家。(编译/卢央央)

 

中国企业2

  中国国企改革(资料图片)

       相关阅读: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 七领域向非国有资本开放

  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磅”出台,在分类基础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成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主战场”,股权多元化将率先从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国企展开,民资除了直接“参股”国有企业外,以往“门槛”比较高的大型国有项目也有望向非国有资本逐步放开。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一方面,在分类基础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将进一步放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另一方面,国有资本不再要求“一股独大”,可以根据需要实施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并将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同时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在少数特定领域探索建立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国企改革开启类淡马锡模式 国资委身份将转变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这一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终于正式出炉。

  《指导意见》明确,要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同时明确要开展政府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

  这一“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规定意味着,国资改革的类“淡马锡模式”试点工作将就此展开。

  “此次国企改革可以看作类‘淡马锡模式’。与‘淡马锡模式’相比,两者都是将监管机构管资本作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我国的国企改革更加强调党委的作用但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足。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借鉴‘淡马锡模式’的成功经验,还要强调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作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