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农业改革设想(下篇5)

火烧 2006-01-21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探讨农业改革中农作物产量与资源的关系,强调科学种田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合理施肥、规范种植等方式提升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改革设想(下篇5)

五、农作物产量与资源关系

根据这些因素可确定各种作物的合理密度和预算出能够达到的产量,它们之间是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关系,这种规律被人们所掌握,人们就可以根据它们的因果规律,来改变该项条件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目的。

例如:已知的土地肥力(土质状况)和客观的日照时间、积温、降水量,现实的灌溉条件;要想使该种作物达到一定的产量目的,那么只要根据这种作物生长规律所需要的条件加以对照。就可以找到差别加以补充。如缺少氮肥或磷肥,那么就加强这种肥料的数量。

再如:地模覆盖棉花,使棉苗早现蕾、结果。这实事就是增加了棉花早期生长的积温,使花苗比正常生长加快了速度,则等于延长了棉花的生长期。大棚蔬菜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棚蔬菜利用积温和保温使蔬菜提前成熟。

(1)中央电视台90年3月30号《星火科技》节目介绍的日本北海道养殖业中的牧草生产过程就是这样的。他们就是根据牧草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肥料进行科学施肥,达到牧草生产的最好效果。

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的种植方式,有很大一部分生产活动中缺乏科学根据。俗话说的“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是一部分农民种地的基本思想。听说那种作物新品种好,也不管适不适应自己的情况,就只管更新换种;有的则是该换种的而不换,继续使用;使用化肥多数是根据投资能力和一般使用量确定数量,而没有科学的根据。使用方法和时间也是人家咋着咱咋着;微量元素和微肥许多人并不重视,作物的病虫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得怎样去防治。这些现象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无形的损失。

因此,科技兴农,势在必行。要想使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向前发展,必须普及科学种田的基本知识。使农民从思想上确立科学种田的根本思想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

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种植方式发展到按照科学的、规范化的种植方式,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一场技术革命。农业已经过了建国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从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建设、电力设施、农机具设备、作物品种优良化以及化肥、农药已经有了一个相当的基础。如果掀起一场科技兴农的热潮,使农业生产发展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模式,必将推动农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应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步骤。

农业生产用工数量时间表(下表)  10亩小麦

用工项目

时间

劳动量和作业过程

工 数

备    注

7月

1-15号

10亩麦桔,约沤制30方从作业场到粪场拉麦桔按距离150-250米,每亩8车每人天12车,约需7个工。用土5方、4人一天;倒粪、灌水、将其整好用泥封住,约需6个工。                  

17

此项农活用工量多少取决于运距离和用水方便或费事。倒粪、整理、泥封的用工量一般不变。

堆肥

翻堆

8月15号

前后

往粪堆上灌人粪尿约2工

连倒带封泥约需4工。

6

如果不灌人粪尿或

掺牧畜粪,则用工

     有变化。          

30方

9月

20号

10月

5号

用人拉:由粪堆到地按距离

300-400米,每方按6架子车

每人每天拉12车、2方则用

15工。若用小拖拉,每车

25方,8小时6车装卸4人则

车16小时8个工。

16个

小时

8工

这项活用工取决于运距,若堆肥距地

50米或更近些,则

不需拖拉机,用人

和架子车则省力,用工少。             

耕前

灌溉

9月

20-30号

在电力正常4人一天可浇完

2人一组,二组交换工作8小时

4

如不缺墒这个

工就没有了。

10月

1-10号

撒粪,每方12堆共360堆,约

需2工,撒化肥1个工,用小拖拉机耕约需10小时。  若用牧耕约一天半

3车

10小时

10月

5-15号

平整按2条犁沟4人一天接线4人一晌2工,扒押、押宽1.35米每亩约500米,每人一天按400米约需工13个。             

19个

若用机械扒押

则用工减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