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农业改革设想(下篇12)

火烧 2006-01-21 00:00:00 三农关注 1036
本文围绕农业改革设想下篇12,详细分析500亩田用工核算数据,探讨土地利用效率与劳动力比例关系,提供农业劳动量统计及结构调整的参考依据。

500亩田实际容纳劳动力:(下表)

月份

A年

B年

平均每人月出工25天

130个

170个

12人

2月

485个

504个

20人

3月

805个

760个

30人

4月

703个

547个

25人

5月

869个

1099个

40人

6月

3662个

3537个

144人

7月

1890个

2073个

80人

8月

590个

750个

27人

9月

2628个

2437个

102人

10月

1901个

2026个

79人

11月

334个

397个

23人

12月

300个

252个

11人

总计

14522个

14752个

平均每月48人工

关于上述核算的说明

上述核算并不是十分准确的核算,这只是对农业生产应该进行核算的一种核算方法。通过这种核算,使我们基本上掌握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收入;土地和人口的相应状况,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

用工核算是根据现实生产力水平和一般农事顺序,8小时为一个劳动日和能够完成的劳动量为原则统计用工数量。按照这个数量是可以完成生产全过程的劳动的。

不过这和现实的实事劳动量有一定的差别。家庭劳动一般是不计时间的,农忙时人们的劳动时间可以10小时以上,农闲时一个劳动日不一定能够干8小时。再则有些农活,干和不干不一定会使农作物立即受到明显的影响,或者在农忙时干不过来,于是谋些农活的用工就省去了。

土地能够容纳的劳动量(即劳动力人数)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是生产力水平的现状,比如谋些农活用机械和用人力,用人数量是不一样的;谋种促进作物增产的先进技术的施行,可能须增加劳动用工;生产过程劳动工序的调整,可能会使用工减少;进行合理的兼作套种,需要用工量的增加。兼作套种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向土地多投工,多投资的根本途径。另外自然灾害的有无和大小也会给用工数量带来较大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农业机械的实现和先进的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都会给用工数量带来变化。

因此,即是准确的用工统计数量,在实际劳动过程中,也是会有差别的。所以,用工统计数量,是进行农业生产核算用工的一个基本数。有了这个基本数。就可以根据一定的土地数量和一定的种植结构核算出基本合理的用人数量。

通过这样核算,使人们认识到土地的现有量和现有的劳动力数量关系;现有的土地量需要多少人管理最合理;土地现在所承担的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业的行业转业的数量有多少。同时通过提高认识,促使人们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的人均收入核算,在除了口粮以后,人均收入合百元以上,这种收状况实在是太少了,这紧紧能够维持现实生活的最低水平。不过农民的收入并不是仅农业一项的。但是,通过这种核算,应当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土地容纳的人口数量和现实的生产力水平与人们应该得到的消费水平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现有的资源以及资源开发现状不相适应。或者说人多资源少。这样促使人们从人口生育观念,保护耕地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向非农业的各种行业开发、扩展等等认识同国家政策相一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