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美国要使日本成为其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

火烧 2005-06-1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分析美国如何通过军事合作与政策调整,将日本打造为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以应对中国崛起及地区安全挑战,同时探讨其潜在风险与地缘政治影响。
美国要使日本成为其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


龙小农 

    

    9•11事件以后,美国加速调整全球战略部署,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加强美军在亚大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为应因亚太战略格局的转变,防范朝鲜对美国的威胁,监视台海地区的变数,延缓中国的崛起;为应因亚太地区非安全因素和战争危机对美国利益的挑战,美国当局正在把日本变成美国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借用麦克阿瑟的话语,这是美国在太平洋西岸“不沉的航空母舰混合舰队”。
                        把日本变成“航母混合舰队”的原因
    美国与欧亚大陆远隔重洋,而欧亚大陆又是最有潜力威胁美国霸权地位的地缘战略带,美国要想在全球地缘战略上占有优势,就必须在欧亚大陆中心打入自己的“楔子”(美国已经在欧亚大陆结合部上推行系列颜色革命,打入了这个楔子),在其边缘部署自己的“航母”。
    鉴于中国实力的日渐庞大,台湾这艘昔日美国眼中“不沉的航空母舰”地缘战略作用日益空洞化,因而美国必须重新寻找这样的航空母舰。日本群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意义自然就成为美国必然的选择。日本群岛是欧亚大陆胸前的一串链珠,这个特殊的位置决定这个“航母混合舰队”,北向可以威胁俄罗斯这个美国旧日的战略对手,防止其东山再起;南向可以威胁美国定位为潜在战略对手的中国,更可以随时对西面美国眼中的“暴政”国家朝鲜做出应因。
    日本之所以能逐渐演变成美国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原因首先在于日本在战后一直被纳入美国的战略部署中,20世纪50年代签订的《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其次在于面对中国的崛起,自身经济的衰退,日本失去自信,把自己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企图依傍美国这个“军事大款”来保持自己在东亚的领导地位,因而对美国唯唯诺诺,心甘情愿成为美国在太平洋西岸的航空母舰混合舰队。中国在亚洲力量的增长以及中国的影响不久后可能辐射到对日本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域的前景,加深了日本对自己地缘政治前途的迷茫感。美国正是利用日本在地缘政治上的迷失,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棋子。
    日本是否成为美国的附庸、对手或者伙伴,取决于美国人和日本人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即更加明确地阐述两国应寻求的共同国际目标,和更加清楚地划分美国在远东的地缘战略使命和日本所希望扮演的全球角色之间的界线。现在美日不断加强军事合作,今年2月又发布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联合声明,确定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和全球共同战略目标。在美国军事能力持续膨胀,日本惟美国马首是瞻的情形下,日本沦为美国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也就势在必然。
                        把日本变成“航母混合舰队”的举措
    从二战结束美国占领日本开始,日本就成为美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但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美国解除日本武装,并为其制定了一部和平宪法,日本防务完全依靠美国。然而,1951年制定的《日美安保条约》和1978年制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为美国把日本武装成其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奠定了基础。
    冷战结束,美国在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同时,自身实力也相对衰退并在其全球战略中疲于应对,而由冷战结束暴露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地区大国的兴起则处处挑战美国全球利益。在亚太地区,最困扰美国的朝核问题、台湾问题和中国的崛起,美国似乎都显得鞭长莫及。于是采取种种举措把日本这个美国在远东最大的军事基地重新武装起来就成为美国唯一的选择,尽管不是最好的选择。
    克林顿政府时期(20世纪90年代),美日加强了共同作战计划的研究,把“朝鲜半岛有事”、“日本周边事态”和“远东地区有事”作为三个重点研究方向。1996年,克林顿访问日本,双方就日美安全保障问题进行全面研讨和磋商,发表《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面向21世纪的同盟》,在美国的鼓励和支持下,日本首次把“日本周边事态”列入有关日美安保问题的正式文件,并作为日美安保体制的防卫范围,这实际是对原《日美安保条约》的一个重要突破。“日本周边事态”概念模糊,美日可以随意解释周边所涵盖的范围。1997年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梶山静六对媒体公开表示,日美两国的防卫合作范围“理所应当地包括台湾海峡”。同年,日美就“新防卫合作指针”达成协议,修订1978年制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新指针对日本武力行使的范围的授权,明显超出了日本的和平宪法。199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国会批准了与“防卫新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等三个法案,从而把日本政府的“周边事态”战略法制化。从1996年的“日美安保宣言”和1997年达成的“日美新合作防卫指针”、以及1999年的制定的“周边事态法案”,美国一步一步把日本从专守防卫、受和平宪法限制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以使日本能够配合自己的全球战略。
    在小布什上任、9•11事件后,美国加紧把日本变成自己的“航母混合舰队”,几乎是全面鼓励甚至直接帮助日本加强其军备,乃至逐渐走向穷兵黩武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怂恿日本出兵伊拉克;暗示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发表美日联合声明(今年2月19日),把台海地区纳入美日共同的战略目标;着手制定针对台湾海峡争端以及朝鲜半岛“有事”的“共同作战计划”等军事计划,并将于今年6月以共同文件的方式加以确认;配合美军全球战略的调整,美日两国政府已开始研究在驻日美军的横田基地内设立日美“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以加强双方的军事合作,构建日美两军的联合指挥系统;帮助日本部署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等。
    与此同时,美国持续加强与日本军事技术上的合作,这种合作使得日本能够学到美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使日本自身的先进武器的制造能力得到提升。日本军备水平跻身世界一流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有莫大的干系。
    以上事实说明,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后,美国正在处心积虑地从法制和军事技术上把日本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轨道,把日本变成自己在太平洋西岸的“航母混合舰队”。
                        把日本变成“航母混合舰队”的危险
    然而,美国政府在忘情提升日本军事能力时,却忘记了其战略家布热金斯基的警告。布热金斯基在《大棋局》中指出,同日本保持密切的政治关系符合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利益,但让日本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将会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寿终正寝,并将排除美、日、中在地区内稳定的三角安排出现的可能性。他一再强调,任何在重要意义上扩大日本军事努力的地缘政治范围和实际规模,都是不可取的,美国压迫日本承担更大的军事作用只能损害地区稳定的前景,阻碍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同大中华达成妥协,导致日本不再承担更具建设性的国际使命,并因此使得在整个欧亚大陆推进稳定的地缘政治多元化的努力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他提醒美国政府,“在以向中国举足轻重的地区地位挑战为目标的任何地区安排中,不是主要依靠日本作为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发挥作用”。 对比当下现实,目前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紧张,恰恰就是美国政府忽视布热金斯基警告而造成的复杂态势。美国当局是否应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武装日本的政策?
    回溯日本历史,一旦日本重新武装强大起来,它总是要挑战既有的亚太格局。丰臣秀吉侵略朝鲜、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5年的日俄战争和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不都是明证?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若再加上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能确保日本今后走上正确的道路?据美国国际新闻社报道,日本政府日前计划重新启动钚处理厂。专家预测,日本这座钚处理厂每年可以分离、储存8公吨钚,足够制造1000枚原子弹,“如果该处理厂投入运营,到2020年,日本国内的钚储量将与美国武器级钚的储量相当。”如此庞大的核武原料储备,难道仅仅是为了发电?把日本武装成欧亚大陆胸前的“航母混合舰队”的美国是否该接纳本国和他国人民的警示,否则受到伤害的恐怕不止是亚洲邻国,还有美国自身。珍珠港上空万弹齐爆的声音依稀回响在世人的耳旁。
    美国日本政策研究所的学者查默斯•约翰逊最近撰文指出,美国扶持日本遏制中国是一个危险的游戏,难以在中日矛盾中独善其身,并认为如果中日发生冲突,美国也躲不开。因而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实迷途而未远,觉今非而昨是”,不因阻遏中国崛起重新武装日本。难道美国忘了这个“航母混合舰队”曾经是二战时期唯一个组成航母特混舰队与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对抗的危险国家?至今日本右翼提起此事还得意忘形。难道美国忘了伊拉克这个美国昔日武装起来用以遏制伊朗的国家最终成为美国在中东利益威胁源的前车之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