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天性谈起
从人的天性谈起
一网友在评《中国的问题出在那里?》时说:"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而已,安居乐业也"
但这个“安居乐业”有个不同的水平,到什么水平是个够呢?这却是无止境的.对此我曾在一篇长文中说到,现将有关内容摘下,标题就定为《从人的天性谈起》:
对坚信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人来说,在夺取政权后,怎样做才能最后保住共产主义的底线永不变,要谈这问题,就得从人的天性谈起。
说到人的天性,看来很复杂,概括起来也不外有二:一,只要是正常人,总想争为人上人,总想比别人过的更好些,更富有些,这就叫“欲壑难填”,也就成了人的一大天性;二,当这目的达不到时,甚至到活不下去的到处被人欺时,这时的思想既会感叹“老天不公”,又会企盼天下财物人人有份,平均主义思想也就由此而生,并在这思想作用下,开始强烈地要求这个社会能成为“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就成了人的第二大天性。同时说明,这平均主义正是人在贫穷时的产物,也就成了天下弱势群体的共同思想,而且越穷,这思想越强烈;而争做人上人的思想,虽然人人有之,但因穷人没有争的条件,自然退避三舍,因此这争做人上人的思想,就成了富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越富,这思想就越强烈。也正是在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者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制度,一者产生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为创建共产主义制度而努力的各种行为。
其实这两种思想和行为尽管绝然不同,则又是伴随着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低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发生着变化。就以日常琐事为例,如设棋,开局之初,即使和最好的朋友设棋,也都是为了争个胜局,甚至为一步棋都会争个面红耳赤,一旦败局已定,马上就变成了力保平局的思想。其实这正是人的两大天性在伴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体现。再以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为例,起义之初,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均贫富的新社会,可起义成功后,结果谁都不能建起这样的社会,即使建起,也很快就遭到破坏,如在农民起义中建起的唐朝政权,他们确实想建起一个均贫富的社会,所以他们实行了均田制,结果农民得到土地后,为了争做人上人,又千方百计想再得到更多的土地;当官的,他们在参加义军时,也真想建一个均贫富的社会,可胜利了,自己也当上官了,但和大官相比,还想再争到他们之上,比他们过的更好些,正因这种思想和行为占了上风,结果对均贫富的事不但很少再想了,而且很快就使自己变成了巧取豪夺的极先锋。面对这一切,唐朝政权无论怎样健全法制,它能使大唐法律内容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闪光点,对后人能起明灯高照的作用,以及对破坏均田制的行为又实行了严刑峻法,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彻底破坏。这一切,说明他们并没有找到驾驭人的这两大天性在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办法,所以失败了。
其实共产党在创建共产主义的社会中,这两大天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即在打天下时,当国民党士兵被俘后,因为这些人在国民党军队中是最下层,来到共产党内,官兵一律平等,待遇一律一样,这和国民党相比,就如登入天堂,所以感到共产党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真好,当然共产党人看到这情况,也很受鼓舞,同时坚定了自己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但随着全国的胜利,尤其为革命立过大功的人们,他们成了各级领导干部,成了新的统治者,但他们也并没因此而满足,因为和大官相比,自己仍不及他们,为了胜过他们,嘴上虽然在说共产党人不争官位大小,不要名利思想,但在内心就和他们绞起了劲,正是在这时,实际自己就进入到力争人上人的拼搏之中,也正是在这拼搏中,反感到自己原主张的共产主义原则和做法,成了阻力,相比之下,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倒成了这时实现自己目的和追求,使自己争为人上人的好制度。同时普通百姓也在变,如在井冈山时期实行共产主义原则,大家都感到好,所以就产生着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产生着改天换地的无穷力量。但到全国解放后,真正成立了人民公社,在公社里实现了大家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夙愿时,反出现了:“公社活,慢慢磨,磨到上午吃蒸馍”的行为,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的原则,就成了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但到又一种历史情况下,却又产生着消极的因素。百姓的这种变化,和功臣们在胜利后的迅速变化合在一起,就使一些人最后认定: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口号罢了,从此这些人对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意志,先由麻木不仁,接着便彻底丧失,所以苏联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据他的侄女柳芭移居美国后写回忆录说,连勃列日涅夫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列主义的原则或共产主义的前途”。他告诉其弟弟:“什么共产主义,都是哄老百姓的空话。”说明到这时,首先在共产党的上层领导中,就变的不再相信共产主义了,而是相信起了资本主义,苏联最后的垮台,刨根挖底,就出在这里。这就告诉人们,共产主义的失败,败就败在当解决了人们在物质上实现真平等后,即人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保障和提高后,这就给人人争做人上人创造下了条件,但怎样满足人们的这个天性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并没提到,而爬上共产党领导最高点的人,不是满足在自保自己的既得利益上,就是没有解决这新问题的思想准备和勇气,使自己处在茫然无着之中,却又不能使在这方面有真本事和有勇气的人及时走向最高领导地位,这一切,共产主义的底线就被冲垮了,所以就使共产主义在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国家中,最后不是重遭挫折,就是彻底失败。这是自己把自己搞垮的,不是敌人摧毁的。说明共产党在领导大家打得天下后,寻找不到驾驭人们争做人上人的新办法,自己就会走向垮台。这道理和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道理实际同出一辙。
再看资本主义社会,他的最大特点,是自由竞争,这就最大程度地能满足着人人争做人上人的行为与要求,正因为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能争为人上人而奋斗,所以也就不惜把别人都踩在自己脚下。只知一条:“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所以凡能把他人当成老鼠吃掉的,就成了有本事的人;吃的越多,就说明本事越大,最后必然把整个社会变成争着人吃人的社会。结果,在这个社会中,我也吃人,人也吃我。我吃人时,心情很坦然,坑、蒙、拐、骗、抢,甚至用更残酷的手段,都不觉其非,正因这一点,所以法再严,再健全,都禁绝不了,而且在禁绝中,反使的“黑社会”势力由没到有地发展起来,同时也就使的吃我的人越来越多,也越严重起来,到这时,尤其那些只被人吃,而自己再吃不上人的人,就会强烈地产生着将这个社会变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要求,同时会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不惜一切去奋斗的目标。而那些吃人少,被人吃的人,就会由同情而发展成积极参与者。这时的矛盾,就成了“不患寡,只患不均”的问题了。资本主义保不住这个底线,资本主义最后的灭亡,必然由此而起。
从上可知,不论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它们都是人的天性需求的产物,但没解决了人的天性的全部,而只是各解决了一部。这就确定了它既有自己长处,同时也都有自己致命的短处。在实践中,它们也都为发扬自己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在做着各种努力,比如,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勇士们,当解决了人们在物质上的平等待遇后,则因没有解决了人们在争做人上人这一天性的要求,结果就产生了隋性,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虽然马列主义没有得到解决,但到毛泽东时,总结经验,最后找到的办法:(1)就是让人们从思想上找差距,使人们在思想上争做人上人,而不是在物质上争做人上人。实践结果,果然使整个社会出现了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潮;(2)提出过七八年就来一次群众运动的文化大革命,以此保证各级干部都能做到按照群众在这时争做人上人的需求来制定通往共产主义的政策,这就给人们指出了前进方向,所以这时的人们,对共产主义都充满着足够的信心和希望,这就说明,毛泽东确实找到了巩固和发展共产主义的保底办法。同时,当共产主义在解决自己的保底问题时,资本主义也在找他们的保底办法,结果最后找到的办法,就是对天下穷人普遍实行救济,以缩小贫富的差距,结果很有效,所以资本主义几经残喘,结果至今仍没灭亡。
再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实践的总成果中看,又可看出:
1,社会主义在思想上使人争做人上人,就使社会得以静化;资本主义在物质上争做人上人,就把社会变成了人吃人的社会。
2,资本主义实行“平等”竞争,实际穷人是靠给富人打工维生,主动权在富人,不在穷人手中,结果必然形成:人家吃稠我喝稀;人家吃好我吃坏;人家做起事财大气粗,因为是主人,我做起事不但忍气吞声,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失掉饭碗,因为是奴才。正因如此,就使的穷人在富人面前,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平等。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因为在物质上实现了真平等,并用群众运动的办法,逼使干部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出能满足大家争做人上人的新政策,这个主动权在民不在官,所以民才会有了自己的真正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3,社会主义在思想上争做人上人,以及通过群众运动使干部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及时制定出满足大家争做人上人的新的政策内容,这一切,落脚点则都落在增加和保护人人所得到的在物质享受上的真平等权,避免社会财富被少数人窃取,以杜绝富人对穷人的欺压;资本主义实行对穷人的救济行为,落脚点则落在不要使穷人干扰了富人的生活,归根是在保护富人的利益,使社会永远成为富人欺压穷人的社会。
以上三点,足以说明,对劳动人民来说,社会主义绝对优于资本主义,然而,资本主义的阵营至今仍然存在,可社会主义阵营则消失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1,资本主义在解决贫富之间的矛盾时,采取济贫的办法,这样做,得到救济的人就会感恩戴德。但也并不彻底,因为富者太富了,就显的穷者更穷了,穷者照样不满;若对穷者救济多了,富者又会很不满,到底这矛盾怎样缓解,资本主义实行多党制,就是说,在台上的解决不好,在台下的找原因,综合各方意见,就提出使大家都可接受的新意见,并因此走上台,不管最后解决的程度如何,却给各方带来希望,同时就使这矛盾得以暂缓。当新上台的又出现了新矛盾,或使原矛盾根本就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台下的就会再提出新意见,再给人们带来新希望,轮番如此,虽欺骗性很大,却也使的它绝路逢生,正因如此,资本主义虽然没落了,却能得以残喘不灭。
2,社会主义在解决人们争做人上人的要求上,是通过群众运动和从思想上找差距的办法来解决,这和资本主义从物质上的解决相比,因为人们一顿饭不吃都饿的慌,所以追求物质就成了大家随时随地的事,在这点上,资本主义给了大家以平等竞争的待遇,但在实际的竞争中,富人有资本,穷人没有,正是这个不平等,就会在竞争中造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但这是在竞争中自然形成,不是某人所为,所以自己穷了,只能怪自己没生在富人家,怪自己没本事,怪自己命运不好,怪神不佑自己,所以在资本主义世界,科学再发达,迷信则不灭,甚至大加提倡,原因即本于此。可社会主义是通过群众运动和从思想上找差距的办法来解决,这办法往往不是自然形成,而是由当政者发动群众来实现,当内容脱离群众的实际时,对群众的发动,就很难再发动起来,面对此情,当政者只认为这是群众觉悟不高的表现,解决办法,就是加强教育力度,对“反对”者,捏个罪名,当成反面教员,结果越这样加强,大家越感到这个教育就变成了思想上的强制。再加共产党实行的是一派执政制,你在台上加强“教育”,已经使大家无法忍受了,却又没有新的主张出来加以解决,因此大家会对共产主义失望;再说群众运动,矛头主要对的是领导干部,他们对这运动首先就会感到忍受不了,所以一旦登上权力之巅,结合群众也有忍受不了的感受,这两者的结合,就对改变这现实,成为必然.,然而怎样改变?虽然口上喊着创新,可自己又创不出新的办法,形势逼着又不能停顿,正是在这时,开始了有意或无意,向资本主义靠拢,就这样,共产主义虽好,结果反造成英年早逝的结局。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解决了人人都可争做人上人的基本条件,但在解决怎样就能使人人都可永保争做人上人的问题上,若只从物质上解决,自然就把资本主义那种竞争当成了学习的榜样,最后必然又和以往一切革命的结局都一样,最后成为富人压迫穷人的社会;若从思想上着手,达到物质上共同富余和提高的目的,但这个思想,绝不只是指官家自己的思想,而是指群众不断发展中的思想,当官家掌握不准这个思想时,就如中医给人治病,没把准脉象,就开药方,结局只能是把人吃坏,吃死。共产主义的挫折与失败就出在这里。
综上所谈,说明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由盛到衰,并不是因为共产主义理论只能成为一种理想,根本就不可能在实践中成为现实,而是因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伴随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共同提高的前提下,共产党在满足官与民再争人上人这一天性的要求上,并没得到尽善尽美的解决,问题就出在,因为人们争做人上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这对执政者来说,就产生着不同的任务,而且下阶段任务的产生,常常就孕育在现阶段的母体中,而现阶段中的不少内容和做法,虽然即将过时,或已经过时,这对当政者来说,就很难看出和说准,即使看出了也很难接受和直说,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而对别人找准的说法与办法,又因当政者不会认同,也就很难破冰而出,面对这一切难题,若实行多派竞争的分店制后,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这多派竞争的分店制,就是专将有超前意识的强人,从掌权者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给了他们以大胆设想和尝试的天地,同时使那些想在官场上一显身手,争为人上人的人,尤其对上层人来说,也就随着这多派的竞争,有了自己公开争的机会,再不必“伪装”和“屈就”了,也就增强了官场上的光明性。就是说,官场上的这种竞争,是为了找准下阶段广大群众在为共产主义奋斗中怎样争为人上人的新路,同时就把当官的争做人上人的行为,变成了对党的忠诚和用智慧来为党不断探路的行为,以保证党在任何时期都不走错路。当自己争不上时,也就再不会怨天尤人,而是只能怨自己没有争上。而争上台的人,再把毛泽东的办法用上,以净化干部队伍,这就保证了整个社会永远充满着大干社会主义的热忱,因此,这也就成了共产主义永盛不衰的保底良方。否则,历史将会进入一个再由共产主义回到资本主义;接着再由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这样反复更替的时期,不管打什么旗,实际这就成了新时期改朝换代的新内容与新形式,同时搅的天下不得安宁。这一切,不要怨人,全在制度,因为任何个人都不能永远及时做到顺应和驾驭人们的天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产生着的不同要求与表现,只有制度能做到,也才能保住巩固和发展共产主义的这个底线。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