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关于人的本性的一次讨论

火烧 2010-07-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本文围绕人的本性与私有观念展开讨论,分析私有制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倾向,并探讨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强调价值观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

下面是访客(即钟永)和黎亚彬网友关于人的本性进行讨论的实录。由于当时的讨论是在网上公开进行的,所以,现在把这段讨论重新在乌有之乡发表,黎亚彬网友应当不会见怪的。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61.163.94.* | 2009/11/12, 12:45   

:“人的本性是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私有观念并不是人的本性所致,而是当今私有制社会的产物。不仅如此,就是在当今私有制社会里,人的私有观念的程度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不然的话,如何解释很多出身富裕家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行为呢?如何解释很多像孟泰、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的行为呢?如何解释很多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以及为数众多的慈善行为呢?   

[回复]   

黎亚彬 | IP地址: 112.67.224.* | 2009/11/12, 13:59   

非常欢迎您的评论,我们在讨论中共同提高。
“人的本性是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的论断错误与否,应看客观事实。事实上,普遍来讲,100个人中至少有80个人都是“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的。因此,就客观现实而言,这个论断是对的。即使是人的本性也是来源于后天的,来源于物质生活上的需要的。
的确,私有制是产生私有观念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私有制也并不是一切内容都是错的,它有积极的内容也有消极的内容。积极的内容在于私有财产制,消极的内容在于私有生产和私有生产资料。虽然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生产和私有生产资料也是私有财产的内容之一,但私有生活资料也是私有财产之一,私有生活资料制也是一种私有制。显然只要生活资料的私有制是必要的,那么这种私有观念也是不可避免的。
富裕家庭中的革命家、雷锋、焦裕禄等等都只是特例,无法代表一般群众。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普通老百姓都有雷锋、焦裕禄一样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一切理论与实践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61.163.94.* | 2009/11/12, 22:58   

欢迎黎先生的回复,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继续下去。 看来我和黎先生还是有共同点的。第一点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的。第二点是“人的本性也是来源于后天的,来源于物质生活上的需要的”。 由于第一点,把“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说成是所有人的本性是不是太绝对化了?逻辑上也不够严密。 既然人的本性是来源于后天的,那么随着后天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的本性也是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的。因此“本性”这个词用在这里是不太合适的,我觉得用“价值观”比较合适一些。 根据上述讨论,我觉得把“人的本性是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这个论断改为以下叙述比较正确:“在私有制社会里,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关心自己的财产胜过关心他人的财产” 人的私有观念是存在差异的,如无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就少,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就多,共产党员(指真正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私有观念就少,普通群众的私有观念就多等等。 人的私有观念是不断变化的,如五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的建立,人们的革命精神焕发,私有观念受到削弱。又如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复活,人们的信念缺失、道德沦丧,私有观念就出现空前的膨胀。 以上观点应该是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吧。   

[回复]   

黎亚彬 | IP地址: 112.66.108.* | 2009/12/01, 23:20   

前段时间没有上网,没有及时回复,请勿怪。
我还是觉得“本性”一词是合适的。“人的本性”一词本来就是指一般人的通常心性,是允许有特例的。“性本善”、“性本恶”之争是无聊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本性”、“心性”是不一样的,“本性”更强调人的本能意识,而“价值观”则强调人的主观思维意识。显然,人的私有观念应属于人的心性而非价值观。  

另外,你“无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就少,资产阶级的私有观念就多,共产党员(指真正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私有观念就少,普通群众的私有观念就多”的论断是武断的,错误、不科学的。人的私有观念来源于社会,在人类社会,人们生存所需的物质财富是必然稀缺的。因此,必然存在针对物质财富的争夺,因此必然就有存在私有财产的积极价值和意义。因此,人们有私有观念不见得就是坏事。人类社会就是在一个个的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有财产,从而更好生存与发展而不断努力奋斗中不断前进与发展的。无产阶级不见得其私有观念比资产阶级的强烈,现在的共产党员们普遍来讲比普通群众的私有观念还要强烈。从中国无官不贪的事实来讲,共产党员们的道德品质更加低下。你的想法和观念有点不成熟。  

[回复]   

黎亚彬 | IP地址: 112.66.108.* | 2009/12/01, 23:26   

另外,真正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只是有更高的道德品质,有更高的价值追求,不是私有财产观少。真正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也希望有更多的私有财产来更好生存与发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回复]   

访客:访客 | IP地址: 122.79.79.* | 2009/12/04, 22:11   

很高兴继续我们的讨论。 本性一词有“根本的”、“恒定不变的”含义。但私有观念却不是人类一诞生就存在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没有私有财产,所以也没有私有观念。私有观念是随着家庭、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可参看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并且会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因此,把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私有制阶段才具有的私有观念看成是人的本性是不够妥当的。 另外,把私有观念说成“人的通常心性”、“强调人的本能意识”也好像不妥。私有观念属于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能意识则属于人的生物属性,二者是不能同等看待的。 最后,我想告诉黎先生,我非常欣赏黎先生关于国有企业也存在雇佣劳动的观点,这也是我心中早有但未能系统理清的想法。希望黎先生能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回复]   

黎亚彬 | IP地址: 59.50.211.* | 2009/12/09, 00:04   

我也非常愿意与这位访客朋友继续、深入地谈论下去。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人的社会性。因此,人的本性也应属于人的社会属性。但这种社会属性就像人的本质不同于人的价值观念一样,它的确是潜藏在人的价值判断之外的一种本能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是人的价值观念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也需要通过改变社会的方式才能予以改变。
我想,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性欲”方面的本性才是可能“恒定不变”的(但也说不定,人类社会也许会发展到这么一天,在这一天里,人的性观念也不是来源于其本性)。而且,“人的本性重视自己的财产胜于重视别人的财产”之说不是我个人的发明,而是人们的经验之谈,也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客观事实。如果马克思在世,马克思也会认可这一说的。这一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以客观经验的事实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正确的根源所在。
你说的对,私有观念的确来源于私有制,也的确是可以消弱、甚至消灭的。但这并不有悖于现在说“人的本性重视自己的财产胜于重视别人的财产”。人的本性也是社会性的,同时也是可以改变的。
私有观念的确来源于私有制。但我们必须区分合理的私有制和不合理的私有制。我认为,在现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制度是正确的,而私有生产和私有生产资料制才是不合理而应被无产阶级的人民群众予以消灭的。(具体请参见本人《通往》一书中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必须端正对私有财产的正确认识)。人的私有观念来源于私有财产制度的必要,而不是私有生产制度的必要。因此,在现阶段,人的私有观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坚持私有财产制度是符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