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人的概念与人之析

火烧 2009-04-12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本文围绕人的概念与人之析展开,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人与动物的区别、人的本质及社会关系,探讨《人权宣言》的实质,揭示现代国家与人权的关系。

人的概念与人之析

   

人们历在人的概念上做文章,妄图兜售他们的货色,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八周年,建国共十周年之际, 我们只有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论述,才能使我们的眼睛亮些,心儿明些。为此,摘录了若干论述,以供参阅和讨论。  

   

1. 人和动物的区别

   

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2.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卡·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制费尔巴哈时指出现实社会中没有抽象的人,他们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前一种考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后一种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3.《人权宣言》之实质

   

法国《人权宣言》中说: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都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得到了阐述。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自由的人性”的所有这些表现在法国人权宣言中得到了极其肯定的承认。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  

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正如古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奴隶制一样,现代国家的自然基础是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的人,即仅仅通过私人利益和无意识的自然的必要性这一纽带同别人发生关系的独立的人,即自己营业的奴隶,自己以及别人的私欲的奴隶。现代国家就是通过普遍人权承认了自己的这种自然基础。而它并没有创立这个基础。现代国家既然是由于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挣脱旧的政治桎梏的市民社会的产物,所以,它就用宣布人权的办法从自己的方面来承认自己的出生地和自己的基础。  

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的代表是资产阶级。于是资产阶级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人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理论了。  

…以人权的形式承认和批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即工业的、笼罩着普遍竞争的、以自由追求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无政府的、塞满了自我异化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个性的社会,…  

拿破仑是革命的恐怖主义对这次革命所公开宣布的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政治的最后一次战斗的体现。的确,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卡·马克思和费·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一卷指出:在“人权”中赋予每一个资产者以“人”的权利,使他们真正名正言顺。  

至于谈到权利,我们和其他许多人都曾强调指出了共产主义对政治权利、私人权利以及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即人权所采取的反对立场。请看一下“德法年鉴”,那里指出特权、优先权符合于与等级相联系的私有制,而权利符合于竞争、自由私有制的状态(第206页及其他各页);指出人权本身就是特权,而私有制就是垄断。  

   

4. 人、阶级与阶级斗爭

   

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同时,由于这些不同部门内部的分工,共同从事某种劳动的个人之间又形成不同的分工。这种种分工的相互关系取决于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经营方式(父权制、奴隶制、等级、阶级)。在交往比较发达的条件下,同样的情况也会在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中出现。”  

“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里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我们在考察现代私有制时还会遇见,不过规模更为巨大而已。”  

“由此可见,事情是这样的: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注:手稿的最初方案:“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一定的个人”。——编者注),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第85页◎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地,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  

“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存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最后,我们从上面所阐述的历史观中还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 生产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达到这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出来的生产力和交往手段在现存关系下只能造成灾难,这种生产力已经不是生产的力量,而是破坏的力量(机器和货币)。与此同时还产生了一个阶级,它必须承担社会的一切重负,而不能享受社会的福利,它被排斥于社会之外,因而不得不同其他一切阶级发生最激烈的对立;这种阶级形成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彻底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当然也可以在其他阶级中形成,只要它们认识到这个阶级的状况;(2) 那些使一定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利用的条件,是社会的一定阶级实行统治的条件,这个阶级的由其财产状况产生的社会权力,每一次都在相应的国家形式中获得实践的观念的(注:原文是praktisch- idealistisch。——编者注)表现,因此一切革命斗争都是针对在此以前实行统治的阶级的(注:马克思加了边注:“这些人所关心的是维持现在的生产状况”。——编者注);(3)迄今为止的一切革命始终没有触动活动的性质,始终不过是按另外的方式分配这种活动,不过是在另一些人中间重新分配劳动,而共产主义革命则针◎第90页◎对活动迄今具有的性质,消灭劳动(注:手稿中删去以下这句话:“消灭在……统治下活动的形式”。——编者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因为完成这个革命的是这样一个阶级,它在社会上已经不算是一个阶级,它已经不被承认是一个阶级,它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的一切阶级、民族等等的解体的表现;(4) 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嘲笑圣布鲁诺毫无根据地为自己描绘了一幅’永世欢乐和幸福’的感奋人心的图画。’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的追随者’在谈到与’天国的和谐曲’。  

   

在圣布鲁诺、费尔巴哈看来:“如果千百万无产者根本不满意他们的生活条件,如果他们的“存在”同他们的“本质”完全不符合,那么,根据上述论点,这是不可避免的不幸,应当平心静气地忍受这种不幸。”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可是,这千百万无产者或共产主义者所想的完全不一样,而且这一点他们将在适当时候,在实践中,即通过革命使自己的“存在”同自己的“本质”协调一致的时候予以证明。”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指共产党)都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把它作为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当时的发展程度怎样”。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向人们揭示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主义革命则针对活动迄今具有的性质,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要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绝对没有什么’永世欢乐和幸福’的感奋人心的图画,以及’天国的和谐曲’。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  

   

5. 为人民服务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等的区别  

   

恩格斯在1875年3月就《哥达纲领》问题在致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提出来的。他指出:“一般说来,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325~326页)  

   

毛泽东为我们党举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他说: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抗日战争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一二八页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一九四五年的任务 》(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延安《解放日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六五三——六五四页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零四页  

   

毛泽东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的谈话(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时,针对  

克伊腊克说:要爱一切人,而不要仇恨任何人,这是生活中的一条原则。

主席说:只能爱大多数的人。比如说,我们爱蒋介石,但是他不爱我们,(笑声)他要吃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大半个中国,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那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打。

蒋介石统治中国,他开始是听英国人的,后来是听美国人的,因为英国人不行了。然后日本人打进来,打了八年。日本人走了,又同国民党打了四年,全国才获得解放。现在蒋介石还在台湾,美国人管着他。他“代表”全中国人民参加联合国,而我们却没有权利进入联合国。

联合国批评我们是“侵略者”,侵略者怎么能够加入联合国呢?头一个“侵略者”是我。说我们主要是“侵略”了中国,然后是“侵略”了朝鲜,然后听说是“侵略”了印度。我们跟印度打了几星期仗,为什么后来把兵撤回来呢?因为他们的兵都散了,没有兵了,打仗没有对象了!(笑声)现在我们撒回到边界以后 二十公里 的地方。印度人现在好一些了。比较守规矩了。一条所谓麦克马洪线,中国连袁世凯都没有承认,他要我们承认,岂不荒唐?我们事实上不越过这条线,而且从这条线后退 二十公里 。

力量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订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而且就是当了教师以后,也还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所以在教育科学中有心理学、教育学这两门科学。

毛泽东接见非洲和拉丁美洲青年学生代表团时的谈话(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  

知识分子如果不同工人、农民结合,不对工人,农民做工作,团结工人、农民,而是脱离工人、农民,那就不好了。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它不属于无产阶级,就属于资产阶级,它不为无产阶级服务,就为资产阶级服务,它可以替这个阶级服务,也可以替那个阶级服务。  

有少数人思想很右,他们的脑筋还是旧的,大概占百分之几的人数,他们赞成修正主义,不那么公开讲就是了。有极少数的人希望蒋介石再回来,…  

要做群众工作,就要交朋友。如果没有工人、农民做朋友,你就不了解工人、农民的思想状况。这就是说要做调查研究工作。知识分子要接近群众,做调查研究,是不那么容易的。第一条,知识分子过惯了城市生活,他就不想到乡下去做调查研究工作,赶也赶不下去。(众笑)他们成了习惯。第二条,到乡下去做调查研究,去了并不等于真正交好了朋友。因为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派头,摆一付老爷架子,农民看不惯,摆一付老爷架子去接近工人,工人也看不惯。开始他们弄不清楚,不知道你们是帮助他们的,还是伤害他们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验,要经过一个过程。譬如讲组织工会,举行罢工,经过一个过程,工人才相信,你是帮助他的。而不是伤害他的。同农民说话,绝不能摆起一付知识分子的架子,看不起他们。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知识分子就某一点说来,是比较最有知识的人,但是不如工人、农民的知识多。  

   

对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毛泽东在为八届六中全会作准备的郑州会议上的讲话第五次讲话(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九日 ):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不妥当,结果都离不开我。有人说,是马克思讲过的,是马克思讲过的我们可以不宣传,人人为我,是人人都为我一个人,我为人人,能为几个人。  

   

   

在为什么人的问题方面,有人打出别的旗帜, 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人为本,如此等等,我们只能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加以回答,难道我们革命人民、共产党人可以不读马列,任那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那些论点任意泛滥吗?!决不能!  

   

   

 2009-04-1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