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农业改革设想(下篇4)

火烧 2006-01-20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本文详细阐述农业改革中品种产量与水肥管理的关系,涵盖适应产量、最低产量、最高产量及各生长期水肥需求,提供农民实用的管理参考。

                                    品种名称

适应产量:在这一相应的土地肥力和条件下,种植此品种能够达到最高产量,同时质量也达到最佳标准(比如:子粒饱满、出粉率高)。在这一产量情况下,土地肥力和其它(如追肥、灌溉)条件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最低产量:就是品种的最低产量限度。如果土地的肥力和其它条件不能使产量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就需要更换别的品种。更换别的适应性品种在同等条件下能够比这个品种产量高和质量好。

最高产量:就是品种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程度。在这个产量状况下,质量标准或其它标准不适应产量,在土地肥力超过这个产量程度,就会发生其它生长过程中的生长不平衡(如小麦倒伏、青干)而造成减产。因此,土地肥力超过品种最高产量程度,就需要更换品种。

各生长期对水肥需要量    (下表)        (依适应产量为标准)

长势状况

土壤含水量和维持天数

追肥时间

以及施肥方法

浇一次

维持天数

备 注

旱墒

黄墒

湿墒

旱墒:土的湿度,用手紧握松开后裂开,不成团。

黄墒:土的湿度、色重,用手握紧松开后不裂、成团。

湿墒:土的湿度更重,用手紧握重复几下成团,有水光。

此表是对水肥的需要加以详细的概括,水势装况应是作物在各个生长时期的标准症状。比如小麦分蘖的数量标准,抽穗后的穗数以及成熟期的穗数和每穗的粒数等等。有这样一个表,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对自己所管的作物进行鉴定。有了鉴定的标准,如果长势情况有差局,就可以随时采取管理补救措施,为农作物的丰收管好每一个环节。

各种作物由于生长期的不同,气温的高低、表层土的虚实,以及由于苗的大小和根系的范围的大小而对水份的需要量和消耗量是不相同的。

比如:棉花在小苗生长的春季,黄墒就可以维持长时间的正常生长;而在生长的中期,由于根系大、棵体大和气温高,黄墒或者湿墒维持正常生长的时间也不会那么长。表层土壤的虚实对水份蒸发也起着抑制与有利挥发的作用。比如:春季棉花地和春红薯地在同样的墒情下,深锄虚的地和板结的地能够维持正常生长的时间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墒情的判断和能够维持正常生长的时间,就是宗合各方面因素的结果。同时,对于各种时间的不同的管理方法,也应作必需的说明。

追肥应是在适合这一品种产量的地力基础上,在生长过程中进行必需的合理的追施,或者是看长势追施,包括追施的时间、数量、方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