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人的生物性和人性

火烧 2024-05-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本文探讨人的生物性与人性的定义,分析马克思人性观的逻辑问题,强调生物性与人性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并指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一,明确概念

  “人的本质”和“人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的简化。“人的本质”和“人性”是同义词。

  二,马克思主义者公认的马克思的人性认识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者公认,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是马克思的这段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可以理解为人性的定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质的概念,“总和”是量的概念,用量的概念定义质的概念,违背了同一律,即违背了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十个结论:人的物质性和物质的第一性决定了人的狭义思维即推理必须遵守同一律——即遵守逻辑。”(见我的哲学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

  马克思的这个人性认识是错误的。

  三,人的生物性

  人是一种生物。生物的本质属性是沿着自身的保存和种的繁衍展开生命。对于生物来说,捕食同类也是合乎其本质属性的。同样,人作为一种生物,为了自身及儿女的的利益,偷盗抢劫都是合乎其生物性的。

  四,人的人性

  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还有一个,即人的本质是“能创造对象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用通常的话来说,即能做事。人的身体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需要。人需要的精神肯定只能来于他人或社会。而要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肯定,只能做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事。从人的社会性来说,人人都做有害他人和社会的事,人类就要灭亡,从精神需要来说,没有人需要被否定。因此,人性是做好事。

  五,人的生物性和人性与人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三个结论:实体决定关系。”(见我的哲学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这个结论表现在人类社会,是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人有生物性,所以,在剩余价值这个剥削的条件出现后,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剥削关系。因为人有人性,所以,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爱与被爱的关系。马克思作为非无产阶级家庭长大的人,为什么会为无产阶级写《资本论》,又为什么会提出按需分配,因为他有人性。如果人只有生物性,没有剥削的社会就不可能出现。我们常说权力需要监督。没有人性,监督的人就不想贪吗?从被剥削者到剥削者的例子有很多。

  人的生物性和人的人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人不是动物

  顺便说一句,人不是动物。人的世界与动物世界有本质区别,肉眼可见。人的世界是人创造的世界,动物世界是自然生成的世界。人的世界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从哪里来?只能从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来。人与动物有本质区别,人当然不是动物。人是生物中的一个类,不是动物中的一个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