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文革随想系列(六)

火烧 2011-01-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文革作为社会吐故纳新模式的意义,分析中国改革困境与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强调阶层固化与人才困境,揭示革命力量的潜在价值。

中国的事情从来都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能够彻底解决的,纵观中国历史,哪一次自上如下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问题?无不是:鼎盛---腐朽---(自上而下的改革苟延残喘)----被推翻。  

中国的集权制度,封建思想再加上两千年的官僚习气,已经让中国的问题积重难返,试图用过去的方子治这个病,已经被无数次的证明,是失败了,是无效的。  

曾国藩号称独步古今,他可谓将中国的人性和官场规则掌握的炉火纯青,无以复加,即使是年轻时候的毛主席也曾说: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但是请注意:这仅仅是毛主席早年的思想。  

晚年的毛泽东毫无疑问在思想、精神和理论上都全面的超越了曾国藩。  

他已经从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将自己的境界提高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他要开创一条中国的新路,人类的新路。  

而文化大革命,就是这个思路的集大成者。  

读不懂文革的人就读不懂毛泽东,读不懂文革的人就读不懂中国,当然,这并不是说笔者就都读懂了,只是面对文革深邃的思想和艰巨的任务,我由衷的敬佩毛主席的伟大。  

     一、文革模式是保证社会吐故纳新的模式  

     一个社会如果各阶层封闭而不能相互转化,就无法充满活力,一个社会如果始终僵硬固化,就无法继续前进。  

这个缺陷在“斯大林体制”上体现的最明显,毛主席在苏联暴露出种种缺陷后,进行再次革命,大胆的砸烂“斯大林模式”,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大民主的尝试。  

文革期间的事情,在现在人看来有很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同反动派不理解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何不计名利的干革命一样,现在的人用现在的奴性思维,永远也不会明白文革期间的很多事情。  

毛主席大胆从最基层提拔干部,工农在人大中占绝大多数的比例,现在这个比例反过来都不止。  

中国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实各个阶层已经基本固化,底层向上走的道路基本堵死,这样的社会结构注定无法健康,无法充满活力,搞不好还会出事。  

毛主席任用和选拔的人才在今天看来都是不可能成才的人,但就是这些人,在毛主席时代“站着把钱挣了”,其实在今天的中国,隐于闹市的人才、天才、怪才不在少数,但他们与这个社会的主流格格不入,他们不愿意卑躬屈膝,不愿意装神弄鬼,他们是一群在市场经济下恪守贞操的“蠢人”,他们没有发挥才能不是因为他们无能,而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不容于这个时代。中国人历来讲究“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这股力量如果找不到发挥的途径,很可能变为一股革命的洪流。

(未完待续)

下一篇《鼎盛时期的美国其实一直处于“类文革状态”或称“亚文革状态”》

文革随想系列(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