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南京梦魇》背后的英雄绝唱

火烧 2007-02-25 00:00:00 时代观察 1028
《南京梦魇》纪录片背后是张纯如的坚持与牺牲,她以作品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却因精神压力选择结束生命。纪录片追忆惨史,纪念亡灵,展现历史与人性的沉重。

电影背后的女人 《南京梦魇》背后的英雄绝唱

2007-2-9 19:50:45

《南京梦魇》背后的英雄绝唱

王选仍在继续向细菌战受害者做调查

《南京梦魇》背后的英雄绝唱

张纯如生前最喜爱自己的这张照片(资料图)

  人民网·天津视窗2月9日讯:在2007年1月底结束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讲述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南京梦魇》举行了全球首映并引起轰动。该片在电影节期间共展映6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总人数超过5000人。

  而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2年前自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其实是《南京梦魇》的幕后英雄和推进者。正如某报所写的:“电影的背后有一个中国女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却留给了我们整个民族一段难忘的记忆……张纯如让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两天后,美国著名制片人泰德·莱恩塞斯坐着他的游艇在加勒比海上游弋,突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张纯如的讣告。“我感到无比震惊。于是,我买来《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看了后深为感动,决定拍一部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于是,泰德出资200万美元,聘请美国名导演古腾塔执导,拍成了《南京梦魇》这部追怀惨史、悼念亡灵的纪录片。

  如今,张纯如的墓伫立于美国加州一个宁静的小山坡上,青白色的碑石上刻有:Iris Chang,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她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以及她的丈夫道格拉斯和孩子克利斯多福,每年都要来献上几束花。而直到今天,张盈盈仍无法接受爱女死于自杀的说法,“她的离去实在太突然、太不可思议”。

  张纯如曾公开承认:自己在写作《大屠杀》期间,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日军暴行录,精神上受了很大的创伤,常患失眠和忧郁症,掉了很多头发,体重锐减。她在书中的插图都是避重就轻的,唯恐太暴露会被许多公立图书馆拒绝放在书架上,然而,她自己过目的则是另一回事。张盈盈也说:“女儿写作时,曾受到过日本极右势力的恐吓。”因此,张纯如自杀后,舆论普遍认为她死于重度抑郁症。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张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对于张纯如的死,朱成山非常痛惜,他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罗雨菱 黄昊)

  王选:我在与一个国家“战斗”

  王选,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侵华日军暴行的中国受害者争取着该有的权益;张纯如,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曾撰写《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这是第一本以美国大众为读者的有关侵华日军在二战期间暴行的纪实书籍……他们热衷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用毕生的热血和汗水记录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为了给下一代留下这段历史,为了使大量证据不致湮没,为了使幸存的受害者不至于抱恨终生,也为了真正体现以史为鉴的精神,我们刻不容缓!”2007年2月7日,王选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记者。目前,王选仍奔波在对日索赔诉讼的漫长道路上,近日将再次赶往日本进行细菌战诉讼案三审的准备工作。

  “我曾与一个国家‘战斗’。我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年迈无助的老人们。”王选动情地说,“我身体里蕴藏着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支撑我同日本政府进行了8年不见血的战争。”她认为,我们要以中国老百姓维权的实际行动来促进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

  王选的背后,是一群七八十岁高龄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在与日本政府的漫长官司中,这些年迈的受害者陆续有人去世。“老人们不怕死。他们告诉我,最害怕的是自己死了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细菌战的活证据了,最大的渴望是在有生之年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尊严。” 王选强调说,“目前,这些幸存者年事已高,因此他们有生之年讨还公道的愿望日益强烈。”她告诉记者,由于很多亲历细菌战的老人陆续逝去,细菌战受害调查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抢救性的工作。(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王选义愤填膺地说:“要知道,细菌战对平民造成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仍然在继续,可杀人元凶却一直在巧舌如簧、推卸责任。日本政府长期掩盖细菌战历史,至今不承认事实,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侵华日军对华细菌战关乎二战的重大是非,也是现实世界的政治焦点。180名受害者及其家属提起的诉讼,更是一场善与恶的较量。为了进一步争取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受害者的支持,给更多的受害者及其家属争取申诉和讨还公道的机会和权利,我们需要联合各地的受害者,就日本政府的细菌战责任问题,向联合国等有关国际组织提出全面申诉,要求日本政府正确面对历史,全面解决细菌战的责任问题。

  “中国受害者非常期待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即使再一次失败,我们也决不会放弃,我们要一直告到联合国去!” 电话那头,王选语气显得非常坚决。

  王选还告诉记者:“我们正准备成立‘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协会’。我们必须成立这样一个民间组织,有了‘实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成立这个受害者协会,就是要让更多的受害者及其家属积极主动、有序合法地参加到这项社会工作中来,承担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完成这项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使命。”

  我们关注

  ★王选,1952年生,祖籍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1987年赴日本留学。

  1995年,王选放弃了在日执教生涯和优厚待遇,执著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决心为无数中国受害者鸣冤昭雪。为调查取证,王选常年奔波于中日之间。

  1997年8月,王选被推选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在她的带领下,由湖南常德和浙江义乌、东阳、宁波等地细菌战受害者及其家属180人组成的诉讼原告团,在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就细菌战造成的损害向中国受害者谢罪、赔偿。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确认日本在中国实施细菌战,日本国家对此负有责任,但是驳回了原告谢罪、赔偿的要求。2005年7月19日,东京高等法院作出了基本维持原判的二审判决。

  原告团继续上诉至日本最高法院,目前正在等待三审判决。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她就是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一书的作者,继《喜福会》作者谭恩美之后第二位进入美国畅销书榜的华裔作家,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在她去世两年后,由美国人拍摄的讲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纪录片《南京梦魇》正式上映,让更多的美国人开始了解和谴责侵华日军的暴行。

  链接:

  高金素梅

  多次要求日本道歉

  2006年,高金素梅多次带领台湾原住民前往日本,控诉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期间的种种暴行,要求日本政府对在二战期间向台湾原住民不人道行为道歉,要求归还在靖国神社中的台湾祖灵。尽管屡受挫折,但这位坚定而虔诚的杰出女性所发出的声音,正在引发更多回响。

  高熊飞

  民间向日索赔第一人

  高熊飞,原浙江省教育学院副教授。他被称为“中国民间向日本政府提出战争索赔第一人”。从1976年开始,失去右臂的他万里奔波,千辛万苦,搜集证据,开始了长达30年的向日本要求战争赔偿的历程,开创了中国民间向日索赔的先例。他说:“索赔不是目的,但要让世人知道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吴先斌

  投资200万建陈列馆

  2006年12月11日,南京首座个人投资创建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建成开馆。该馆由南京企业家吴先斌出资200万元创建,共展出抗战时期老照片600多张、抗战文物2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首次面世的南京大屠杀期间及南京沦陷后的照片和实物。该馆被称为“民间江东门”,它是对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个补充,建成后主要用于学术交流。(罗雨菱 黄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