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同志与兄弟的称谓引发的思考

火烧 2011-01-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同志到兄弟称谓的演变,分析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强调称谓变化反映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体现个人利益与集体意识的冲突。

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同志的称谓还那么熟悉与亲切、顺耳。九十年代始,正如姜昆相声里说的一样:“同志不叫同志了,改成师傅了”。如今又有变化,对不熟悉的人多叫师傅,熟悉的人都被称为兄弟。随着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加生产关系)轨迹的变化,意识形态、思维方式、语言常态亦发生变化。这种从同志到师傅,再到兄弟的称谓演变除了经济上能得到解释以外,也能从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得到结论相同的解释。这数十年以来,国家最高层领导的注意力从全民共产主义思想培养、维持,转变到了自己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分配平衡,于是,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国家与国家以及相互之间便没有共同志向与理想,同志的叫法自然也就格格不入,这个上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创立的“同志”一词,基本上入住字典享清福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个人利益冲突的类似亲兄亲弟分家析产争吵不休,甚至一生仇恨未了的,更甚者拳脚相加、刀枪相见的又亲又仇又争的“兄弟”一词。人类总是在进步,然而进步的步伐总能从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社会、思维等等各个方面找到答案与脚印。只要细心,不难区分进步的意义。

而我叫别人兄弟时并没有与他争财夺利的想法。当我叫别人为同志时,也没有想过他与我有过共同的理想与志向,这年头,没有兄弟与同志。

以前我上技校时有个同学,给我写过一封信,落款的名字前写道:同志加兄弟。那时我觉得很要好。但至今没有再联系过,因为没有固定的地址与联系方式,那时还没有手提电话,个人几乎没有固定电话。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我的兄弟,是不是我的同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