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一头牛到一只鸡

火烧 2010-03-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鲁迅《灯下漫笔》引出‘一人等于一头牛’的盛世标准,结合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一人等于一只鸡’的新标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与西方、民国的对比,讽刺社会现状与价值观变迁。

从一头牛到一只鸡  

 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指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头牛,这就是古代太平盛世的标准。  

    我在初读这篇文章时还不大相信:一个人=一头牛的时代还算太平的盛世?这“盛世”的标准未免也太低了吧?然而,前两天的一则报道让我不得不信,这种“盛世”的的确确是存在的。  

“一个三鹿奶粉,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网民们大概不知道。我们普查了受到奶粉影响的儿童达到3000万,国家花了20亿。” 为受毒害的3000万儿童花了20亿是个什么概念?算下来平均一个儿童不足70元,相当于一个肯德基全家桶或是广州中等餐馆一只白斩鸡的价格。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只鸡,这就是新时期太平盛世的新标准。  

多么了不起呀!从一头牛到一只鸡,我们的的确确是与时俱进了,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低成本盛世。  

……  

按照一个人=一只鸡的标准,难怪很多人推崇孔丘孟轲。那些人大谈什么“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大办孔子学院,整天梦想回归汉唐盛世。毕竟,那还是一个人=一头牛的时代么。  

按照一个人=一只鸡的标准,难怪很多人推崇西方。那些人大谈什么“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整天梦想同国际接轨。毕竟,西方的人民尽管也是自由的被宰,平等的被吃,拥有被关在笼子里的权利,但是按照2008年的统计,被贩卖到美国的妇女平均价格是99美元(http://news.sohu.com/20080320/n255810059.shtml),价格虽比不上一头牛,总比一只鸡高些。  

按照一个人=一只鸡的标准,难怪很多人称颂民国。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很清楚的描绘了民国时代:“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当时鲁迅先生说:“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今天我们可以清楚的回答鲁迅先生了:民国也可以称得上太平的盛世。毕竟,每斤八文的孩子,每个大概也就是一只鸡的价钱。  

   

       雨夹雪  

       2010年3月1日 重读《灯下漫笔》随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